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延吉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系统及有利探区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微观到宏观研究了盖层封闭特征,从垂向和侧向两个方面研究了断层的封闭特征。通过古流体势场恢复,研究了本区油气运聚形式,根据封盖条件,生储特征,运移特征,将延吉盆地有东部坳争划分了三个油气运聚系统,即德新地区封闭运聚成藏系统,广兴-东风地区半封闭型油气运聚系统,延吉-东盛涌地区油气逸散系统,在油气运聚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有利探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构造的油气运聚过程,预测有利的油气分布区,本文以过乌参1井剖面为地质模型,并结合该区的地质特征建立油气运移过程物理模拟的二维实验模型.模拟实验揭示:温宿凸起是油气运聚的目标指向区,断层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驱动力相同的情况下,高渗透性砂岩层易于成为油气运移的运载层及有利储集层;泄压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在温宿凸起北部边界出现的变质岩分布带,有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屏障,寻找油气时应该避开,有断层沟通的潜山及砂体才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裂分形特征及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塔河油田奥陶系断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采用分形研究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顶面(T74界面)断裂体系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断裂体系的分维值与其空间分布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若断裂体系分维值越高,则断裂体系空间分布越复杂,深源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条件越好;若断裂体系分维值越低,则越不利于油气运移的发生;分形研究方法在塔河油田得到应用,不仅有助于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断裂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胜北洼陷油气运聚定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应用盆地模拟技术在油气运移主要路径上寻找有利的圈闭。方法应用油藏地化和盆地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不同成藏期次对胜北洼陷主要目的层系的油气运聚进行模拟。结果胜北洼陷早、晚主要成藏期均有3条油气运聚的主要路径,但具体方位有所差异。其中早期运聚路径对后期油气运聚影响较大。结论该模拟技术的应用,为研究逆断层发育盆地的油气运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为油田目标勘探提供了一套快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形成演化的起点,其地层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层。通过地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构造应力(叠加)场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其结果显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应力条件以NW-SE方向的挤夺店主导,构造动力是油气运聚的驱动力,驱使油气运移的动力来自构造应力场,通过模拟认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圈闭为模拟计算的最大应力值,2.0~4.0MP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运聚在地层、构造、输导层非均质性和驱动力等多种地质要素作用下的模拟问题,在保证模拟速度与效率的前提下,基于层面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多地质要素作用下油气运聚快速模拟的机理,对地质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模拟算法,形成了快速油气运聚模拟的数学模型与软件。通过胜利油田某区块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模拟软件的高效性,模拟结果对该区块勘探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运聚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新理论,对东营凹陷中浅层的输导层及其油气运移特征、所对应的网毯输导体系中的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油气运移起重要作用的输导层主要有连通砂体和断层,连通砂体包括仓储层和其下与之相连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断层对油气的输导作用不仅与断层的级别和类型有关,还与断层的幕式活动有关。根据其油气聚集的特征,可将该区油气藏划分成仓储层和聚集网层两大类9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测资料,对东濮凹陷濮卫地区地层压力的纵向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古近系沙三、沙四段古地层压力进行恢复;在油气分布与主成藏期地层压力平面和剖面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异常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纵向上发育常压、过渡和超压3种类型的压力带,异常高压的分布受构造背景和盐岩控制,其发育和演化经历了超压原始积累、超压释放和超压重新形成3个阶段;异常高压为油气初次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垂向上泥、砂压力差促进油气的初次运移,在剩余压力差的作用下,油气近距离运移并围绕洼陷中心区呈环状分布;与油气的充注过程相对应,濮卫地区常压带油气藏是沿活动断层长期运移和沿后期开启断层幕式运移的结果,以早期成藏为主,压力过渡带的油气藏在断层封闭条件下形成,以晚期成藏为主.  相似文献   

9.
