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玉春 《大学化学》2006,21(4):68-69
通过两道习题的对比,对混合气体分压力和分体积两个重要概念进行剖析,并分析了不同种类气体和相同种类气体混合过程熵变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是高等院校无机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验。然而,现行实验教材对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分析中却出现了两处误解,即没有正确理解实验中有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道尔顿分压定律的应用。本文对这两处误解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陆天岳 《化学教育》1984,5(3):38-41
分压定律是普通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已有的一些演示实验有一点不足,就是不能做到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读得组分气体的分压。虽然体积改变的相对量不大,但这样会引起对分压概念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道尔顿的原子论成为化学上非常需要的学说,就必须承认盖·吕萨克气体反应体积简比定律所包含的普遍原理。换句话说,道尔顿的学说必须用分子学说来加以解释,分子学说承认存在着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构成的微粒(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分解成单个原子。  相似文献   

5.
遵循道尔顿定律建立的双压力法恒湿气体发生器,各项技术指标高于湿度计量一等标准要求,可用于校准和测量湿度仪器及测湿元件;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静态容积法配制乙醇标准气体,建立的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检定装置,其不确定度优于被检探测器允许相对误差的三倍以上,可以满足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检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虽然工业中遇到的气体吸附问题几乎总是混合气体的,但无论是实验还是理论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关于单纯气体的吸附。这是因为混合气体吸附的问题很复杂,除了固体表面多样化的性质以外,还涉及到不同吸附分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使理论的处理变得十分困难。从实验方面看,混合气体的吸附数据不易取得;因为除了需要测定各气体的平衡分压外,还涉及为保证达到平衡的各种实验要求,如气体的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相中气体的平衡分压之间的关系用亨利定律描述: P_2=k_mm_2 (1)式中“2”表示气体溶质,P_2是与液体呈平衡的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单位为atm,m_2是溶质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8.
在低温变压条件下测量了5A和13X沸石分子筛对CH_4/CO_2混合气体的分离能力。实验研究了CH_4/CO_2气体流量、吸附压力、填料高度和吸附温度对穿透曲线和分离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气体流量、增加吸附压力会降低分离效果,减小混合气体的分离系数;降低吸附温度、增加填料高度有利于CH_4/CO_2分离,提高混合气体的分离系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13X沸石分子筛对CH_4/CO_2混合气体吸附分离能力高于5A分子筛。  相似文献   

9.
气体在玻璃态高分子膜中的溶解-扩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纯气体-膜体系以及混合气体-膜体系的溶解和扩散行为的通用模型,经采用玻璃态及橡胶态高分子膜在不同温度及压力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证明,该模型可以只用纯气体实验得到的模型参数来预测混合气体在膜中的行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下气体溶解度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气体在液体里的溶解度的定量关系,常以Henry定律为基础,其内容为:“一定温度下,在稀溶液中,挥发性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该定律只运用于稀溶液,且气、液二相中的溶质应具有相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大量煤层气体的实测数据得出:煤层气体是一种组成复杂并含有一定重烃组份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并非“干气”。煤层烃类气体存在着3个明显的富集阶段,它们分别是煤层烃类气体的贫富集、富富集和衰富集保存期,并与有机质的3个演化阶段相对应。本文指出用常规的气体地球化学指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煤层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但“苯指数”能较好地区分出气体的成因类型,“正己烷指数”可以大致反映出气体的演化规律和母质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2.
H2和CO在甲醇和甲酸甲酯中的体积传质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一立升的高压搅拌釜,在不同的温度(296~373K)、气体压力(1.0~5.0MPa)下,研究了H_2、CO在甲醇和甲酸甲酯中的体积传质系数(k1a),并对H_2-甲醇体系,研究了不同搅拌速度(800~1200r/min)和颗粒浓度(0~15W%)对H2在甲醇中的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实验中发现:气体在两种液体介质中的体积传质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气体分压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种液体介质中,H_2的体积传质系数高于CO,对于同一种气体,在甲酸甲酯中的传质系数高于甲醇中的传质系数。对H_2-甲醇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搅拌速度可以增加H_2的体积传质系数,但颗粒浓度的增加则降低H_2在甲醇中的体积传质系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气体间歇物理吸收技术,在一立升的表面进气式高压机械搅拌釜中,在温度(373-573K)、气体压力(1-4MPa)和混合速度(13.3Hz)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H2、CO在液体石蜡、正二十八烷烃、FT300蜡中的体积传质系数(k1a),实验中发现:两种气体在三种液体介质中的体积传质系数胡温度手升高而增加,随气体分压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种液体介质中,H2和  相似文献   

