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专利     
组合离子膜微电色谱方法公开号:CN1752748公开日:2006-03-29申请人:杭州生源医疗保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摘要:驱动电压低,无气泡产生,稳定性好,控制方便,成本低的组合离子膜微电色谱方法。技术特点:选取通道I,将长条形阳离子交换膜(1)封装于通道I内,阳离子交换膜(1)两端外露于通道I两端,通道I一端封接液流输出用毛细管(7),阳离子交换膜(1)一端位于毛细管(7)内,通道I另一端置于容装正极电解液的正极池(5),在正极池内插置与驱动电源正极端连接的正极柱(3);将阴离子交换膜一处与毛细管(7)通连并与位于毛细管内的阳离子交换膜(1)端部接触,阴离…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膜是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理想的离子交换膜应具有较低的活性物质渗透率(即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面电阻(即有较高的离子传导率),同时还应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成本。目前,全钒液流电池主要采用全氟磺酸类阳离子交换膜(如Nafion),其化学稳定性优异,但易造成钒离子的渗透,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且Nafion膜价格昂贵;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由不同钒电解质溶解在硫酸中组成,采用阴离子交换膜时,  相似文献   

3.
一、离子交换膜电渗透技术的应用离子交换膜通常可分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两大类。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也就是说,离子交换膜在电解质溶液中对离子具有选择透过的特性。如果将阴、阳离子交换膜相互交替排列构成如图1的多室电渗透设备,并在膜组的两端配置阴、阳电极,阳极侧用阴离子交换膜开始,阴极侧用阳离子交换膜终止。如图共有五对阴、阳离子交换膜,构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孔蛋白(MspA)和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DMPC)在玻碳(GC)基底表面成功构建有仿生特性的纳米通道膜,同时将葡萄糖氧化酶(GOD)修饰于膜上. 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GOD/MspA-DMPC/GC电极的GOD直接电化学过程以及其对氧气和葡萄糖的响应. 研究发现,MspA与DMPC形成的仿生纳米通道膜内,GOD在接近生物体系FAD/FADH标准电位处实现了自身两质子、两电子表面控制的电化学反应. MspA与DMPC的仿生纳米通道膜体系为GOD提供了理想活性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氢离子/二价金属离子渗透选择性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膜,探究功能基团(季铵基团、羧基)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点击化学”反应,在聚砜(PSF)侧链接枝季铵基团和羧基获得离子化PSF,将其与磺化聚醚醚酮(SPEEK)共混制备阳离子交换膜,分别通过离子化PSF添加量、功能化度和侧链阴阳离子比例调控共混膜中季铵基团含量,探究其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膜对氢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渗透选择性随着离子化PSF含量和功能化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离子化PSF的季铵与羧基比例为1:1时,共混膜的渗透选择性最佳.季铵基团与磺酸基形成离子对有利于抑制膜溶胀,通过Donnan排斥和尺寸筛分效应提高阳离子交换膜的渗透选择性;但当季铵基团的含量超过一定值,离子簇的形成导致其在膜内分布不均,膜的渗透选择性有所降低.羧基则通过形成氢键减小膜的氢离子渗透性降低幅度.  相似文献   

6.
黄雪红  柯盛波  冀敏 《应用化学》2010,27(11):1306-1312
以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作为基膜材料,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在SBS主链上引入丙烯酸(AA)、苯乙烯磺酸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链段作为阳离子交换膜;引入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和KH570链段作阴离子交换膜,阴、阳离子交换膜经KH570结构中三甲氧基硅烷基团的水解缩合,得到含硅氧交联网的SBS接枝离子交换膜,用流延法制备了SBS双极膜。 测得SBS阴膜和阳膜的吸水率分别为63.9%和72.8%,SBS阴膜和阳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分别为1.51和2.71 mmol/g。 将SBS双极膜作为阴阳两室隔膜,采用钨酸钠/过钨酸钠体系由阴极间接电氧化合成了环氧丁二酸。 结果表明,以石墨为阴、阳电极,电流密度为2.0×10-2 A/cm2、50 ℃反应4 h,环氧丁二酸的产率为53.0%,电流效率为40.8%。  相似文献   

