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镀Ni -Cu -P 镀层在3 种腐蚀介质中冲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冲蚀介质的种类与浓度、冲蚀介质流速、冲蚀时间、冲蚀攻角等,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耐冲蚀性能.结果表明:在(wt%)2%的氢氧化钠介质中,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耐冲蚀性能最佳;在稀盐酸中冲蚀有以下规律: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冲蚀失重逐渐增加;随着冲蚀速度的增大,试样的冲蚀失重逐渐增加,二者之间符合指数关系,冲蚀失重的变化有一临界液体流速;在攻角为45°时冲蚀失重最大.相比化学镀Ni-P镀层,化学镀N i-Cu-P镀层具有更好的耐冲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李树山 《力学学报》1993,25(2):134-139
本文用梯度近似下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液态金属Li的表面张力及其温度导数,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四个计算参数的新方法,即由液体在熔点和零压下的等温压缩系数与密度的实验值以及定义式η=π/6σ~(3n)和极值条件dF/dη=0来联立求解赝势参数,,刚球直径σ和刚球填充分数η四个待定参数,计算的表面张力及其温度导数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γ-TiAl合金激光熔覆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材料涂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iCr-Cr3C2-40%CaF2(wt.%)复合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Nd:YAG激光熔覆技术,在γ-TiAl合金基体表面成功制备出了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材料涂层,在复合粉体准备时,采用Ni-P化学镀包覆原始CaF2颗粒,以减少其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的分解?蒸发和上浮.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所制备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TiAl合金及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涂层的室温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涂层由初生发达树枝状TiC和次生块状Al 4C3碳化物增强相以及细小弥散分布的CaF2润滑颗粒均匀分布在塑韧性良好的NiCrAlTi(γ)基体中,其平均显微硬度是基体TiAl合金的2倍以上. CaF2颗粒由于采用Ni-P化学镀包覆而大部分得以保留,并且增强了其与NiCrAlTi(γ)金属基体的相容性,使得该复合材料涂层具有良好的自润滑和耐磨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镀方法在酚醛塑料基底上沉积了Ni-P合金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80~95℃)对Ni-P合金镀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激光弯曲法和显微硬度仪测试镀层内应力和显微硬度,采用M-2000摩擦磨损仪测试Ni-P合金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了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Ni-P合金镀层中磷含量降低,镀层由非晶→非晶+纳米晶→纳米晶转变,晶粒长大,镀层表面粗糙度和硬度增大,镀层内部应力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并且拉应力逐渐增大.在酚醛塑料基体上的化学镀Ni-P合金镀层能明显地提高其耐磨性.镀层的耐磨性与其硬度不是完全的正相关,耐磨性不仅与硬度有关还与内部应力、显微结构等因素有关,反应温度为92℃的Ni-P合金镀层耐磨性最高.Ni-P合金镀层的磨损机制主要发生了轻微黏着磨损→严重黏着磨损→脆性脱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改进的光弹性贴片盲孔法测残余应力的计算公式,并与西田正孝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进行了单向均匀拉伸板模拟残余应力试验验证,以及对接焊板残余应力实测。  相似文献   

6.
吴玉程 《摩擦学学报》1992,12(2):144-152
作者利用化学沉积法在低合金铸铁表面分别制取了Ni-P镀层和Ni-P-SiC复合镀层,并就两者的耐磨性与铸铁、磷化处理表面及Cr镀层的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i-P镀层的耐磨性比铸铁及磷化处理的好,但比Cr镀层和Ni-P-SiC复合镀层的差,并以后者的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何小元  赵华廷 《力学季刊》1996,17(4):298-304
本文采用数字散斑干涉法和栅线投影法同时测量了任意曲表面的三维位移和三维形貌,并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曲表面的三维应变场,用实验方法获得了曲表面的主应变和主方向。  相似文献   

8.