14.
H2和CO在甲醇和甲酸甲酯中的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一立升的高压机械搅拌釜,采用气体间歇吸收技术,在120~180℃的温度范围内,0~5.0MPa的气体压力下,测定了H2、CO在甲醇和甲酸甲酯中的平衡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气体的平衡溶解度是温度和气体分压的函数,在两种液体介质中,H2、CO的平衡溶解度均随温度和气体分压的升高而增加,气体在甲酸甲酯中的平衡溶解度高于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在两种不同液体介质中,一氧化碳的溶解度高于氢气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5.
李远域 《化学教育》1984,5(3):46-47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温度、压强、体积一定后,它的麾尔数是一定的,如果又知道这一定量气体的质量,则摩尔质量是可知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分子量。这个推算不但对于单一的气体是成立的,就是对于混合气体也是成立的,据此,测定空气平均分子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袁翰青 《化学教育》1982,3(6):59-60
凡是不和溶剂起化学作用的气体的溶解度,是由这种气体在液面上的压强来决定的,溶解度和气体的分压成正比。例如,氢、氧、氮、甲烷等在水中的溶解度就是这样的。因为这种现象是由一位姓亨利的人发现的,所以在化学书上称之为亨利定律。这是学过一点化学的人都知道的。至于这位亨利先生是一位什么人,知道的人就不很多了。  相似文献   

17.
霍启升 《化学教育》1985,6(3):35-37
本实验适用于没有学过气体定律的初学者。因为它只涉及到质量、体积和温度。当体系的体积保持不变时,变量是质量和温度。虽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使用了气体状态方程,但学生们不必管它,只使用推导出来的结果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8.
高中二年级要讲的阿佛加德罗定律,是比较难讲的一课,在教材上,对这个定律的讲法,首先是说明任何一定体积的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不决定于分子的大小,而决定于分子的距离。继续说明在温度与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各种气体分子间有相等的平均距离。从而得出“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在相同状况下,含有相同数的分子”的结论。这种讲法有它的好处,避免用公式推导。同时,因为高中化学上讲阿佛加德罗定律主要是为了对此定律的应用而不是推导证明,所以教材上这样处理是有它的理由的。但是,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讲法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的,他们必然会问:怎样知道在相同状况下各种气体的分子间有相等的平均距离呢?这个问题如不予解答,则必然会使学生不能相信这一定律的正确性,同时,只是这样生硬的交待,思想性也是不强的。去年我讲到这个定律时,以推理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正确性,现在我介绍出来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9.
气体A在液体b中的溶解度(浓度)[A]_b和分压P_A的关系符合Henry定律〔A〕_b=kP_A时,如以色谱载气从溶液中萃取A,则P_A=〔A〕_aRT,式中〔A〕。为载气中A的浓度。因此在温度恒定时,〔A〕_b正比于〔A〕_a。当求得溶解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萃取率时,即可进行溶液中溶解气体的测定。根据上述原理测定了水中溶解氧、氮及总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及色谱条件: 改装100毫升医用注射器为萃取器,即在针头与针管之间用一段乳胶管联接。  相似文献   

20.
胡祖韶  秦启宗 《化学学报》1984,42(8):753-758
本文以多晶铂-10%铑丝为催化剂,研究了氨催化氧化生成氧化亚氮的反应动力学.在静态反应体系中,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连续监测反应过程中NH_3和N_2O的压力变化,测得仅生成N_2O(无NO或N_2)的热丝温度范围为250~350℃.在NH_3和O_2混合气体总压力为20~300 Torr范围内,测得反应速率对NH_3分压呈一级,对O_2分压呈半级关系.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v=k_(app)P_(NH_3)·P_(O_2)~(1/2).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氨催化氧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求得表观活化能为25kcal/mol.用Eley-Rideal机理对该催化反应进行了解释,认为控制反应速率的主要一步可能是气相中氨分子与化学吸附在表面上的氧原子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