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次使用苯二甲腈和硫酸锌反应合成新型的八取代基酞菁锌.合成方法:苯二甲腈和硫酸锌在DMF中搅拌恒温加热,并加入适量的催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O)十一碳烯-7(DBU),反应完毕后,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时产物进行红外、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和X-RD的测试,表征其结构,从而证实产物就是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首先以3,6-二羟基邻苯二甲腈和氯代正丁烷为起始反应物,在无水碳酸钾的催化作用下,经亲核取代反应,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合成了中间配体3,6-二丁氧基邻苯二腈,再以此配体和氯化亚铜为前体,采用DBU液相催化法合成了周边烷氧基取代的1,4,8,11,15,18,22,25-八丁氧基酞菁铜,经过元素分析、红外、荧光、紫外可见光谱和原子吸收表征证明,产物就是目标化合物取代基酞菁铜。  相似文献   

3.
四萘氧基镉酞菁的合成及电子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硝基邻苯二腈、氯化镉、尿素及钼酸铵为原料,采用熔融法,经过4-萘氧基邻苯二腈合成了四萘氧基镉酞菁化合物,用元素分析、IR、UV、M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化合物在DMSO和DMF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非对称酞菁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统计法合成了一个有大位阻基团参与取代的非对称酞菁化合物H2Pc(OBu)6(OCH2CH2OC)(Ph3)2并用核磁、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大位阻基团的引入有利于减弱酞菁分子的缔合行为。  相似文献   

5.
酞菁-二茂铁型高分子吸波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1,1'-二乙烯基二茂铁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引入酞菁铁,用元素分析、IR、TGA及其μ′、μ″、ε′、ε″电磁参数对这种新型吸波材料进行表征,并初步分析了该聚合物的结构与微波吸收性能,为合成新一代轻质及红外兼容的高分子微波吸收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3-硝基邻苯二腈和4-硝基邻苯二腈为原料分别合成了α(β)-四苯氧基酞菁锌,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并讨论了取代基的位置对酞菁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 ,利用其晶胞直径约为 1.2~ 1.3nm的八面沸石超笼结构 ,通过邻苯二甲腈的四聚反应将酞菁钴在Co2 交换的NaY分子筛超笼里进行了原位合成 ,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可见光谱分析、比表面积分析和热分析技术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对CoNaY分子筛中酞菁钴的原位合成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催化剂与纯酞菁钴有相似的紫外和红外吸收谱峰 ,这表明分子筛超笼中确实生成了酞菁钴。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超笼中生成的酞菁钴比纯化合物热稳定性好。提出了在分子筛超笼中合成酞菁钴的碱催化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改进了合成方法并合成新型非对称酞菁.非对称酞菁是以4-(对叔丁基苯氧基)邻苯二腈(A)、1,3-二亚胺基异吲哚啉(B)和二水乙酸合锰作为起始原料合成的.合成方法简述如下:原料在有机溶剂正戊醇中加热搅拌,加入适量的催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O)十一碳烯-7(DBU)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向反应物中加入无水甲醇,析出固体,减压除去溶剂.首先产物用甲醇在索氏提取器中索提12 h,最后得到目标化合物.非对称酞菁经过红外、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证明其结构,从而证实产物就是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分子筛超笼中酞菁钴的原位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利用其晶胞直径约为1.2-1.3nm的八面沸石超笼结构,通过邻苯二甲腈的四聚反应将酞菁钴的Co^2 交换的NaY分子筛超笼里进行了原位合成,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可见光谱分析,比表面积分析和热分析技术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CoNaY分子筛中酞菁钴的原位合成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与纯酞菁钴有相似的紫外和红外吸收谱峰,这表明分子筛超中确实生成了酞菁钴,差热分析结果表明,超笼中生成的酞菁钴比纯化合物热稳定性,提出了分子筛超笼中合成酞菁钴的碱催化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4-硝基邻苯二甲腈和2-甲基-8-羟基喹啉在碱环境下,DMF溶液中反应得到4-(2-甲基8-喹啉氧基)邻苯二甲腈,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光谱、1HNMR谱、质谱表征.进一步利用DBU催化法合成得到四-β-(2-甲基-8-喹啉氧基)酞菁锌(Ⅱ),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Uv/Vis、IR、质谱表征.同时对该化合物的Uv/Vis光谱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不同溶剂中的聚集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新型不对称酞菁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对叔丁基苯氧基)邻苯二腈、1,3-二亚胺基异吲哚啉和二水乙酸合铜为原料合成了2(3)-(对叔丁基苯氧基)酞菁铜,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的表征证实产物即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新型三核酞菁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结构新颖的三核酞菁锌,经过元素分析和质谱的表征证明其结构,从而证实产物就是目标化合物.把该材料和PVK旋涂成膜在石英片上,经过光致发光测试,发现在880 nm附近有个比较强的三核酞菁锌的发射峰;然后用旋涂和真空镀膜的方法制作了器件,器件结构为:铟锡金属氧化物(ITO)/聚乙烯咔唑(PVK):酞菁(Pc)/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BCP)/8-羟基喹啉铝(Alq3)/Al.在电致发光光谱中,三核酞菁锌的发射峰出现在900 nm附近,和光致发光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低功率微波发生器和Surfatron放电腔,以单体酞菁铜(CuPc)为原料,通过表面波激发氩微波等离子体合成了酞菁铜聚合物(PPCuPc).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乙酸纤维素纳米纤维,经水解、氧化处理后将四氨基钴酞菁共价固定于纳米纤维表面,制备得到酞菁功能化纤维素纳米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纳米纤维进行表征.利用单因素法研究酞菁的最佳固定量,结果表明:氧化温度30℃,高碘酸钠浓度25mmol/L,氧化时间7h,四氨基钴酞菁溶液浓度20mmol/L时,纳米纤维表面酞菁固定量达到365μmol/g.  相似文献   

