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自行设计并合成的可共聚单体3-烯丙氧基-2-羟基-丙碳酸钠(AHPS)用于MMA/BA/EMA无皂乳液共聚体系,成功的制得了因含量高达60%的稳定的无皂乳液.对其乳胶粒的形态结构、乳液成膜后共聚物动态力学行为、拉伸性能、耐水性及粘接强度进行了研究,并对乳胶粒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乳液聚合体系相比,所获得的无皂乳液的乳胶粒大小均一,粒径在0.5μm左右,粘度低,储存稳定;共聚物至完全无规立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在25℃附近,拉伸强度明显增大,耐水性和剥离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的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反应性乳化剂ω-十一烯酸钠(SUA),用粒度分布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胶粒平均直径、浓度及形态,用离子交换-电导滴定分析了胶粒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库尔特粒径测试仪、TEM及zeta电位跟踪观测了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无皂乳液共聚过程中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zeta电位变化.聚合物粒径会经历由小到大(某些粒径甚至超过1000μm,分布在0.04~2000μm的极宽范围内),再由大变小(形成的数均分布在0.04~0.18μm)过程,且粒径分布也由宽变窄,最终粒径数均分布集中在0.04~0.18μm窄范围内.结合聚合转化率数据,根据PEG水溶液中进行的St/MMA无皂乳液共聚粒径变化过程,以及zeta电位在聚合过程中异于普通无皂乳液的现象,认为该体系在反应初期形成的粒子会形成粒子堆,并随着聚合反应的继续,带有离子片段的自由基链段不断扩散进入粒子堆表面的小粒子,使其zeta电位不断增强,最终脱离粒子堆.提出了PEG水溶液中St/MMA无皂乳液共聚聚并脱析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4.
三元无皂乳液共聚合动力学及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乙烯( St)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 M A) 为主单体,以丙烯酸( A A) 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考察了功能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铵( A P S) 浓度及聚合温度对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转化率 时间关系曲线的模型函数——— Gam ma 积分函数,用它拟合了转化率 时间关系曲线,获得了聚合过程的重要特征参数,如平均成核速率( N V) ,聚合最大速率( M V) 和平稳期平均聚合速率( A V) 及成核结束和聚合进入完成期对应的转化率.同时对聚合速率与以上各聚合参数的关系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研究发现拟合误差很小,成核结束时转化率在15 % 以内,成核及聚合速率均随以上参数增大而增大,引发剂过硫酸铵在聚合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少量甲基丙烯酸钠(NaMA)存在下单体极性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无皂乳液共聚合的影响.单体极性降低,使粒径减小、聚合速率提高、乳液表面张力和粘度降低、粒子表面电荷密度增大、聚合物分子量提高.MM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只呈现一个玻璃化温度Tg,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两个Tg,MMA/BA比为2∶1~1∶2的MMA/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四个Tg,这是由于粒子外面相对富含OSO-3和COO-基聚合物的亚层溶解了较多的水,使BA向粒子中心扩散,MMA向外扩散,造成组成差异和相分离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自行设计并合成的可共聚单体3-烯丙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AHPS)用于MMA/BA/EMA无皂乳液共聚体系,成功的制得了固含量高达60%的稳定的无皂乳液。对其乳胶粒的形态结构、乳液成膜后共聚物动态力学行为、拉伸性能、耐水性及粘接强度进行了研究,并对乳胶粒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乳液聚合体系相比,所获得的无皂乳液的乳胶大小均一,粒径在0.5μm左右,粘度低,储存稳定;共聚物呈安全无规立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在25℃附近,拉伸强度明显增大,耐水性和剥离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聚硅氧烷大单体与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静  彭慧  程时远 《应用化学》2003,20(8):778-0
乳液聚合;交联程度;聚硅氧烷大单体与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  相似文献   

8.
以工业原料α-烯烃磺酸钠(AOS)作为可聚合乳化剂,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St-BA-AOS共聚物乳液.通过测定AOS与两种单体的竞聚率确定了半连续加料法的聚合方式.探讨了单体的加料方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AOS用量等工艺条件对胶乳的影响,获得了最佳聚合条件.IR,NMR和DSC测试结果分析表明:St,BA与AOS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形成的P(St-BA-AOS)共聚物结构中含有磺酸基等亲水性基团有利于乳液的稳定.在此基础上考察了AOS用量对乳液的固含量及乳胶粒粒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OS用量的增加,乳液的固含量增加、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减少.当AOS含量为2%时乳液的固含量为45.01%,平均粒径为74 nm,粒径分布指数为0.08,玻璃化温度为23.17℃.TEM测试结果显示,用相同量的AOS代替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得到粒径更小和粒径分布更为均匀的乳液体系.  相似文献   

9.
可乳化共聚单体AGES用于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合成了一种新型可共聚单体烯烃基甘油醚磺酸盐(AGES),不仅含有具有反应活性的烯键,而且带有起乳化作用的磺酸离子基团及羟基,可用于MMA/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对乳胶粒大小、乳液的流体力学行为及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AGES的引入,可获得直径为0.5μm左右的分布均匀的乳胶粒,乳液含固量高(60%),粘度低,是稳定的塑性非牛顿流体乳液,共聚物为典型的无规共聚。  相似文献   

