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X射线干涉技术是在用X射线研究晶体缺陷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虽然,很早以前就已观察到X射线的干涉现象,但只是在大而近乎完整的人造单晶出现之后,才有可能实现X射线干涉技术。1965年,U.Bonse和M·Hart制成了第一台X射线干涉仪[1]。至今,X射线干涉技术的面貌有了相当大的变化[2-4],在理论描述[5,6]和在方案设计[7-11]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在实际应用上也远超出了观察晶体缺陷的范围。在物质研究方面,它可应用于测定物质对x射线的折射率、物质的厚度,测定绝对单位的结构因子,实现X射线的全息照相术,这些对于物质结构的理论研究将…  相似文献   

2.
X射线物理学     
《物理》2021,(8)
X射线自1895年被发现以来,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探测和分析手段。随着以同步辐射为代表的先进X射线光源的出现,X射线实验方法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前沿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突破的重要实验手段。文章从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出发,简要阐述X射线实验方法如何探测不同的物理研究对象,如局域结构、晶体结构、纳米尺度结构、表面界面结构、电子结构、自旋结构等。最后展望更先进的X射线光源为科学研究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1895年发现了X射线.1923年前后莫斯莱(Mo-sely)对X射线特征谱和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整理,得到了莫斯莱定律;随后布喇格(Bragg)发表了X射线衍射定律.X射线光谱分析的基础就这样奠定了.1923年丹麦物理工作者在X射线光谱中成功地把给(Hf)从化学、物理性能十分相似的锆中区别出来,证实了第72号元素的存在;以此为开端,作为成份分析的手段,X射线分析就因其非破坏性、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长处,在材料鉴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应用开了. 但是X射线光谱分析真正的繁荣是四十年代以后的事,这是因为终于制造出了稳定的X射线激发源、加工…  相似文献   

4.
X射线衍射进展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其云  吴小山 《物理》2012,41(11):727-735
100年前,劳厄等证明X射线对硫酸铜晶体具有衍射能力,揭开了X射线衍射分析晶体结构的序幕.100年的发展,X射线衍射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乃至医学、考古、历史学等众多学科发展的必备技术.文章介绍了X射线衍射现象的发现历史,X射线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的发展概况,并举例说明了X射线衍射在粉末多晶体、单晶体和人工功能晶体以及人工薄膜材料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简要展望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蒋诗平  李妹芳  陈阳  陈亮 《光学学报》2008,28(3):609-612
基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开展了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T)研究.利用北京同步辐射的14 keV单色X射线作为光源,以高分辨能力的X射线胶片作为探测器,分别开展吸收衬度和同轴相位衬度成像的比较研究以及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重建采用Bronnikov提出的算法.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吸收衬度图像相比,相位衬度图像具有更好的衬度和更高的空间分辨力;实验获得人工样品和蝗虫的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重建图像.重建图像中可见样品的一些结构细节.实验结果表明,相位衬度X射线成像更适合于研究弱吸收或吸收差异很小的材料;利用北京同步辐射开展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是一种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大型科学研究装置,可以产生超高亮度、超短脉冲、波长可调的相干X射线辐射,在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都有非常广泛和极为重要的应用。文章介绍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基本原理、运行模式、发展历程、国内外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态势以及近年来我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朱星 《物理》2012,41(12):818-820
1895年,伦琴(Wilhelm Rntgen)使用真空管产生X射线,并将产生的X射线记录在感光照相胶片上.他夫人手掌的X射线影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范例.现在,真空管已经被搁置在博物馆中,而感光胶片还被我们经常使用.随着新型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光学,以及计算方法的快速进步,探测器技术的进展为探测物质的结构与动力学过程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我们通常把波长很短,介于0.01~100埃(能量0.1ke V~1Me V)之间的电磁辐射,称为X射线。在整个X射线波段里,根据探测方法的不同,我们又模糊的分成了低能X射线(能量0.1~10ke V),中能X射线(能量5~70ke V),高能X射线(能量20ke V~1Me V)。三个能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彼此相互搭接在一起。探测X射线波段的探测器,即为X射线探测器。根据三个能段的特点,其相应的X射线探测器多采用  相似文献   

