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不育症的原因探查中经常要取睾丸组织活检以观察生精小管特别是生精细胞的情况.通常是把睾丸活检组织与普通组织标本放在一起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但福尔马林固定过的睾丸活检组织人为改变较多,影响对生殖细胞的观察.自1997年1月开始,我们改用Bouin液固定了1366例皋丸活检组织,并对其中8例病人的睾丸活检组织分别用Boinn液和10%福尔马林液作了对比,效果满意.1方法 将配好的Bouin固定液和10%福尔马林固定液交给临床医师保存.同一病人取2块睾丸活检组织,立即分别放入2种固定液中,固定4h…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培养基中的小牛血清、贝血清、水解乳蛋白等几种天然成分和合成培养基TC199对中国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细胞在体外的生长情况和珍珠质分泌功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在组成培养基时的适宜含量.其中,贝组织提取物、鸡胚汁对细胞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的小牛血清和10%的贝血清共同使用对维持细胞形促进细胞生长有很好的作用,但单独使用则有一定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基于NZ30K合金开发的新型Mg-3Nd-0.2Zn-0.4Zr-0.2Mn镁合金耐腐蚀性、体外降解行为特性及浸提液细胞生物毒性. 采用金相显微镜得到新型镁合金金相显微图, 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获取SEM图; 采用武汉科思特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测试, 并绘制动电位极化曲线, 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模拟体液环境, 记录氢气析出体积并计算腐蚀速率; 利用细胞完全培养基测定pH值、重量变化曲线; 获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并利用完全细胞培养基制作新型镁合金浸提液, 检测细胞生物活性, 以ZA75镁合金为基础添加0.3%Mn元素制成合金作为对照组, 比较腐蚀电位、体外降解情况以及细胞活性. 结果表明: 新型Mg-3Nd-0.2Zn-0.4Zr-0.2Mn镁合金横截面等轴晶体组织细小均匀性较好, 纵截面呈长条状组织均匀性稍差; 自腐蚀电位较高, 为-1.3912V; 自腐蚀电流密度较低, 为7.37×10-7 A?cm-2; 体外析氢量低, 失重量、pH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降解速率下降后呈现小范围上升后趋于平缓; 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可以促进BMSCs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体内及体外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毒性作用及机制.体内实验采用ICR小鼠,纳米SiO2经口灌胃染毒3次,检测肺组织中MDA(丙二醛)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观察纳米SiO2对小鼠肺的氧化应激毒性.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上皮细胞(JB6细胞),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纳米SiO2染毒后的细胞形态改变,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纳米SiO2是否通过FAS信号途径引起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经口染毒后对小鼠肺具有氧化应激损伤作用,表现为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肺组织中MDA产生量增加,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肺组织内SOD水平总体趋势降低,但是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体外培养细胞实验中,纳米SiO2染毒后可引起细胞出现凋亡并呈空泡样变.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中,纳米SiO2可引起FAS信号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但是FADD表达水平并不升高.  相似文献   

5.
