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本文对570℃×5h软氮化后的40Gr钢试样再进行650~850℃不同温度加热急冷处理,然后分别对各试样进行金相、电子金相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软氮化后的中炭铬钢在650℃加热30分钟铁的氮化物开始分解,在750℃加热15分钟时氮化物层基本分解完毕。ε相先在和α(或γ)相相界面上分解,然后在ε相的相界面分解,析出的氮原子向深层扩散,这些和低炭钢的试验结果相同,钢含碳量的提高和少量的铬含碳量对ε相的分解过程影响不大。 由于钢加热时表面层ε相的分解和氮原子向深层扩散,中炭钢软氮化再加热淬火后可获得含氮的针状隐晶马氏体组织。本文在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的软氮化复合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3.
利用离子探针、X射线衍射谱、显微分析等手段,对40Ct钢在不同氮化氛下离子氮化后氮化层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氨气加钛气氛下进行离子氮化.有利于γ’相的形成,氮化层硬度高,氮化层深,这是氮化气氛中活性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离子探针、X射线衍射谱、显微分析等手段,对40Cr钢在不同氮化氛下离子氮化后氮化层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氨气加钛气氛下进行离子氮化,有利于γ′相的形成,氮化层硬度高,氮化层深,这是氮化气氛中活性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辅助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蓝宝石(001)衬底上制备不同氮化温度的ZnO薄膜.结果表明,在200~600 ℃内, 不同的氮化温度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格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加工过程、曲轴材料、设备、电压与时间、炉罐氮化情况对R-175曲轴软氮化的质量影响较大。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曲轴软氮化工艺。  相似文献   

7.
钢材经软氮化以后获得坚硬耐磨的表层,同时在耐腐蚀条件下提高其疲劳极限,从而增加某些钢材的使用寿命.本文从物理化学理论出发,分析了过去许多软氮化工艺的热力学因素,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拟定了软氮化工艺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的氮化工艺参数对球墨铸铁镀铁层组织结构及耐磨性的影响.低温镀铁层特殊的组织结构,使得在很低的氮化温度下,镀层仍可完全氮化.镀层中网、条纹随氮化温度升高而粘连粗化.氮化工艺对耐磨性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氮化温度、NH流量、氮化时间.温度升高耐磨性下降;时间延长,耐磨性趋于一致.在试验条件下获得的最佳氮化工艺为:T=450℃,NH流量为30Nl/h,τ=1h.经该工艺处理获得的镀铁氮化层的耐磨性较之未氮化镀层提高了160倍左右.  相似文献   

9.
利用在离子氮化炉阴极上挂海绵钛的方法研究了钛对离子氮化层时影响。结果表明:钛能提高氮化层硬度、增加氮化层深度,并对氮化层的相组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GDL-1钢经渗碳后的液体软氮化复合热处理工艺,分析氮化时间、氮化温度及CNO-浓度对GDL-1钢复合渗层的渗层硬度、渗层深度和白亮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表面硬度主要由盐浴CNO-浓度控制,并随CNO-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盐浴CNO-浓度为18%左右时表面硬度达到最大值;渗层深度随氮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当温度超过560℃、处理时间超过2.5h之后,增加的趋势变缓;当温度超过560℃后,渗层白亮层增厚明显。试验得到最佳软氮化工艺参数:CNO-浓度18%,(560±10)℃×2.5 h.  相似文献   

11.
对1Cr13马氏体不锈钢在不同气体氛围下进行低温离子渗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渗氮气体比例对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气与氩气气体比例为8∶1时,1Cr13不锈钢低温离子渗氮后得到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最好,此时表面硬度为1 100 HV1,为基体硬度的4倍,且具有良好的梯度硬度,渗层厚度为85.7μm。当氨气与氩气的气体比例从4∶1提高到8∶1时,渗氮层硬度与厚度均提高,而气体比例为12∶1与16∶1时,渗层厚度基本不变,但是不锈钢表面形成的黑色物质使渗氮层表面硬度与渗层硬度出现不均匀性,当气体比例为16∶1时,中心硬度降低到625.0 HV1,与边缘硬度相差了450 HV1左右。  相似文献   