高邮凹陷古水动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关系密切.在地层水水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油气主运移期的古水动力场分布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大规模运移期,高邮凹陷为典型的不对称型压实流-重力流盆地,形成了上、下两个含油气系统水动力场.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各亚水动力场具有泥岩压榨水离心流、越流泄水、越流-蒸发泄水、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等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压实流及其末端的越流泄水区紧密相关.同时还指出,盆地的内斜坡和北斜坡外侧等地区是今后上含油气系统的勘探潜力区;沙埝以北、柘垛以及码头庄以西等地区是下含油气系统的潜力区,且对下含油气系统应加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邮凹陷古水动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关系密切。在地层水水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油气主运移期的古水动力场分布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大规模运移期,高邮凹陷为典型的不对称型压实流-重力流盆地,形成了上、下两个含油气系统水动力场。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各亚水动力场具有泥岩压榨水离心流、越流泄水、越流-蒸发泄水、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等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压实流及其末端的越流泄水区紧密相关。同时还指出,盆地的内斜坡和北斜坡外侧等地区是今后上含油气系统的勘探潜力区;沙埝以北、柘垛以及码头庄以西等地区是下含油气系统的潜力区,且对下含油气系统应加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滨里海盆地是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最为丰富、油气资源储量巨大的沉积盆地.本文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滨里海盆地东部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滨里海盆地东部地区的烃源岩条件较好,盐下层系是其油气生成的主要来源;储层发育良好,主力储层为石炭系的KT-Ⅰ层和KT-Ⅱ层;盖层条件较好,下二叠统盐岩层和下石炭统泥岩为主要区域盖层,其中下二叠统盐层对盐下油气藏起到了很好的封盖效果;圈闭发育,存在不整合面、断层和孔、洞、缝等油气运聚通道,组成复杂的油气疏导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对含油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重点分析了地震泵对油气纵向运移的影响,建立了该区油气藏成藏模式,本区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和由构造、岩性二者共同控制作用的构造—岩性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基岩风化壳油气藏。徐家围子断陷两期构造运动进而形成了正反转构造,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构造圈闭及纵向疏导通道。沙河子组共经历了3次生排烃高峰,第一次由于强烈的构造活动,没有聚集成藏,后两次在其他成藏要素的配合下,最终得以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董军  刘树根  卿萍  陈小梅  王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2879-12889
川北阆中地区CS1井钻揭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发育良好的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储层含气性较好,揭示良好的勘探前景。为取得进一步勘探突破,本次研究以盆地模拟技术为手段,基于实钻井数据、实验分析资料、地震解释成果等开展研究,深化油气成藏过程认识,指明下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1)研究区筇竹寺组烃源岩发育,热演化程度高,储层以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与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主,纵向上储盖组合发育。输导体系主要以断裂和裂缝为主。(2)筇竹寺组烃源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为生液态烃高峰,晚侏罗世为生气态烃高峰。其中,灯四段油气充注位于中—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寒武系油气充注为中—晚侏罗世。(3)对关键生排烃期的古构造和油气运聚分析认为,灯四段成藏期古构造呈现整体北倾、东高西低,逐渐转变为东低西高到两凹一隆。油气运聚趋势表现为由西向东、南北分区到向南调整;龙王庙组成藏期古构造从东倾逐渐转变为东北倾,油气运聚趋势表现为由东向西、南北分区,最后到西南调整。有利区预测表明灯四段勘探前景更优。  相似文献   

14.