物体运动、变形及光波长变化时的激光散斑运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激光照明的漫射面,由漫反射在空间Fresnel区形成的光场,用Fresnel-Kirchhoff积分表示。利用统计的方法,考虑变化前后强度场的相关度,得到关于强度场变化的三个基本方程,从而导出了激光散斑运动的一般公式。考虑了散斑场的变化是由漫射物面运动和变形以及激光光波长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9.
黄佩珍  李中华  孙军 《力学学报》2002,34(3):344-350
根据表面扩散控制下物质迁移规律,建立轴对称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币型微裂纹的外形演化过程.在表面扩散控制下,形态比为β的币型裂纹演化的物理图像是:当β<βⅠ=18.0,币型裂纹直接球化; 当β≤β<βⅡ=34.6,演化为一环状裂腔;当βⅡ≤β<βⅢ=148.9时,演化为一环状裂腔和球形空洞;当βⅢ≤β<βⅣ=240.0,演化为两环状裂腔.和分离出环状裂腔过程相比,球化过程是快过程;在逐层分离出环状裂腔过程中,后一级的分离相应前一级的分离是快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揭示了预内压低碳钢薄柱壳在激光辐照下裂纹萌生、扩展和止裂过程的较完整物理图象。对断口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辐照区上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机制以韧性为主,断口在柱壳壁厚度方向有明显分层,如外层为塑性变形层,内层是韧窝或层状撕裂,部分试件的最内层出现脆性石头状断口。给出了激光辐照区应力分布与裂纹萌生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了激光辐照区材料金相组织变化对材料细观损伤和初始裂纹萌生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对激光辐照下柱壳的断裂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从能量变分出发基于同时考虑应变梯度效应和表面效应的跨尺度力学理论, 推导出表面能和表面弹性本构等基本关系, 然后基于简单的准连续Cauchy-Born法则(CBR)建立一种确定表面能密度以及表面弹性参量的方法.进一步以面心立方(face-centre-cubic,FCC)金属为例, 系统地获得了常用FCC金属表面弹性参量的数值, 结果与他人应用分子动力学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用激光热冲击作为实验手段,研究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损伤与断裂.在宏观上发现了这种复合材料的破坏效应是热-力耦合的非线性效应.在微观上观察到了微观破坏的三种模式及微观结构对其热冲击性能的影响,同时定量测定了其在不同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纯铜薄壁圆管试样的实测和晶体塑性模拟,用单试样法和多试样法对分别经历拉伸、扭转和组合拉扭变形的试样后继屈服面进行研究.考虑预变形方式、测点数目、测试顺序和指定平移应变等不同条件,对后继屈服面测定结果差异及屈服面内凹现象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单试样和多试样两种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数值模拟采用能反映Bauschinger效应的晶体塑性模型,试样有限元模型每个单元的晶体取向均随机生成,能反映多晶材料变形特征.模拟试验加载过程与真实试验一致.研究表明:(1)采用本文方法可再现真实试验过程,模拟后继屈服面测试展示的现象与实测相近,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2)模拟测试与实测均发现,薄壁圆管组合拉扭加载测得的后继屈服面可能出现内凹,单试样法测得屈服面的内凹现象尤为显著;(3)若试验材料的材质比较一致,用多试样法测试后继屈服比用单试样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14.
