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SC和SEM研究结果表明聚苯乙烯(PS)与一种热致液晶聚合物(LCP)(PHB/PET(60/40)共聚酯)完全不相容.共混体系具有与组分无关的Tg,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两相结构.将PS进行化学改性(引入磺酸基团)制备成磺化聚苯乙烯(SPS),随中和盐离子的变化有:酸式、Li、Na、Zn和Mn盐五种形式.用DSC和SEM对LCP与SPS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共混体系有一个与组成相关,且明显低于纯SPS的Tg.这表明了PS与LCP的相容性因为磺酸基团的引入而得到了改善.同时用Fox方程计算了LCP的Tg.当SPS含量较低时(不大于50%)在各个共混体系中,所估算的LCP的Tg相互吻合.表明共混体系满足Fox方程的前提条件,即LCP与SPS形成相容体系.当SPS含量较低时(25%),LCP/SPS的共混物为较均一体系,断面光滑;而SPS含量较高时,在脆断面可以观察到纳米级的颗粒.电子能谱分析证明了这些颗粒是SPS负离子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2.
刘杰 《高分子学报》1998,(3):276-281
向聚苯乙烯中引入磺酸基团可以有效地改善PS与一种热致液晶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S和磺化聚苯乙烯与LPC的共混物。  相似文献   

3.
向聚苯乙烯(PS)中引入磺酸基团可以有效地改善PS与一种热致液晶聚合物(LCP)之间的相容性.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S和磺化聚苯乙烯(HSPS)与LCP的共混物.用FTIR以及红外光谱的合成技术对LCP共混体系进行了表征.共混物中组分聚合物特征吸收的位置和谱图的形状表明在LCP与PS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发生,而在LCP与HSPS分子间则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谱图差减技术确认了LCP分子中C==O与C--O基团和HSPS中的磺酸基团参与了相互作用,使得这些基团的特征吸收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4.
向聚苯乙烯(PS)中引入磺酸基团可以有效地改善PS与一种热致液晶聚合物(LCP)之间的相容性.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S和磺化聚苯乙烯(HSPS)与LCP的共混物.用FTIR以及红外光谱的合成技术对LCP共混体系进行了表征.共混物中组分聚合物特征吸收的位置和谱图的形状表明在LCP与PS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发生,而在LCP与HSPS分子间则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谱图差减技术确认了LCP分子中CO与CO基团和HSPS中的磺酸基团参与了相互作用,使得这些基团的特征吸收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5.
含液晶聚合物的原位复合材料中界面相容性的改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含液晶聚合物的原位复合材料中增容技术的一些进展,主要了四种增容技术,即加入具有增容作用的第三组分;在分散相液晶聚合物的主链上引入与基体树脂主链中相同或相似的单元,酯交换反应和多元共混技术,简要描术字原位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离聚物在液晶聚合物与聚碳酸酯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离聚物在液晶聚合物与聚碳酸酯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刘杰何嘉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关键词增容作用,离聚物,热致液晶聚合物原位复合材料(In situcomposite)是一种新兴的复合材料,是由热致液晶聚合...  相似文献   

7.
周建梅 《应用化学》2007,24(12):1458-1460
采用直接缩聚法,用自制的新型二元酸PEG3与芳香二胺进行缩聚反应,合成出较高分子量(比浓对数粘度为1.063 dL/g)的热致液晶聚酰胺,对其热性能和溶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链的引入,降低了聚酰胺的熔点(Tm=307.8℃),有利于液晶相的形成。而苯环的引入,平均分配了聚酰胺的刚性,既保持了聚酰胺耐热的特性,又提高了液晶相的稳定性(液晶显示范围ΔT=Ti-Tm=66.1℃),有利于该液晶高分子的应用。热失重(TGA)曲线显示了合成的聚酰胺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在400℃以上的质量损失为5%)。合成的聚酰胺具有较强的耐溶剂性,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只能部分地溶解于强极性的纯溶剂或溶解于加盐(LiCl,或CaCl2)的复合溶剂中。  相似文献   

