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含硫醚和二氮杂萘酮结构聚芳醚酮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 4 ,4′ 硫代二酚 (TBP)、4 (4 羟基苯基 ) 2 ,3 二氮杂萘 1 酮 (DHPZ)与 4 ,4′ 二氟二苯酮 (DFK)反应合成出不同组分的高分子量共聚芳醚酮 .对聚芳醚酮的结构进行了FT IR、1 H NMR和1 3C NMR表征 ,表明共聚酮为无规结构 .对共聚芳醚酮的热性能、结晶性能、拉伸性能、溶解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随硫醚结构含量的增加 ,共聚醚酮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 ,材料韧性增强 ,溶解性能变差 ,所得的共聚物为无定型态 ,但由TBP和DFK制得的均聚醚酮为半结晶性  相似文献   

2.
聚芳醚酮是一种新型热塑性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电性能、抗辐射性能等,特别适合作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质及超级工程塑料,关于聚芳醚酮已有多篇文章报道,而基于C-N偶合反应合成的聚芳醚酮报道甚少[1],我们曾报道含氮杂环聚醚酮酮PPEKK的合成[2].本文以1,4-二(4-氯代苯甲酰基)苯,4,4′-二氟二苯酮及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 萘-1-酮为原料,合成了主链中含有C—N键的新型含氮杂环聚芳醚酮三元共聚物 (PPEKEKK),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由自制的二甲基取代类双酚4-(3,5-二甲基-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M-HPPZ)单体和4,4'-二氟二苯酮、4,4'-二氯二苯砜进行亲核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类新型的二甲基取代聚芳醚酮、聚芳醚砜及其共聚物聚芳醚砜酮树脂材料.在适宜的聚合条件下,获得了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其特性粘度为0.44~0.75DL·g-1.利用DSC和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新型聚芳醚玻璃化温度高(568~595K),耐热稳定性好(5%热失重温度大于416℃);拉伸强度为45.4~85.0MPa,力学性能优良.新型聚芳醚在氯仿、DMAc等极性有机溶剂中可溶解并浇铸得到透明、韧性高的薄膜.共聚物结合了聚醚酮好的力学性能和聚醚砜高的耐热性的特点,因此综合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加入第三单体4,4'-二(2-甲基苯氧基)二苯砜与1,4-二苯氧基苯(DPB)和对苯二甲酰氯(TPC)进行三元无规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分子主链带砜基和主链芳环上含甲基侧基的聚(芳醚砜醚酮酮-co-醚醚酮酮)共聚物,并用FT-IR、DSC、WAXD和TG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第三单体摩尔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熔融温度则逐渐降低,当其摩尔含量为10%~30%时,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及耐溶剂、耐酸碱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入第三单体4,4′-二(2-甲基苯氧基)二苯砜与1,4-二苯氧基苯(DPB)和对苯二甲酰氯(TPC)进行三元无规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分子主链带砜基和主链芳环上含甲基侧基的聚(芳醚砜醚酮酮-co-醚醚酮酮)共聚物,并用FT-IR、DSC、WAXD和TG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第三单体摩尔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熔融温度则逐渐降低,当其摩尔含量为10%~30%时,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及耐溶剂、耐酸碱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 由结晶型芳族聚酯为硬链段,无定型脂肪族聚醚为软链段的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热塑弹性体,本文研究链段相容性对这类聚合物组成均一性的影响,因此,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链段结构的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 如硬链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丁二醇酯(PBT);软链段有聚乙二醇醚(PET)、聚丁二醇醚(PTMG)、聚二醇醚(PPG)和四氢呋喃同环氧丙烷的共聚醚二醇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七元环联苯连接的硫羰内酯(DOT)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得到了一种Tg达到98℃的新型聚硫酯高分子.随后对DOT与乙烯基醚的阳离子共聚进行探索,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等对DOT与异丁基乙烯基醚共聚的影响.并基于阳离子聚合型链转移试剂的调控,成功构建了DOT和异丁基乙烯基醚的可控阳离子杂化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乙烯基醚-聚硫酯嵌段共聚物(数均分子量7.6~8.0 kg/mol,PDI<1.40).研究结果为发展杂化共聚新方法和制备新型共聚物材料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共聚的方法在酚酞聚芳醚砜(PES-C)的主链上引入苯并咪唑酮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酮结构,制备了一系列苯并咪唑酮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酮结构含量不同的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聚芳醚砜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技术手段表征了三元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聚芳醚砜共聚物为无定型结构。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并且均呈现出单一的T_g(T_g271℃);随着苯并咪唑酮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酮的摩尔分数的增加,聚合物T_g呈现规律性升高,分别从270℃升高到340和344℃。两种共聚物均能够溶于极性非质子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吡咯烷酮(NMP)及氯仿(CHCl_3)等溶剂中。具有很好的溶解加工性和成膜性,可以进行溶液加工制备韧性的薄膜。  相似文献   