合适的支架是进行组织工程研究必需的条件之一.运用自制的具有较好弹性的无规聚合物聚(L-乳酸-co-己内酯,PLLC),并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具有不对称孔径的食道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经过对不同成孔条件(包括粗化温度、粗化时间以及聚合物溶液浓度等)的比较和研究,使此支架上表面具有孔径〈10μm,而本体具有50~100μm,甚至〉100gm的不对称多孔支架.并模拟正常食道粘膜层构造,将提取自猪食道的原代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种植于此支架的二面,经HE常规染色,发现在体外培养时间(14d)内,在支架上表面已形成一连续层的上皮细胞层,某些部位甚至多于一层,这与正常食道的上皮细胞层相似.对于成纤维细胞而言,在与上皮细胞层同一视野内所见成纤维细胞较少,因为如果细胞生长在支架内部就很难用常规方法观察得到.但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到用PLLC制备的多孔支架对细胞没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支持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中药地龙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的作用及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疗效进行了研究.制备地龙的水相及醇相提取液,以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作为体外药效的试验模型,分别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骨钙素检测和Von kossa基质矿化染色法观察上述药物的促细胞增殖、分化、基质矿化作用.以实验牙位龈正中注射脂多糖建立的SD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作为体内药效试验模型,通过组织切片形态学骨密度观察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评价上述药物对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的疗效.结果发现:1 mg·L-1 水提液,0.01 mg·L-1 和1 mg*L-1醇提液能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各浓度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均能使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G1期细胞百分率减少.0.01 mg*L-1水提液和1 mg·L-1 醇提液作用于细胞的第1~3 d内、100 mg·L-1醇提液作用第7~9 d内、100 mg·L-1水提液作用第10~12 d内可显著提高细胞骨钙素合成和分泌.0.01 mg·L-1水提液和醇提液,1 mg·L-1水提液可显著促进细胞体外基质矿化.地龙水提液和醇提液组的骨密度均有显著增高,破骨细胞数显著降低.阴性对照组至第30 d时牙槽骨仍可见大量破骨细胞.结果表明:地龙水相和醇相提取物中均存在较高活性的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的物质,且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模型有一定治疗作用,可抑制其牙槽骨吸收,促进成骨活动使其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银鲳脾脏和肾脏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银鲳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原代培养. 实验选用DMEM/F-12、M199和DMEM等作为基础培养基, 在其中分别添加体积分数为10%、15%、20%的胎牛血清, 并添加青链霉素及庆大霉素以防细菌污染. 结果表明: 银鲳脾脏和肾脏组织在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20%的DMEM/F-12培养基中贴壁最好, 迁出细胞的种类最多, 细胞生长速度最快. 其中脾脏组织共迁出6种不同的细胞, 分别为: 免疫细胞、基质细胞、上皮样细胞、成纤维样细胞、造血灶和未知细胞; 肾脏组织共迁出3种细胞, 分别为: 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人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4~10周龄药物流产胚胎的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中分离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培养在添加人重组白血病抑制因子(rh LIF)、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 bFGF)和Forskolin的小鼠饲养层细胞上.经过4~7 d培养,PGCs形成典型的鸟巢状集落.集落在传代过程中保持碱性磷酸酶活性,且胚胎阶段性特异抗原1(SSEA-1)、胚胎阶段性特异抗原3(SSEA-3)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具有分化潜能的PGCs能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12代.结果表明从药物流产胚胎中分离的人类PGCs可以在体外培养成为具有分化潜能的多能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采用湿法纺丝制备藻酸盐纤维,然后经过纱布织造工艺制备藻酸盐纱布(简称Hisorb?),比较了Hisorb?与3种常见市售敷料(简称G-CP,G-LR,G-AB)浸提液的体外相关生物学特性,考察了各敷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迁移率、溶血性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结果表明,Hisorb?无细胞毒性且能促进细胞增殖,无溶血现象,对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促进伤口愈合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挤压铸造工艺制造新型镁合金, Mg-Nd-Zn-Zr-Mn (平衡-3-0.2-0.4-0.2%)基, 研究了新型镁合金表面特征、力学性能及细胞生物活性. 