9.
刘舵  强鹏飞  李林森  苏桐  盛立志  刘永安  赵宝升 《物理学报》2016,65(1):10703-010703
基于栅控脉冲发射X射线源与单光子探测技术的X射线通信已经实现了实验室语音通信验证,并对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分析,为探索未来X射线深空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X射线通信面临的信号发散角大、通信距离短、难以实现工程化应用的情况,迫切需要对X射线通信天线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提高信号增益、增大X射线通信的距离,提出了多层嵌套式X射线聚焦光学作为X射线通信的"收发天线",理论分析了X射线聚焦光学用于X射线通信"收发天线"的可行性,分析了X射线聚焦光学的理论基础与结构设计,对"发射天线"发散角、"接收天线"有效面积与焦斑尺寸、信号增益等性能做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信号发射端,"天线"的发散角为3 mrad左右,发射增益23 d B;在信号接收端,"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5700 mm2@1.5 keV,焦斑直径为4.5 mm,接收增益为25 d B,通信系统总的增益可达48 d B.  相似文献   

10.
X射线雷电     
树华 《物理》2005,34(8):595-595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猜想闪电可能会产生X射线.但是由于闪电的难以预料的特性使这种X射线令人难以捉摸.在芒去的几年中,由Joseph Dwyer和他在弗罗里达理工学院和弗罗里达大学的同事们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表明,闪电确实会发射强的X射线脉冲,其能量可达250keV左右,约为胸部透视所用X射线能量的2倍.  相似文献   

11.
X荧光分析系列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的原理、应用以及用X荧光谱仪开设的系列实验。  相似文献   

12.
便携式脉冲X射线成像系统主要由脉冲X射线源、数字化记录系统和笔记本电脑组成。主要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脉冲源和图像采集控制卡)和应用软件的设计过程。这种便携式脉冲X射线成像系统具有剂量小、重量轻和成像质量高,目前已应用到公安系统的安全检查等部门。  相似文献   

13.
 在“神光Ⅱ”实验条件下,通过在半腔靶底部开大约200μm的小孔来模拟测量内爆靶丸附近的M带X光发射的角分布。介绍了实验中采用的诊断方法和实验方法,并给出了典型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从半腔靶漏口所开200μm的小孔出射的M带X光不遵从cosθ分布。实验结果有助于对黑腔物理图像的理解,并为内爆实验设计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同步辐射软X射线显微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行恕 《物理实验》2001,21(11):3-6
软X射线显微成像是同步辐射最主要的应用之一,本文简明介绍软X射线显微成像的衬度机制,光源,成像方法和一些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5.
X射线光刻技术的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射线光刻是一种能满足下世纪初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生产的深亚微米图形加工技术。论述了这种光刻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近年来的主要进展。重点讨论了在X射线源、接近式曝光和全反射投影曝光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这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单发实验测量软X射线波段多层膜反射镜反射特性的简易方法。实验采用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源作为光源,用平焦场光栅谱仪分光,在光路中引入掠入射镜以消除高级次谱的影响,用软X光CCD记录,在一发激光打靶实验中,测量了设计中心波长为13.9 nm的Mo/Si多层膜反射镜的反射特性。  相似文献   

17.
X光辐射通过稀疏波区的反照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激光间接驱动内爆动力学过程中,软X射线烧蚀形成的高温低密度等离子体处于非局部热动平衡状态,X射线的传播需要用输运方法处理。利用简化物理模型给出了X射线烧蚀形成的高温低密度等离子体的流场空间分布,介绍了一种计算X射线反照率的方法,并给出反照率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在“星光Ⅱ”装置上,采用双孔柱腔靶研究辐射在空腔中轴向传输变化特性.提出“漏水管”辐射输运的简化模型,用来分析X射线在空腔中的传输的实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简化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X射线输运的结果是输运末端的X射线减弱,辐射持续的时间增大,等离子体弛豫时间增大 关键词: 双孔柱腔靶 辐射传输 “漏水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狭义相对论下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对X射线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志强  谢泉  肖清泉 《物理学报》2010,59(2):925-931
基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观点,研究了特征X射线的产生机理,分析了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对特征X射线波长的影响,导出了一个计算特征X射线波长的公式,同时对计算推导的波长值做了系统的误差分析,得到了相对误差的规律.结果表明,计算推导的波长值与实验的波长值非常接近,在实际应用中对分析特征X射线光谱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强脉冲X射线辐照Si-SiO2界面对C-V 和I-V特性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强脉冲X射线对Si-SiO2界面进行了辐照,测量了C-V曲线和I-V曲线。实验发现,经过强脉冲X射线对Si-SiO2界面进行的辐照,使C-V曲线产生了正向漂移,这一点与低剂量率辐射结果不同;辐射后,感生I-V曲线产生畸变;特别地,从I-V曲线上还反映出强脉冲X射线辐照的总剂量效应造成电特性 参数明显退化,最后甚至失效。讨论了强脉冲X射线辐照对Si-SiO2界面产生损伤的机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