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连续多步自组装的方式分别将三唑亚铁(SCO1)和氨基三唑亚铁(SCO2)自旋转换纳米材料生长于氧化铝模板(AAO)的孔道内和表面上。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粉末X射线衍射(PXRD)、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SCO1-1D+2D和SCO2-1D+2D纳米材料进行表征,SEM表明随着自组装时间的增加,球状的SCO纳米颗粒生长于AAO孔道内,并逐渐形成1D的纳米结构,而在AAO表面则形成致密均匀的SCO-2D薄膜。两种SCO-1D+2D纳米粒子都具有两步自旋行为(SCO1-1D+2D:Tc1↑=319 K,Tc1↓=313 K,Tc2↑=381 K,Tc2↓=340 K;SCO2-1D+2D:Tc1↑=181 K,Tc1↓=155 K,Tc2↑=246 K,Tc2↓=233 K)。对相应的SCO-1D和SCO-2D磁性结果表明,两步自旋转换行为的产生是由于SCO组装体形貌的差异。其中,低温区的自旋转换行为是由生长于AAO表面的SCO-2D自旋转换性能所致,而发生在更高温度的第二阶段的自旋转换行为则归因于生长于AAO孔道内的SCO-1D的自旋转换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连续多步自组装的方式分别将三唑亚铁(SCO1)和氨基三唑亚铁(SCO2)自旋转换纳米材料生长于氧化铝模板(AAO)的孔道内和表面上。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粉末X射线衍射(PXRD)、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SCO1-1D+2D和SCO2-1D+2D纳米材料进行表征,SEM表明随着自组装时间的增加,球状的SCO纳米颗粒生长于AAO孔道内,并逐渐形成1D的纳米结构,而在AAO表面则形成致密均匀的SCO-2D薄膜。两种SCO-1D+2D纳米粒子都具有两步自旋行为(SCO1-1D+2D:T_(c1)↑=319 K,T_(c1)↓=313 K,T_(c2)↑=381 K,T_(c2)↓=340 K;SCO2-1D+2D:T_(c1)↑=181 K,T_(c1)↓=155 K,T_(c2)↑=246 K,T_(c2)↓=233 K)。对相应的SCO-1D和SCO-2D磁性结果表明,两步自旋转换行为的产生是由于SCO组装体形貌的差异。其中,低温区的自旋转换行为是由生长于AAO表面的SCO-2D自旋转换性能所致,而发生在更高温度的第二阶段的自旋转换行为则归因于生长于AAO孔道内的SCO-1D的自旋转换性能。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聚合物可以通过分子间识别或分子间相互作用,自发地聚集成一定的分子结构或构筑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形状的聚集体,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功能。这类自组装体系在微电子、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低维聚合物纳米材料的自组装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