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磷酸体系中微量稀土元素萃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恒界面池法进行了磷酸体系中用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的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温度、比界面积、磷酸浓度及萃取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体系中用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的表观活化能E_a分别为27.0,22.2和21.1 kJ·mol~(-1),在体相P204浓度大于在液一液界面饱和吸附时的最低浓度C_(min)时,其在界面已达到吸附饱和,反应的主通道由界面变为体相,在该体系下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反应为体相化学反应和扩散反应混合控制.  相似文献   

2.
SDS和TOPO对HEHEHP萃取Fe(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搬运98±1K下用高速搅拌池法考察了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HEHEHP)-正辛烷溶液从0.100mol.dm^-^3硝酸盐水相中萃取Fe(Ⅲ)的动力学. 为了分析萃取动力学机理,确定速度控制步骤在萃取体系中的准确部位,测定了HEHEHP. 三辛基氧化膦(TOPO)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在正辛烷-0.100mol.dm^-^3硝酸盐体系界面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体系中TOPO的存在使HEHEHP萃取Fe(Ⅲ)速率的影响, 首次作了定量处理.证实了HEHEHP萃取Fe(Ⅲ)动力学过程的界面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298±1K时以恒界面搅拌池法考察了Au(I)/(Na,H)Cl、CS(NH2)2/HDEHP(或HEHEHP)-煤油体系的萃取平衡和动力学过程.确定了萃取平衡机理为阳离子的交换,动力学过程的速控步骤可能发生在两相交界处,属于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恒界面池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萃取苯基琥珀酸对映体(PSA)动力学.采用伴随化学反应的萃取理论获得萃取动力学.实验分别考察了搅拌速率、界面面积、对映体浓度和萃取剂浓度等条件对PSA对映体萃取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P-β-CD萃取PSA对映体的反应为快反应;对对映体反应是一级反应,对萃取剂反应是二级反应;R-PSA,S-PSA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3.4×10-2m6mol-2s-1,9.96×103m6mol-2s-1.这些数据对萃取过程的设计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恒界面池法研究了碱性条件下丁酮对99mTc的萃取动力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考察了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并测定了搅拌速度、各反应物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体系在约6h后达到平衡;搅拌速度(100-180 rpm)对萃取速率无显著影响,萃取反应的活化能为56.20(kJ/mol),萃取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模型.在碱性介质中,丁酮萃取99mTc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dc (TcO4- )/dt=k c0.83(TcO4-)c1.90(CH3 COC2 H5),其中k=5218.85(L/L)-0.73·h-2.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恒界面池法研究了碱性条件下丁酮对99mTc的萃取动力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考察了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并测定了搅拌速度、各反应物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体系在约6 h后达到平衡;搅拌速度(100-180 rpm)对萃取速率无显著影响,萃取反应的活化能为56.20(kJ/mol),萃取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模型。在碱性介质中,丁酮萃取99mTc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dc(TcO4-)/dt=k c0.83(TcO4-)c1.90(CH3COC2H5),其中k=5218.85(L/L)-0.73.h-2。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三辛基氧化膦(TOPO)-环己烷溶液从盐酸体系中萃取U(IV)的动力学.按实验结果在一定的盐酸浓度下,TOPO箤取U(IV)的速率可由下述萃取动力学方程式表示:R=K[U(IV)][TOPO]_(0)在[HCl]=3M和15℃时,计算得萃取速率常数K=3.7x10~(-5).在不同盐酸浓度的溶液中,TOPO萃取U(IV)的速率与盐酸浓度的3/2次方成正比.测定了温度(15~45℃)对萃取速率的影响,求得萃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8 kcal/mol. 由实验结果推测,TOPO从盐酸体系中萃取U(IV)的反应可能按下列两步进行:UCl_4+TOPO_(0)=UCl_4·TOPO_(0) (1)UCl_4·TOPO_(0)+TOPO_(0)=UCl_4·2TOPO_(0) (2)而生成界面溶剂配合物的反应(1)是萃取速率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8.
用两相充分混合法,在298±1K下研究了HEH[EHP]-正庚烷-1.0mpL·L-1(Na,H)NO3体系中萃取Fe(Ⅲ)的动力学过程。认为界面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9.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二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4-的动力学,提出了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认为在界面区域内同时进行着N1923、TPPO以及二者的缔合物萃取AuCl4-的三个平行反应.三者的共同作用使Au(Ⅲ)向有机相的传质较N1923或TPPO的一元萃取剂体系明显加速.文中对这种动力学加速现象和动力学协同效应以及它们与热力学协同萃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含氟硫酸体系HEH/EHP萃取铈(Ⅳ)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流恒界面池法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萃取含氟复杂硫酸体系中铈(Ⅳ)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速度、水相金属离子浓度、萃取剂浓度、酸度和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萃取反应为一级反应,萃取反应的正向表观活化能为50.8 kJ·mol-1,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试验得到萃取动力学方程为R=k[Ce(HF)(HSO4-)3+]1.05[H2A2]2.07[H+]-2.43,并探讨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不同稀释剂中HDEHP的界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体积法研究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0.05mol.dm^-^3(N2, Na2)SO4(pH=2.40)体系中的界面性质, 认为吸附于液-液界面的是单体HDEHP分子, 得到了各体系中HDEHP的Cmin, Tmax, Ai以及△Gad等界面吸附参数。HDEHP在不同稀释剂体系中的界面活性顺序为: 脂肪烃>芳香烃>氯仿>甲基异丁基酮, 这种变化主要是在体相中和界面上稀释剂与萃取剂、界面上的萃取剂及稀释剂与界面层水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讨论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中的萃取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次甲基蓝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的萃取行为,探索了质量配比(mPEc/m(NH4)2SO4)、温度和次甲基蓝的浓度对双水相及次甲基蓝萃取率(Y)的影响.实验表明:(1)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下,随着mPEC/m(NH4)2SO4的减小,分配系数K( cup/clow)增加,萃取率Y略有减小;(2)在一定的质量配比和浓度下,分配系数K(cup/clow)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萃取率Y却基本保持不变;(3)在一定的质量配比和温度下,随着次甲基蓝浓度的增加,分配系数K(cup/clow)增大;萃取率Y略有增加.在mPEG/m( NH4) 2SO4为1.50∶1,c次甲基蓝=8.915×10-5mol/L、t=30℃的实验条件下,K(cup/clow)=22.14,萃取率(y)可达95.43%.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反萃剂、料液 HCl浓度、温度、 N_(235)浓度对 N_(235)二甲苯醋酸铵大块液膜体系迁移 Cd~(2+)的影响。当膜相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Span 80时,测定了膜料液界面的萃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 k_1和膜反萃相界面的反萃取表观速率常数 k_2,并进行了相应的动力学分析。实验证明, Cd~(2+)的迁移可用两个连续单向不可逆的一级反应来描述。在本文的液膜体系中, Cd2+的跨膜迁移和 H+的同向迁移耦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流型恒界面池研究了(2-乙基已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HEHAMP)从HCl介质中萃取镱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速率、温度、界面积、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氯离子浓度等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的萃取反应属扩散控制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化学反应同时发生在界面和体相。pH值、氯离子浓度、 HEHAMP浓度与萃取速率呈线性关系,表明了金属离子萃取过程为假一级可逆反应,并确定了反应速率方程,界面张力研究表明萃取过程生成了界面活性更高的金属络合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单液滴法考察了Co(Ⅱ)浓度、pH、萃取剂浓度以及温度和介质对HDEHP萃取Co(Ⅱ)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反应机理为两步界面连续反应。文中对应用动力学因素提高Co(Ⅱ)、Ni(Ⅱ)的分离效率也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两相滴定法作为分析手段,用恒界面池搅拌法考察了多种因素对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HA)从盐酸介质中萃取Nd(Ⅲ)动力学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推论出萃取过程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型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三辛胺萃取盐酸、硝酸和高氯酸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胺类萃取酸是萃取化学研究中常见问题之一.关于三辛胺萃取酸的平衡,文献[1]已有记载,但它萃取酸的动力学研究却报道甚少,本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它对盐酸、硝酸和高氯酸的萃取动力学. 实验所用三辛胺(TOA)系进口分装,纯度≥99%;正辛烷(稀释剂),化学纯;盐酸、硝酸及高氯酸均为优级纯.水相酸的浓度用HM-20E型pH计(日本TOA)监测;动力学实验装置及仪器同前文.实验时先向恒界面池中加入100ml的含酸水相,然后加入一定体积的正辛烷,再小心加入一定体积的TOA浓溶液,使有机相总体积达100ml,同时记录pH  相似文献   