10.
离子型共聚单体参与下的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子型共聚单体参与下的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全氟烷基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离子型共聚单体  相似文献   

11.
该文采用自行合成的一种带亲水性磺酸离子基团及羟基的可共聚单体 3 烯丙氧基 2 羟基丙磺酸钠(AHPS)用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IBMA/MMA/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 .对乳胶粒粒径大小、乳液流体力学行为、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质、拉伸行为及耐水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乳胶粒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 ,带亲水性离子基团可共聚单体AHPS的加入可获得 0 6μm左右的乳胶粒 ,乳液固含量可达 60 % ,表现粘度测定结果表明乳液呈Bingham流体 .三元共聚物在动态粘弹谱图上只出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峰 ,是完全的无规共聚物 ,拉伸强度明显大于常规乳液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物 ,耐水性也得到显著提高 .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酰胺和阳离子型单体反相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 二甲基,N 丁基,N (3 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DBMP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醋酸乙烯酯 (VAC)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DMC)无皂乳液共聚合动力学 ,考察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 (AIBI)浓度、单体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得到单体总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动力学方程为 :Rp=k1 [M]0 6 3[AIBA]1 0 ;各单体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动力学方程为 :Rp=k2 [VAC]0 1 6 [DMC]0 89.聚合表观活化能为 4 4 0 1kJ·mol- 1 ,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 .  相似文献   

14.
MMA/BA/双官能团单体无皂共聚乳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马来酸酐和(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系列双官能团共单体,将其用于MMA/BA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共单体的空间效应、用量、加料方式对其无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用适当的共单体和半连续加料方式,可得到较稳定的乳液,粒径分布接近单分散.凝聚物的生成机理主要是失稳凝聚和架桥凝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表面活性单体[磺化-十二醇-烯丙基甘油-丁二酸酯钠盐(ZC-L)]的用量对MMA/BA/ZC-L乳液聚合速率和粒径的影响,用CoulterLS230型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聚合过程中乳液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变化,并与MMA/BA无皂乳液聚合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的MMA/BA乳液聚合作了比较.[ZC-L]CMC时,成核机理包括均相成核和胶束成核机理,生成的粒子因吸收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单体而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6.
溶剂热法制备小粒径无皂MMA/St共聚纳米胶乳粒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剂热法制备小粒径无皂MMA/St共聚纳米胶乳粒子;溶剂热法;无皂乳液聚合;纳米粒子;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17.
聚烯烃催化剂技术是聚烯烃工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开发对长链α-烯烃聚合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配位聚合催化剂是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这类催化剂决定了聚烯烃材料可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长链α-烯烃(1-己烯、1-辛烯、1-癸烯等)配位聚合单中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第四族过渡金属为中心的非茂金属催化剂,对...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和不同量的功能单体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疏水改性碱溶性缔合型增稠剂乳液.测定了增稠剂乳液的粘度、透光率、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等性能,考察了不同固含量下乳液粘度和透光率随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BEM用量的增加,乳胶粒粒径逐渐增大.随着pH值的增加,乳液的粘度首先迅速升高,然后缓慢下降.与不含BEM的增稠剂乳液相比,当乳液固含量大于0.5%,BEM含量占单体量低于5.0wt%时,该缔合型增稠剂的增稠效果和抗剪切性有显著提高,BEM含量较高(8.0wt%或更高)时反而使增稠效果和抗剪切性变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稠剂对苯丙乳液的增稠效应,结果显示BEM含量占单体量的2.5wt%时,对苯丙乳液的增稠作用最好.与使用功能单体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的增稠剂相比,含BEM的增稠剂在BEM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就能起到明显的增稠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绘制了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Span2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脂酸酯(Tween80)复配乳化剂、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钠和环己烷的拟三元相图.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动力学研究,得到了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10 kJ/mol,并分别得到了聚合速率与产物特性粘数的动力学关系式Rp∝[M]1.74[APS]0.60[E]-1.28,[η]∝[M]0.78[APS]-0.23[E]-0.71,分析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对共聚合反应速率Rp和共聚物特性粘数[η]作用及影响的原因,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硅胶为载体,以Cp2ZrCl2为主催化剂,分别以甲基铝氧烷(MAO)、三五氟苯基硼(B(C6F5)3)、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HNMe2Ph][B(C6F5)4])、三苯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Ph3C][B(C6F5)4])、三五氟苯基硼/三甲基铝(B(C6F5)3/TMA)为活化剂制备了负载茂金属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乙烯均聚、乙烯/α-烯烃共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硼化物用量为5.1?0-4mol/g SiO2,B/Zr在14.10~19.04之间时,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活性达107g/(molZr?h),是相同条件下以MAO为活化剂时活性的511~1090倍,同样达到107g/(molZr?h)的催化活性,硼化物用量仅仅为MAO用量1/16;和B(C6F5)3相比,以[HNMe2Ph][B(C6F5)4]和[Ph3C][B(C6F5)4]为活化剂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活性较高,并且以[Ph3C][B(C6F5)4]为活化剂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所得共聚物分子量分布最窄,乙烯/1-己烯共聚物中共单体含量最高,为2.97mol%;采用硼化物为活化剂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1-己烯、乙烯/1-辛烯共聚合所得共聚产物分子量分布较窄,密度在0.91~0.92g/cm3之间,属于mLLDPE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