9.
主链含酞和芴结构的无定形聚芳醚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共聚改性在酚酞聚芳醚酮(PEK-C)的主链上引入含芴侧基,制备了一系列主链含酞和芴结构的线性高分子量无定形聚芳醚酮无规共聚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13C NMR)等手段确定了共聚物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数据表明,共聚物的Mn>6.0×104,Mw>1.0×105,PDI(Mw/Mn)范围在1.6~1.7之间.X射线衍射(XRD)数据表明共聚物系无定形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测试表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初始热分解温度高于467℃;700℃时残炭率大于58.9%;共聚物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43℃).当酚酞与双酚芴摩尔比在3∶7~5∶5范围时,共聚物的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可分别达到3.1 GPa和58%,是酚酞聚芳醚酮的1.4倍和8.3倍.这类含酞和芴侧基的无定形聚芳醚酮保持了在氯仿、二氯甲烷、四氢呋喃(THF)和甲基吡咯烷酮(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良好的溶解性能,并显著提高了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HPZ)、4,4’-二氯二苯砜(DCS)和4,4’-二氯二苯酮(DCK)为原料,采用分步加料的方法,合成了系列高分子量的聚芳醚砜酮共聚物(PPESKs),其特性黏度在0.40 ~0.61dL/g之间,解决了由于DCK活性低不适合用于聚芳醚合成的问题.采用FTIR、示差...  相似文献   

11.
双官能团液体脂环族环氧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脂环族烯烃类化合物经过环氧化反应制备了三种液体脂环族环氧化合物 ,即 3,4 环氧环己基甲基 2′ ,3′ 环氧环己醚 (Ⅰe ) ,双 (2 ,3 环氧环己基 )醚 (Ⅱe )和双 (2 ,3 环氧环己烷 ) (Ⅲe ) .反应收率大于 80 % .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环氧当量测定等方法证实了它们的结构 .三种环氧化合物在固化前都具有很低的粘度 (<10 0mPa·s ,2 5℃ ) ,用酸酐类固化剂热固化后得到的交联聚合物具有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15 0~ 180℃ )、低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α1 =6 .0× 10 - 5 ~ 7.6× 10 - 5 ℃ ,α2 =14.5× 10 - 5 ~ 17.0× 10 - 5 ℃ )和较高的储存模量 (E′1 =2 .1~ 3.0GPa ,E′2 =0 .0 2 0~ 0 .0 33GPa) ,它们的总体性能好于国外同类产品ERL 42 2 1.在涂料、电子封装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新型侧链偶氮聚电解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 ,聚丙烯酸 2 [4 (4′ 羧基苯基偶氮 )苯基 ]乙酯(PCAPEA) .详细研究了PCAPEA水溶液的pH值对其紫外 可见光谱和光响应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 ,PCAPEA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对pH值具有高度敏感性 ,并且在不同pH值条件下其光响应性有很大差别 .这种差别反映了PCAPEA分子中的偶氮苯基团在水溶液中聚集状态的变化 .本论文还研究了PCAPEA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PDAC)在不同溶剂中的静电逐层自组装 .研究发现 ,PCAPEA的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也可用来进行自组装 ,这一新方法可用于水溶性差的聚电解质的自组装  相似文献   

13.
多官能度炔烃与叠氮化物的固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差热扫描量热仪 (DSC)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端叠氮基聚乙二醇 (ATPEG)与N ,N ,N′,N′ 四炔丙基乙二胺及 1 ,1 ,1 三 (炔丙氧甲基 )丙烷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并利用FT IR跟踪了固化反应过程中特征基团的变化 .结果表明 ,ATPEG与N ,N ,N′,N′ 四炔丙基乙二胺固化反应的峰温及反应活化能均高于与 1 ,1 ,1 三 (炔丙氧甲基 )丙烷的固化反应 .增加ATPEG的分子量 ,升高了与多官能度炔烃的固化峰温 ,却降低了固化反应的活化能 .而采用扩链剂仅降低固化反应活化能 .  相似文献   