8.
用动态力学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观察了六个含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共混体系中的相间相互作用与微结构.组份损耗峰向内或大或小的移动表明在这些共混物中存在着强弱不同的相间相互作用.在各个共混物中所含TLCP公相的形态有圆球状、椭球状、条状和微纤状的.结果表明,在含TLCP的不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相间相互作用与微纤形成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苯乙烯(S)及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分别与少量的甲基丙烯酸(Maa)和马来酸酐(Man)共聚,从而在聚苯乙烯(PS)及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链上分别引入了功能基因羧酸基和酸酐基,制得共聚物SMaa、BmaMaa、sMan及BmaMan.通过将这些共聚物分别交换上金属离子制备得相应的离聚物(Ionomer)及其共混物.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透射电镜(TEM)的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两组分均具有同种(负)电荷时,仍表现明显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液晶离聚物--分子设计与热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液晶离聚物的分子设计与液晶热性能的关系,一般主链液晶,离子在链中浓度增加,玻璃化温度(Tg)和熔点(Tm)下降,离子在端基,对Tg和Tm影响不大;离子对侧链淮晶的影响,取决于主链的柔顺性和离子在链中的位置等。一般情况下,无论对主链还是侧链液晶离聚物,随着离子在链中浓度增加,液晶相向各向同性液体转化温度(Ti)降低。  相似文献   

11.
<正> 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加工简便,生产周期短,可以反复加工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短切玻璃纤维会给加工成型带来困难,主要在于纤维对加工设备的磨损,以及由于纤维的加入增大了熔体的粘度等。如果提高加工温度来降低粘度又会导致高聚物降解。几年前Kiss和Isayev提出用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的刚性棒状分子链作增强剂与被增强基体熔融共混,在加工中TLCP原位形成增强纤维,形成原位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材料中由于TLCP的流变性质,使其共混物的加工粘度  相似文献   

12.
热致液晶聚酯共混物与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述了热致液晶聚酯的共混物与复合材料的研究新进展,揭示了热行为与相容性、流变性与加工性以及形态结构与多种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展望了应用于高强高模纤维与塑料、低热膨光纤涂层及低透气包装膜等高性能材料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种不含介晶基团的两亲性高分子的热致液晶行为张希,张瑞丰,沈家骢,赵晓光,周恩乐(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高分子物理开放实验室)关键词两亲性高分子,疏水作用,热致液晶热致液晶分子结构中含有几何...  相似文献   

14.
热致性液晶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宏放  陈玉 《应用化学》1993,10(6):35-38
乙基纤维素(EC)和聚丙烯共混物沿取向方向有明显的絮条状结构,EC含量增加使Tc提高,△H和Tm有所降低,共混物的成核能力降低,结晶度下降,(110)晶面尺寸减小,(040)晶面尺增大。EC/PP共混物的ηa、τa值更接近于PP结果。力学测定结果给出,EC/PP=10/90的共混物抗张模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容性聚合物共混物由于其优异的复合性能已成为新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但许多共混物是互不相容的 ,因此必须改善它们的相容性。文章综述了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介绍了各种增容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热致液晶性聚酯酰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热致液晶性聚酯酰胺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形成了一新的液晶聚合物体系,本文就类热致性晶聚合物体系的研究进展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在外力场作用下新型热致型液晶苯代聚芳醚酮的向列相单畴液晶行为。结果表明,聚合物在剪切力作用下形成条带织构,强外力场能使介晶基元沿基质表面平行排列,形成均匀织构的单畴区。由于裂纹的存在,观察到了四条和六条黑刷的纹影织构。  相似文献   

18.
含热致液晶性共聚酯的聚砜共混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种含萘环的热致液晶性共聚酯与聚砜材脂熔融共混并挤塑成条.毛细管流变性测试表明,这一共聚酯降低了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甚至低于其本身的粘度.共混物受剪切作用形成了各向异性的微纤增强结构,并具有皮芯结构.在液晶聚合物含量低到2%与0.5%的样条中仍有共聚酯微纤形成.共聚酯微纤提高了聚砜的力学性能,含20%共聚酯共混物挤塑条的位伸模量为聚砜树脂的二倍半.  相似文献   

19.
热致液晶聚合物微纤与碳纤维对聚醚砜的混杂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致液晶聚合物微纤与碳纤维对聚醚砜的混杂增强张洪志王育立何嘉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关键词热致液晶聚合物,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增强同一种基体所得到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不仅保留了单一纤维...  相似文献   

20.
 通过苯乙烯(S)及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分别与少量的甲基丙烯酸(Maa)和马来酸酐(Man)共聚,从而在聚苯乙烯(PS)及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链上分别引入了功能基因羧酸基和酸酐基,制得共聚物SMaa、BmaMaa、sMan及BmaMan.通过将这些共聚物分别交换上金属离子制备得相应的离聚物(Ionomer)及其共混物.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透射电镜(TEM)的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两组分均具有同种(负)电荷时,仍表现明显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