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吸引再生离子交换树脂中性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采用直流电场再生离子交换树脂的实验装置,初步探讨了设置中性电极为参比电位的电再生离子交换实验装置的结构.该装置利用电场对异性电荷的吸引作用、使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分别向阴阳树脂迁移,从而取代强酸强碱再生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该再生方法与传统的酸碱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技术相比有污染低,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费用低,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特别是可以完全避免由于强酸、强碱再生试剂不纯而造成树脂中毒报废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树脂最适再生条件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离子交换法制纯水是厂矿、科研单位常用的纯水制备方法.在制出一定量合格水后,树脂吸附饱和,用酸碱对树脂进行再生,使树脂恢复交换能力.试验表明,再生剂用量、再生液浓度、再生液流出速度等对设备周期采水量及水质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过程中排放的大量高含盐废水,对再生各阶段产生的废水进行水质分析,将废水划分为高含盐区和低含盐区,对高含盐区废水进行沉淀除盐.结果表明,对阳床的钙、镁、铁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9.6%、97.4%、100%;对阴床的硫酸根、硅酸根的去除率分别为92.6%、95.8%.分离出沉淀后的上清液以氯化钠为主,可作为钠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液回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树脂型号和硫化条件对离子交换分离钨钼的影响,探讨了微波场下除钼树脂脱硫再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除钼树脂经951MHz微波诱导、碱性食盐水协同解吸,可基本恢复其吸附交换容量.  相似文献   

5.
李有铭 《科技信息》2010,(35):I0051-I0051
离子交换树脂是纯水制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但离子交换树脂中毒是不可避免的。分析了离子交换树脂中毒的机理和原因,并根据有机物污染和铁中毒机理采取了相应的解毒方法。结果表明:解毒后树脂重新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出水电导率达到0.07μs/Ω.cm。  相似文献   

6.
以电镀镍漂洗水为代表的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属于对环境危害极大的一类污染物.含有改进内部构造的特种分离电去离子(EDI)过程,是一种高效、稳定、环境友好的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新工艺.本文利用模拟电镀镍漂洗水,研究了填充树脂类型以及树脂粒径分布对该特种分离EDI过程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窄粒径分布的大孔强酸、强碱性混床树脂是特种分离EDI处理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过程传质强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装置(专利号Z102282069.8) 北京市双峰纯水设备厂是高纯水工程设备专业制造厂,为攻关18M(M表示MΩ.cm,25℃)高纯水,独立自主研制出一套全新的离子交换树脂(以下简称“树脂”)再生装置。这是由六个子系统组成的树脂专业再生系统,率先把我国树脂再生处理带上了产业化道路,突破了在我国已沿用了50年的传统方式,为改变落后面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05年3月该装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相似文献   

8.
采用浓缩室填充树脂的强化电去离子(EDI)对含Ni2+溶液进行了浓缩分离,从中研究了工作电压、淡化室隔板厚度、原水浓度及组分对EDI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V电压下,EDI以增强传质模式运行可在较低能耗下获得高质量的出水;电压增大使淡水室内发生水解离而产生结垢,影响EDI的稳定运行.淡化室隔板由3 mm增至5 mm时,膜堆电阻增大,分离效率降低.对于含Ni2+为50 mg·L-1的NiSO4原水,在优化条件下,浓、淡水出水中Ni2+浓度分别为11 031和2.78 mg·L- 1,Ni2+的浓缩倍数达223.对于含Ni2+和Cu2+各25 mg·L-1的双组分原水,EDI对Cu2+有更好的浓缩效果.实验结束时,浓水出水中Ni2+、Cu2+浓度分别为3 258和4 690 mg·L-1,浓缩倍数分别为130和187;淡水出水中Ni2+及Cu2+浓度分别为4.71和3.71 mg·L-1.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离子交换树脂支载的硼氢离子还原剂的合成方法、特点以及还原各种有机功能基的发展近况,并探讨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测定硒中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硒中硫的分离方法,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SeO3^2和SO4^2-,研究了分离条件,采用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测定SO4^2-。加标回收率97%-104%。方法用于粗硒,亚硒酸钠中硫的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三丙酮胺合成的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三丙酮胺收率的影响。通过离子交换使树脂负载上不同的阳离子,考察了改性后的树脂对三丙酮胺合成的催化活性,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树脂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载铁的树脂作为催化剂,三丙酮胺的收率高达26%;而且该催化剂经重复使用6次后,仍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pH值对牛磺酸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交换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静态法测定了牛磺酸在201×7和D290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平衡交换容量,研究了溶液pH值对牛磺酸交换容量的影响,讨论了牛磺酸在阴离子树脂上的交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牛磺酸在树脂上的平衡交换容量有明显影响,在酸性范围内,牛磺酸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平衡交换容量很小,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牛磺酸的平衡交换容量逐渐增大,在溶液pH值为8~9之间时平衡交换容量达到最大.牛磺酸离子交换平衡等温线测定结果显示,随着液相中牛磺酸浓度的升高,牛磺酸在树脂上的交换容量也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变缓;牛磺酸在201×7树脂上的交换容量大于其在D290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平衡交换容量.  相似文献   

13.
 酶法是制取生物柴油的一种新型方法,而酶的重复利用率直接影响该法的运行成本.本文采用吸附法将碱性脂肪酶L4固定在4种不同树脂上,对比了利用不同树脂和在不同酶液浓度条件下的固定化效果,然后采用吸附-交联法将脂肪酶固定在树脂DK110上,考查交联方式和交联剂浓度对酶固定化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DK110的固定化效果最好,酶液浓度对脂肪酶固定化影响显著.交联方式对固定化效果有显著影响,酶液先与戊二醛混合后加入树脂载体(JL1)所获得的酶活最大(340U/g),酶液、戊二醛与树脂载体同时混合(JL2)重复使用稳定性最好.该研究为固定酶法制取生物柴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制备了丙烯酸系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影响树脂的因素如原料配比、聚合物温度、反应时间、水解条件等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配方及操作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填充床电渗析(EDl)和离子交换除盐系统各有优缺点.运用实例阐述了这两种系统在某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Wastewater of mineral processing industriesnormally contains a variety of hazardous heavymetals and sometimes may be discharged withoutadequate treatment. These heavy metalcontaminants may be transported into drinkingwater sources,such as rivers,lakes,even theground water by natural circulation.Most waterworks can not remove these heavy metals due tothe lack of suitable treatment processes. In China,along the Yangzi River and the Huaihe River,some water sources have micro- pollut…  相似文献   

17.
以正丙醇、冰醋酸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脂作为催化剂,催化合成醋酸正丙酯,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再生能力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对合成醋酸正丙酯的影响.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制备醋酸正丙酯适宜的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h,催化剂用量(以醋酸质量计)为15%,沸腾状态反应,酸醇摩尔比为1∶1.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转化率为68.06%.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较长,再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环己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对脱水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脱水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可避免用浓硫酸催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产品收率和纯度较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SBS-g-AA阳膜表面无钯活化的化学镀镍方法,化学镀镍条件:活化时间为20~30 min,还原时间为15~25 min,施镀时间20~30 min.SEM图说明Ni原子以球状微粒沉积于SBS-g-AA阳膜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