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道教女神之一的碧霞元君自明代起开始在北京扩展其力量,清代时成为京城中最重要的信仰神灵。她在皇朝提倡与鼓励下,成为各阶层人们共同的神祗。碧霞元君的庙会则成为京城民众的主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2.
碧霞元君作为传统社会中百姓信仰的一个重要对象,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其思想日益渗透到民众之中,实现了其由无形向有形的具体转换.梳理碧霞元君信仰在临清的发展概况,解析“接驾会”和“拴娃娃”的仪式过程,可以发现,运河变迁造成了沿线碧霞元君信仰的流变,受其影响,沿运一线形成了城—镇—村三级信仰体系,这种格局直接影响到当下的信仰状况。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鲁西地区是碧霞元君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呈现出庙宇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泛等特征.地方官员和士绅对碧霞元君信仰大多持默许和认可态度,并试图借助祀神活动传达官方祭祀理念,进行社会教化.地方官员和士绅关于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地方社会道德秩序的关注,表达了他们试图用官方正统文化去改造民间文化的强烈愿望.相较地方官员和士绅,普通民众崇祀神灵的目的则较为简单,带有显著的世俗性和功利性的特征.在满足其自身信仰需求同时,神灵信仰也起到了增强社会凝聚力、强化地域认同的作用.地方家族也利用重修庙貌、祭祀神灵等手段,实现庙宇与宗族的结合,以此达到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目的.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官员、士绅和民众共同参与到信仰活动之中,使得信仰在地方社会不断得以延续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国泰民安,是清帝治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目标,也是其崇奉碧霞元君的内在动力。康熙帝、雍正帝与乾隆帝连续提倡碧霞元君信仰,实施“神道设教”方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儒家礼教的局限。清廷借助碧霞元君信仰,多次进行求子与禳灾活动,进而展示清帝统治的权威性。由于清廷的大力提倡,民间碧霞元君信仰习俗更加兴盛,促进了当时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泰山东岳大帝信仰逐渐被碧霞元君信仰所取代。这位女神的魅力迅速风靡整个华北,导致东岳大帝信仰逐渐没落。这与碧霞元君的“女性特质”休戚相关,其亲切的形象与“擅长管理妇女事物”的神职,赢得了女性信众的青睐。明清皇室女性对碧霞元君信仰的信奉与推崇,使其成为皇家祭祀甚至国家祭祀的对象;民间女性则通过积极参加甚至领导香社活动,对碧霞元君信仰的推广及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近发现的小泰山碧霞宫《修葺娘娘行宫》碑所载经文,为藏外逸经《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的节略本。这一发现将该经的写作时间提前至嘉靖二十七年(1573)。该发现不但对明代道教、民间宗教及碧霞元君信仰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明代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互动提供一桩个案。  相似文献   

7.
就山东一境而言,泰山崇拜和碧霞元君信仰在海岱之间自西向东传布。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泰山信仰传布的力度从明代至清前期渐趋增长,而自光绪末年至民国却是一个转折。本文选定青山碧霞宫与大泽山日照庵两座庙宇作为研究中心,来探讨泰山信仰清末民初在泰山到滨海一线的传布情况。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间传布过程中,受到空间距离、地域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呈涟漪状,以泰山为中心,越趋向边缘(边远)地区,影响力越弱;即使有稳定文化内核的碧霞元君信仰,也经受了诸多损益,多种神灵品格层累而至于在青山庙宇出现相互矛盾的几个碧霞元君,在大泽山也经历了从碧霞元君到无生老母的主神转变。  相似文献   

8.
泰山有两位主神,分别为泰山神和碧霞元君。明代以前,泰山信仰的主神是泰山神,明代以后,碧霞元君信仰超越了泰山神,人们在泰山上下和泰安城内外,创建了大量碧霞元君行宫,还对一些祠庙进行改造,主祀碧霞元君。清初,参照东岳庙上中下三庙之制,碧霞元君也有了上中下三庙。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明代以后泰山地区泰山神和碧霞元君地位变化和信仰势力消长,在祠庙空间布局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后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回顾改革开放后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轨迹,认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规律,思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大学主导、调控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梳理江苏淮安清口惠济祠的历史沿革。重点对妈祖入祀惠济祠的缘由,入祀后的鼎盛时期以及余绪与回响进行考述,最后从四个方面说明惠济祠的文化影响及其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总结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念活动,在纪念的缘由、方式以及功能上作了详细研究。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活动主要以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发表社论、开辟专栏的形式进行,其主要功能表现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对两次会议进行比较研究,会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次会议分别是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水岭;其次,分别是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系兴亡成败的转折点;再次,两次会议对人的处理都持慎重态度;最后,两次会议分别对第一代、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核心开始确立,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看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新的发展观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全会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科学把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系,系统阐明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准确把握全会的主题,才能贯彻落实好全会的精神,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拓展了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确立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理念;廓清了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划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四个划清"并不是排斥国际经验,也不是忽视国际责任,更不是否定其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深切关注世界的共同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这些都体现了它宏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此,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特性和意义,三者之间的地位和关系,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等问题上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探讨了建设"文化强国"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新的契机和挑战,指出图书馆应以高度文化自觉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繁荣,阐述了通过建设文化强国应使公共图书馆惠及更多百姓的问题,从机制体制建设、服务内容创新、图书馆新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图书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些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但在当前的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诸多认识上的误区。认真分析并摒弃这些误区,对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对口帮扶工作为落脚点,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创新的推进机制,实现大理大学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