14.
一种光响应性热敏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偶氮单体 2 [4 (4′ 乙氧基苯基偶氮 )苯氧基 ]乙基丙烯酸酯 (EAPEA) ,利用核磁共振、傅立叶红外和元素分析法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该单体与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得到一种对温度和光敏感的共聚物 .共聚物中少量的EAPEA单元能够显著降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的相转变温度 .当EAPEA的摩尔含量为 2 94%时 ,相转变温度从PNIPA均聚物的 31 8℃下降为 2 2 0℃ .在波长为 36 5nm的紫外光照射下 ,共聚物中的偶氮基团能够从反式构型转变为顺式构型 .在紫外光下照 30s后 ,EAPEA摩尔含量为 0 98%的聚 {异丙基丙烯酰胺 共 2 [4 (4′ 乙氧基苯基偶氮 )苯氧基 ]乙基丙烯酸酯 }的相转变温度从 2 7 2℃上升到2 9 3℃  相似文献   

15.
新型含环氧端基聚芳醚酮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4,4′ 二氟二苯酮和 4 (4 羟基苯基 ) 2 ,3 二氮杂萘 1 酮经亲核取代逐步聚合制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聚芳醚酮低聚物 ,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得了所需分子量的含环氧端基的聚芳醚酮 (E PPEK) .用FT IR和1H NMR表征了分子链结构 ,并测定了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和溶解性 .  相似文献   

16.
Shigekazu Yamazaki 《合成通讯》2013,43(17):2210-2218
4,4′-Dicarboxy-2,2′-bipyridine was synthesized quantitatively by chromium(VI) oxide-mediated oxidation of 4,4′-dimethyl-2,2′-bipyridine or 4,4′-diethyl-2,2′-bipyridine with periodic acid as the terminal oxidant in sulfuric acid. 5,5′-Dicarboxy-2,2′-bipyridine and 6,6’-dicarboxy-2,2′-bipyridine were also synthesized by the metho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dimethyl bipyridines in excellent yields. 4,4′,4″-Tricarboxy-2,2′:6′,2″-terpyridine was obtained in 80% yield from 4,4′,4″-triethyl-2,2′:6′,2″-terpyridine, and 4,4′,4″,4′″-tetracarboxy-2,2′:6′,2″:6″,2′″-quaterpyridine was obtained in 72% yield from 4,4′,4″,4′″-tetraethyl-2,2′:6′,2″:6″,2′″-quaterpyridine by the sam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7.
用自由基 /正离子转化聚合法 ,由对甲氧基苯乙烯、环己烯氧化物、1,2 ,5 ,6 二环氧基环辛烷体系一步法合成了它们的嵌段共聚物 .其中 ,聚对甲氧基苯乙烯构成自由基聚合链段 ,而环己烯氧化物与 1,2 ,5 ,6 二环氧基环辛烷的共聚物构成正离子聚合链段 .实验结果初步表明 ,1,2 ,5 ,6 二环氧基环辛烷的加入可有效地消除由正离子聚合时链转移产生的均聚物  相似文献   

18.
王立  潘杰  计兵  封麟先 《高分子学报》2000,114(6):788-790
主链含有过渡金属元素的聚合物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1~3] .通常这类聚合物的合成是采用不同单体间的缩聚方法来制备的[4] ,所得到的聚合物往往分子量较低如数千 ,因而这类聚合物的实用性较差 .近来 ,Manners等人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结构单元中含有二茂铁夹心结构的高分子量二茂铁基聚硅烷[5] ,使得这类化合物向实用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高分子磁性材料由于其质轻、易于加工、保磁性强和易于回收利用等特点 ,以及在电子仪器、传感器、仪表、通讯和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了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 b 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当先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然后再进行苯乙烯的聚合时,得到了完全的嵌段共聚物;反之,如果改变单体的聚合顺序,则嵌段效率很低.用聚合物末端C—X(X= Cl,Br) 键的断裂能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