18.
以D-( )-二苯甲酰酒石酸(D-( )-DBTA)为流动载体,研究了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e)对映体的厚体液膜法拆分,建立了手性拆分条件和动力学拆分模型。考察了D-( )-DBTA浓度、缓冲液pH值对手性拆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测定了膜-料液界面的萃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1和膜-反萃相界面的反萃取表观速率常数k2。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H为7,手性载体与Cle浓度比为1∶4),Cle外消旋体能被含有手性载体D-( )-DBTA的厚体液膜有效拆分,分离因子大于1.08;Cle单体的跨膜迁移过程可以用两个串联的准一级不可逆过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9.
膜基萃取中钕、钐的传质及界面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制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吕,在HEH/EHP煤油体系不,对钕,钐的萃取及界面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器中的萃取反应与液-液萃取相同,可视为准一级反应。考察了料液酸度,萃取剂浓度,钕,钐离子浓度与萃取速率的关系,获得了相应的反应级数,根据界面反应动力学,得到了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及钕,钐的分离系数。  相似文献   

20.
利用滴体积法研究了La~(3+)/HNO_3/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稀释剂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TODGA浓度、液滴形成时间、稀释剂种类、La~(3+)浓度、体系温度、离子强度和溶液酸度等因素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系达到界面饱和吸附时间约为120 s,可认为体系达到萃取平衡;TODGA浓度不同时,界面张力也不同,进而判定界面饱和吸附物种亦不相同;极性较小的稀释剂体系的界面张力降低较大,按照正辛烷环己烷苯甲苯次序降低;HNO_3对TODGA的质子化作用使其表面活性显著增强,故硝酸浓度增大导致界面张力降低;Na NO_3的存在降低了界面上游离萃取剂分子的浓度,致使界面张力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