埕岛复杂油气田的油气运聚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油气藏地球化学参数和指标,对坦岛复杂油气的油气聚集,运移系统进行了研究,按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储集空间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埕北断裂及主体带,斜坡带和CB30潜山带三大类油气聚集系统,按油气源,运称途径等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种油气运移系统,即埕北凹陷-埕北断裂及主体带,沙南(中)凹陷-斜坡带和渤中,桩东凹陷-GB30构造带,最终归纳出单凹陷-它源-断裂带式,单凹陷-它源(自源)-斜坡带式和双凹陷-它源-断裂带式三种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显示丰富,成藏条件复杂,研究其油气成藏模式对推动塔中油气勘探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志留系沥青砂和可动油气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其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可动油气主要来自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混源,可动油气主要存在晚海西期和喜山期两期成藏,运移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有限运移;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来源于寒武—下奥陶统烃源岩,沥青砂岩为油气边运移边破坏的产物;塔中志留系油气为两期成藏、两期改造的多点垂向输导,有限侧向输导成藏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合浦盆地乐2X 井钻遇地层均以灰白色、杂色及紫红色粗碎屑岩为主,暗色泥岩厚度较薄,仅始新统酒席坑组
上段较厚,但埋藏过浅,处于未成熟阶段。乐2X 井所在的川江断块圈闭基本落实,但是该圈闭基本不具备烃源条件,
又远离烃源的有效供给系统,导致该断块圈闭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圈闭是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因
此,深入分析研究低熟烃源岩分布及烃源供给系统,在有效烃源供给系统内,综合预测与圈定有利的低熟油气及生物
气运聚富集区带,应是该盆地油气勘探攻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为厘清陆相盐湖盆地油气形成和运聚特征,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岩芯分析的古生物、地球化学测试数据等,恢复盐湖古环境,分析盐湖沉积特征,厘定烃源岩发育及其演化特征,探讨油气排烃及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盐湖干湿交替周期变化的古气候,造成了湖盆咸淡交替,形成了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有规律地韵律沉积,沉积岩性为成分复杂的混积岩;盐湖优质烃源岩发育在咸淡转化期,盐湖烃源岩演化相对滞后,发育未熟低熟油演化阶段;特殊的盐湖沉积特征导致了烃源岩排烃效率低,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烃源岩油藏;油气主要沿侧向运移,常规砂岩油藏具有顺层、近源、砂控、源控的特点。陆相盐湖盆地的沉积、油气形成与运聚特征与海相或淡水湖盆具有明显差异性,在勘探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宾都尼盆地是印尼东部重要的中生界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内坳陷、裂谷期、被动陆缘和挤压反转期4期构造演化,形成现今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古生界,晚二叠世与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是主力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始晚中新世,以生气为主。侏罗系三角洲-滨岸砂体为优质储层,原生粒间孔发育,平均孔隙度15%,平均渗透率18mD,属于中孔-中高渗透储层;盆地中北部前渊斜坡带发育一系列背斜、断背斜圈闭,且发现了大量气田群;天然气多以“下生上储”,即从前渊坳陷气源灶沿着砂体和断层运移至侏罗系砂岩圈闭聚集成藏。综合分析认为,储层质量和有效圈闭是侏罗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东部逆冲褶皱带与海湾南部斜坡带是未来勘探的两个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塘湖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以后,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到早二叠世盆地基底形成阶段、晚二叠世到白垩纪盆地发育阶段和第三纪以来的后期盆地改造阶段。在基底形成阶段,早石炭世为古准噶尔洋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时期,晚石炭世进入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时期,早二叠世为碰撞后伸展转换时期。从晚二叠世以后,盆地进入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为造山后伸展断陷时期,三叠纪末为挤压隆升时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进入拗陷时期,早白垩世末期为挤压逆冲时期。从第三纪以来,盆地进入了后期的改造阶段。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晚二叠世盆地处于张性成盆环境,并沉积发育了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灰岩、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暗色泥岩为主的三套烃源岩。受其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影响,早白垩世末期和晚始新世是盆地两个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特别是新生代晚期盆地的改造对油气能否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建  胡罡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744-3746,3750
运用流体势原理和油气运移成藏理论,研究了油田注水开发中强化开采及油气重新运移聚集形成剩余油机理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认为以储层非均质性和构造为主的静态因素与水动力、重力、浮力和毛细管力以及摩擦力等构成的动态因素共同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其中水动力和浮力为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主控因素。油藏内剩余油运移聚集遵循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油藏内的低势闭合区是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有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总体上可以总结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