用Level Set方法求解具有自由面的流动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德奎  陶建华 《力学学报》2000,32(3):264-271
为采用Level Set方法来计算有自由的流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方案,把自由水面视为水和空气的交界面,两种介质用统一的N-S方法求解,在自由面两侧分别采用各自的密度和粘性,并在自由面上给以适当的光滑;采用边界元法求解双调和方程来确定距离函数;N-S方程用投影法求解,文中给出了二维水池水面振荡和瞬时溃坝问题的算例,可以看出用LevelSet方法求解有自由面流动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尚超  阳倦成  张杰  倪明玖 《力学学报》2019,51(2):380-391
常温下为液态的镓铟锡合金以其优异的导热性能在具有特殊要求的传热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传统流动介质相比较大的表面张力使得其产生的流动现象必有所区别.本文研究镓铟锡所形成的液滴撞击泡沫金属表面后所产生的铺展、回缩及回弹现象.采用高速相机拍摄液滴投影轮廓随液滴运动的变化过程,并通过图像处理获得不同撞击速度、底板表面孔径下的液滴铺展系数、中心位置轮廓高度以及液滴回弹后在空中的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表面张力的镓铟锡液滴的铺展系数随无量纲时间的变化在铺展初始阶段仍满足常规流体的1/2次幂关系,只在铺展后期与底板的无量纲孔径有关系;液滴的最大铺展系数在较小无量纲孔径底板大于在光滑镍板,且随底板无量纲孔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回弹过程,由于底板孔隙结构的存在使得液滴回弹后在空中的振动呈现3种形态:规则的横向和纵向振动、带旋转的横向和纵向振动以及旋转振动;最后,通过对振动频率的拟合和分析,进一步拓展了传统振动频率理论公式在非规则振动过程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中,考虑体力的计算比考虑面力的计算要复杂很多,而且在力学实验中模拟体力的载荷条件通常也比较困难。因此,将体力转化为面力,可以简化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并且对于实验设计,也可提供极大的方便。本文以两个典型平面问题为例,分别探讨了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对非常体力的处理方法,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弹性力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和教学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powders of Fe3O4 and Ni by a chemical method, followed by mixing the prepared powders with mica and other ultrafine powders for synthesizing microwave absorption coatings. The microwave attenuation rate of the coatings was measured by the Microwave Network Analyzer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8-12 GHz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crowave could be absorbed by the coatings with an effectivenes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powder sort and content and the coating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8.
输气管道壁面涂料减阻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楠  孙伟 《力学与实践》2006,28(1):32-35
用IFA-300热线风速仪以高于对应最小湍流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风洞中不同壁面涂料的管道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流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利用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与壁面摩擦速度、流体黏性系数等内尺度物理量的关系和壁面摩擦速度与壁面摩擦切应力的关系,在准确测量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的基础上,间接测量湍流边界层的壁面摩擦阻力.对不同壁面涂料的壁湍流脉动速度信号用子波分析进行多尺度分解,用子波系数的瞬时强度因子和平坦因子检测管道湍流边界层中的多尺度相干结构,提取不同尺度相干结构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对比研究输气管道壁面涂料的减阻机理.  相似文献   

19.
界面曲率对空化的演变及结构载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铁钢  谢文锋  王成  冯仁忠 《力学学报》2010,42(6):1156-1163
研究了近体水下爆炸中结构表面外形的变化对空化的形成、演变及结构载荷的影响.为了真实地考虑流体与固体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近期发展的流--固耦合多介质Riemann问题技术和修正的虚拟介质方法被推广应用于处理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中.研究发现, 凹的表面设计不但可以导致爆炸冲击波局部汇聚和强化,而且随后可以强化空化破裂所造成的冲击, 研究进一步发现,这种强化作用还是非线性的, 随曲率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强; 相反地,凸的表面设计可以减低爆炸冲击波冲击,而且可以弱化空化的产生,但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DISPERSION OF NANODIAMOND IN CLEAN 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kinds of surfactants 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nanodiamond particles in clean oil was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ersing stability of nanodiamond modified with surfactangts YS-1 and SB-18 simulta-neously is much better than those modified with either of them because of synergism of the surfactangts.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system can be improved remarkably after the adoption of hyperdispersants such as SA-E and SA-F.Anchoring groups of those hyperdispersants can be bonded with the particle surface by chemical and/or hydrogen bonding and their soluble chains are well compatible with the dispersion media.As a result,the particles are uniformly distrbuted in the system owing to the steric stabilization.A very stable clean-oil based nanodiamond suspension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around 53.2 nm was prepa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