12.
计算了Ⅲ-Ⅴ族五元系化合物AlGaInPAs与GaAs晶格匹配时的等能隙曲线以及液相外延生长AlGaInPAs/GaAs所用母液中Al的分凝系数。实验证明,由于Al的分凝,使过冷度对AlGaInPAs外延层的固相组分有显著影响,但对外延层的其他性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维氏显微硬度计、摩擦实验机、弯曲实验和浸泡腐蚀实验探究了气体渗氮工艺对2Cr13钢渗氮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渗氮温度、时间的增加,渗氮层的总厚度增加,但是表面疏松层也增加.500℃渗氮的扩散层组织主要由含有大量位错及位错胞的马氏体和高密度的纳米CrN析出相组成;纳米CrN析出相弥散分布在晶内和位错胞的界面上,位错胞界面上的CrN颗粒数量多且尺寸略大;板条马氏体晶界析出了ε-Fe_(2-3)N或者(Cr,Fe)2N析出相.当渗氮温度升高至550℃时,马氏体本身发生了回复,CrN以薄片形式析出,使扩散层组织呈现为由α-Fe和CrN组成的片状珠光体形态.2Cr13钢气体渗氮表面硬度随渗氮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在500℃达到峰值硬度(1 274 HV0.5).450℃和500℃渗氮扩散层的硬度可高达1 300HV0.1以上,但是随渗氮温度进一步升高而明显降低.500℃/5h气体渗氮可同时提高2Cr13钢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但是其弯曲韧性降低.500℃渗氮的2Cr13钢试样,不管是水冷还是空冷,或者再进行420℃回火2h处理,其扩散层组织均没有大的改变,因此其硬度没有明显变化,均维持在1 000HV0.1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30CrMnSiA 钢经不同温度油淬,不同温度回火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经光镜,电镜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的组织,用 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测定了常规机械性能和断裂韧性。研究表明,经不断提高淬火温度发现断裂韧性韧值并非一直上升,而呈现“(?)”型变化。在300℃~400℃回火2小时出现回火脆性。经920℃淬火,250℃回火2小时具有最佳强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一种在液氮条件下冻存猪皮的最佳冷冻保护剂.方法:将新鲜巴马香猪皮肤消毒处理后分为3组,分别用A.20%二甲基亚砜(DMSO)、B.20%二甲基亚砜+6%丙二醇(PG)、C.20%二甲基亚砜+6%丙二醇+0.5 M海藻糖(Trehalose)3种抗冻液作冻存处理后直接投入液氮保存,于15 d、30 d后复温进行活力检测.结果:0.5 mol/L海藻糖与二甲基亚砜、丙二醇联合作为抗冻液所处理的猪皮,复温后其活力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海藻糖能有效提高低温储存皮肤的活力,医院在保存皮肤时可以在抗冻液中加入海藻糖以得到较高活力的猪皮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一种在液氮条件下冻存猪皮的最佳冷冻保护剂.方法:将新鲜巴马香猪皮肤消毒处理后分为3组,分别用A.20%二甲基亚砜(DMSO)、B.20%二甲基亚砜+6%丙二醇(PG)、C.20%二甲基亚砜+6%丙二醇+0.5 M海藻糖(Trehalose)3种抗冻液作冻存处理后直接投入液氮保存,于15 d、30 d后复温进行活力检测.结果:0.5 mol/L海藻糖与二甲基亚砜、丙二醇联合作为抗冻液所处理的猪皮,复温后其活力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海藻糖能有效提高低温储存皮肤的活力,医院在保存皮肤时可以在抗冻液中加入海藻糖以得到较高活力的猪皮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低温含氢程序对某化肥厂的液氮洗涤塔工艺条件进行模拟计算,从而确定最佳现场操作条件。全塔23个点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所计算的几个因素中,以D(或D/F)与T_1的关系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7075Al合金LSC铸锭二次加热中的液固相体积分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液相线半连续铸造法制备的7075Al合金坯料在二次加热过程中液固相比的变化,分别用电阻法、热涵法测定出不同温度下7075Al合金的液相体积分数,并与图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600℃左右,电阻法与用热涵法、图像法所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正确反映了加热过程中合金的液固相变化规律·用电阻法能方便有效地测定二次加热过程中半固态7075Al合金的液固相比,具有实时性强的优点,在600~620℃时,7075Al合金液固相比为30%~50%,完全适于合金的半固态成形·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组成为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3)醚(AEO-3)/正癸烷/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Tween 80/水的胶质液体泡沫(CLA)体系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讨论了CLA和普通乳状液体系的相结构及表面活性剂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CLA结构中正癸烷和水分别是独立的2相,且水相呈现出自由态、结合态和束缚态结构;随着油相与水相体积比的增大,自由水含量减少,水相的结合态和束缚态成分增加.通过与普通乳状液相比较,发现油溶性表面活性剂AEO-3有助于CLA的形成,这与单一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普通乳状液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Fe2O3-SiO2-CaO—Al2O3-MgO五元体系在准化学平衡条件的液相生成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X—Ray和SEM,对不同温度下体系液相生成量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液相生成量越多,液相成分随温度的增加发生改变,温度对镁元素的微观分布影响较小,M如在赤铁矿为主要原料的烧结体系中会与Fe2O3结合生成MgO·Fe2O3矿物;随着温度的升高SFCA中的Fe2O3含量升高,液相量增加;Al2O3含量升高,利于交织结构的铁酸钙(FC)的形成,可提高烧结矿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