7.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锐  付铁军  及元乔  丁立生  彭树林 《分析化学》2005,33(12):1676-168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膜荚黄芪及蒙古黄芪药材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对比分析。选用Inertsil ODS C18不锈钢柱,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二级管阵列(PDA)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同时在线检测。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紫外光谱及多级质谱分析并与文献对照鉴定了14个成分,分别是: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芒柄花苷(2)、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吡喃葡萄糖苷(3)、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毛蕊异黄酮(5)、黄芪甲苷(6)、黄芪皂苷Ⅱ(7)、异黄芪皂苷Ⅱ(8)、芒柄花素(9)、黄芪皂苷Ⅰ(10)、异黄芪皂苷Ⅰ(11)、蔗糖(12)、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6″-O-丙二酸酯(13)、乙酰黄芪皂苷Ⅰ(14)。经对比发现,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对黄芪主要成分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压力流驱动电色谱分析方法及其若干色谱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玉林  张建华 《分析化学》1998,26(12):1413-1418
压力流驱动电色谱分析方法是一种新型色谱技术。它组合了HPLC和电泳两种技术,为分离提供了更多可控制的因素。介绍了压力流驱动电色谱的装置和毛细管电色谱柱的装置方法,从理论上讨论了影响电色谱分离的因素并用实验数据加以证明。最后尝试性地将电色谱法用于测定香蕉样品中萨索啉(Salsolinol)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采用全氟磺酸离子膜,全氟磺酸膜虽然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但是也具有价格昂贵、甲醇渗透高和高温下质子传导性能下降等缺点。为了克服全氟磺酸膜的不足,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非氟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如磺化聚醚醚酮(SPEEK)、磺化聚醚醚酮酮(SPEEKK)、磺化聚砜(SPSU)和磺化聚酰亚胺(SPI)等。  相似文献   

10.
镶嵌离子交换膜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良  李明 《化学通报》1991,(4):6-9,29
镶嵌膜的概念首先是由 Sollner 通过对生物细胞的研究而提出的。均相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交换膜因只有使其与膜内固定离子符号相反的离子透过的特性,而不能使电解质透过。由于镶嵌膜具有使阳、阴离子各自独立透过膜  相似文献   

11.
以β晶型聚丙烯(PP)经双轴拉伸制备的新型聚丙烯微孔膜(Aspor膜)为基膜,采用浸吸法制血具有两相连续、贯穿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为膜体结构的聚丙烯/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膜。应用SEM、XPS和WAXD手段,分析研究了PP基膜和离子交换膜(IEM)的IPN膜体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聚苯并咪唑(PBI)膜的抗氧化性能,以乙烯苄基氯(PVBC)作为PBI的大分子交联剂,并利用1H-1,2,4-三氮唑取代交联剂中的不稳定端基Cl,制备了交联型高温质子交换膜,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膜的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膜中的交联结构有效提高了膜的抗氧化性能,并兼具优异的电导率及力学性能. 采用无增湿H2和O2对膜电极性能进行了测试,150 oC下电池最大功率密度达到0.82 W•cm-2.  相似文献   