15.
除草剂乙氧呋草黄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吗啉和下醛合成烯胺,然后与对苯醌综合成环,经甲基磺酰氯以及乙醇反应,合成了烯胺、2-(4’-吗啉基)-2,3-二氢化-3,3-二甲基-5-苯并呋喃酚、2-(4’-吗啉基)-2,3-二氢化-3,3-二甲基-5-苯并呋喃甲基磺酸酯、2-乙氧基-2,3-二氢化-3,3-二甲基-5-苯并呋喃基甲基磺酸酯。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验证了各中间体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测试了其纯度,测定了相应熔点。通过实验,找到  相似文献   

16.
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3.5二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的化合物4-(3,5-二氨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乙酯.该化合物与对羟基苯甲醛进一步反应得到1种新型的双Schiff碱类化合物,并通过IR、^1H NMR对相关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5二羟基甲苯和3,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方法合成超支化聚酯,通过不同的原料配比来控制超支化的向外的链扩展,每个分子形成大约2,4,8个酯结构的超化支臂,该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一定刚性的二维结构,不会产生分子链的缠结,而且显示出低粘度,低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Hyperbranched polymers have gained muchresearch interest in the last ten years.They aremainly prepared by polycondensation of AB2monomers at high temperature under reducedpressure.Compared with their linearanalogs,theyshow lower viscosity and higher solubility,and con-tain more end- groups.These unique chemophysicalproperties make them useful candidates forviscosity modificators,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UV ) - radiation coatings,membranes,etc.[115]Recently,all- aromatic hyperbra…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外环上有偶氮基取代的两种新型的酞菁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紫外、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电子光谱显示了新型酞菁化合物的新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2-苄硫醚类(A系列)和5,7-二甲基-1,2,4-三唑并[4,3-a]嘧啶-3-苄硫醚类(B系列)化合物,并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以前不同的是,在合成过程中,我们改变反应温度,并使用相转移催化剂苄基三甲基溴化胺,在氢氧化钠的乙醚-水溶液中进行了相转移反应,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所得产物更纯、产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