13.
硅胶填充柱反相洗脱毛细管电色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伟  闫超 《分析化学》1998,26(3):287-290
在75μm(i.d.)×27/20cm的硅胶(3μm)填充柱上,以乙腈(95:5)-Tris/HCl缓冲液(pH8.3)为流动相,实施毛细管电色谱并对其保留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采用反相洗脱时,硅胶填充柱显示出阳离子交换和正相分配双重保留机理。同时还对电渗流和热效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现场偏转法结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普鲁士蓝(PB)及六氰亚铁铟(InHCF)膜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证实了PB膜的离子交换的机理为:且酸性条件下还原PB膜是H~+先于K~+进入膜内。还原态的InHCF膜氧化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同时参与了该反应,但随着阴离子的增大,K~+成为该反应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钒电池在使用阳离子交换膜稳定运行过程中电解液体积的变化情况, 分析了影响因素, 并总结了变化规律. 离子的电迁移使电解液体积随充放电容量的变化线性改变, 充电过程正极电解液体积线性减小, 负极电解液体积线性增大; 放电过程反之. 多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 钒离子的净渗透方向是由负极到正极, 水的净变化方向与钒离子相同, 最终使得多次循环过程正极电解液的体积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质子导体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具有质子传导能力的电解质材料可广泛地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池、电化学反应装置以及传感器等领域,特别是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组件之一的质子交换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Nafion(Du Pont)全氟磺酸膜是目前广泛用于PEMFC中的一种质子导体。Nafion全氟磺酸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以及在较低温度条件下高的质子电导率,然而其高昂的价格、差的高温性能以及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时的高甲醇渗透率阻碍了DMFC商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玉兰  陈雅莉  肖小华  夏凌  李攻科 《色谱》2020,38(10):1197-1205
样品前处理能将待测物从复杂基质中预先分离富集出来,以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准确性,是复杂样品分析的关键步骤。样品前处理是一个非自发的、从无序到有序的熵减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还极易引起误差。向体系输入能量和降低体系熵值可以增强分离富集效果,加快样品制备过程。将电场引入在线样品前处理,既能向体系做功,又能驱动样品定向迁移,使前处理的熵减过程快速顺利进行,是快速样品制备的有效途径。基于电驱动的在线分离富集技术综合了多种加速策略:(1)以电场形式向体系输入能量,加速传质和传热过程;(2)采用电渗流、电泳等电驱动定向流实现样品在分离、富集、检测各步骤之间的定向迁移,保证样品前处理与检测顺利进行;(3)利用在线联用技术集成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检测各步骤,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误差;(4)通过微型化装置或微萃取方法提高样品制备效率,缩短样品制备时间。该文总结了近10年与基于电驱动的在线快速分离富集技术相关的90多篇文献,综述了该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电驱动毛细管在线快速分离富集技术、电驱动芯片在线快速分离富集技术和电驱动膜萃取在线分离富集技术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并展望了该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8.
短杆菌肽在十八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层膜上的通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杆菌肽是短杆芽孢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合成的一组憎水十五肽,它能在脂双层膜上形成一价阳离子通道,允许一些一价阳离子通过.短杆菌肽离子通道研究在天然双层膜以及人工双层膜,如类脂双层膜(BLM)、脂质体上开展的较多,而基于支撑膜的研究则极少[1-4].本文在金电极上制备硫醇自组装单层膜,研究了短杆菌肽的离子通道行为,并提出了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毛细管离子交换电色谱的分离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伟  胡平 《分析化学》1997,25(10):1132-1137
在离子交换毛细管色谱柱上实施电色谱,并对其分离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75μm(i.d.)20cm的毛细管强阳离子交换柱(3μm)以NaH2PO4-H3PO4缓冲液为淋洗剂,紫外柱上检测(214nm)考察了流动相的pH值,有机改性剂及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pH溶质的流出次序发生改变,随着有机改性剂含量增加,溶质的保留时间减小,而电渗流却增大,同时,对分离的柱效和方法的重现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稀土离子及胺和氨基酸的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导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制高效毛细管电泳装置研究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由用阴离子交换膜管制作的导电接口连接电泳毛细管和电导池,高电压被有效隔离,实现柱后电导检测,用长60cm、内径50μm石英毛细管,以pH4.0的7×10 ̄(-3)mol/LNaAc ̄(-2)×10 ̄(-3)mol/LHIBA-HAC溶液为载体,在18kV电压下,轻重三种稀土Nd、Gd、Yb的混合物8min内完成分离检测。用上述毛细管,以pH为5.8的5×10 ̄(-3)mol/LNaAc-HAC溶液为载体,在20kV电压下乙二胺、三乙胺、组氨酸、谷氨酸混合有机物7.5min内完成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