选择NZ30K添加Mn元素制成新镁合金, 挤压前通过均匀化热处理, 减少挤压过程中铸态合金中的粗大析出相以及树枝晶形成的带状组织. 光谱测试分析合金成分; 显微观察合金铸态、横纵截面; 扫描电镜扫描; X射线衍射分析. 将合金制成金属棒、螺钉、接骨板等形状, 测试力学性能. 进行体外细胞培养, 利用DMEM完全培养基制作镁合金浸提液, 滤膜过滤后4℃保存;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培养, 待细胞生长至70%~80%传代于24孔板种板, 添加浸提液培养12、24、36h, 利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活性. 以纯镁作为对照组, 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及细胞活性凋亡测试. 热挤压后合金的组织由细小的再结晶晶粒与变形晶粒组成, 与铸态合金相比, 其组织明显细化. 经挤压加工后, Mg-3Nd-0.2Zn-0.4Zr-0.2Mn合金横截面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 组织均匀性好; 纵截面出现了晶粒尺寸相对较大的长条状组织, 组织均匀性稍差. 扫描电镜图显示Mg-3Nd-0.2Zn-0.4Zr-0.2Mn合金中第二相颗粒沿挤压方向被碾碎成更细小的颗粒, 只有非常少量的弥散分布的颗粒状析出相, 而在该合金中有较多被碾碎的第二相, 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 挤压后获得的组织不均匀, 大晶粒被发生再结晶的小晶粒包围. 从X射线衍射图中可以看出该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α-Mg、Mn、Mg12Nd和Y相等这几相组成. 力学性能测试表明, 新型镁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纯镁金属. 短期细胞培养中, 新型镁合金无明显细胞毒性, 对细胞生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新型镁合金热挤压后的横截面为细小等轴晶组织, 组织明显细化且均匀性好, 力学性能有极大提升; 在短期细胞培养过程中新型镁合金与纯镁都表现出无细胞毒性, 新型镁合金对细胞活性的提升优于纯镁组.  相似文献   

11.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体外培养及变态稚贝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纯水为对照,利用普通温控培养箱,在(24.0±1.0)℃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15d的体外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钩介幼虫排出体外24h内存活率显著下降为50.7%(p=0.006);A组(MEM高糖)、B组(RPMI1640)、C组(MEM 199)幼虫变态率分别为(7.5±3.9)%、(13.3±12.0)%、(42.1±10.0)%;D组(L-15)的幼虫变态率最高,为(66.1±3.8)%,极显著高于C组(p=0.007).相关分析表明,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与钩介幼虫变态率存在显著负相关(r=-0.886).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体外培养变态发育的稚贝形态观察发现:稚贝双壳表面圆形凹陷数量和深度比幼虫显著减少,双壳边缘外套膜增厚,在外套膜、斧足表面分布有大量乳状突起,但形态不同.体外培养稚贝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完成了变态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池蝶蚌外套膜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池蝶蚌不同部位外套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外套膜由边缘膜和中央膜组成,边缘膜包括3个突起,分别是生壳突起,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不同部位外套膜的组织结构基本相同,由外表皮、内表皮和结缔组织组成。内表皮细胞间分布有3种类型的分泌细胞,分别是嗜碱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苗种规格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养殖效果的影响, 进行了放养3种不同规格乌贼苗种(胴长分别为(4.09±0.15)、(5.25±0.48)和(6.16±0.19)cm)的养殖实验. 结果表明 不同规格乌贼苗种的摄食量均波动上升, 饵料系数随养殖时间逐渐降低, 由8.00±1.01降至3.74±0.35. 乌贼苗种的特定生长率先增加, 在胴长左右时达到峰值, 后减少并稳定至4%左右. 3种规格乌贼苗种养殖30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8.50±0.88)%、(92.00±0.60)%、(93.83±0.34)%. 大规格乌贼苗种的日均增重量、存活率显著(P<0.05)高于小规格乌贼苗种. 综上所述, 在虎斑乌贼养殖中苗种放养规格以胴长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4.
微波溶样AAS法测定新疆杏脯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溶样技术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嵌新的极有前途的溶样技术。本文采用微波消解溶样,利用原子吸收法对新疆食用杏脯中甘些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进行了消化条件及消化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等试验,结果表明高压微波消化法具有消解完全、结果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可口革囊星虫三种同工酶表达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可口革囊星虫的收吻肌、吻、肠、肾管和体壁5种组织或器官进行了同工酶分析.共分析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三种同工酶.结果表明:酯酶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其余两种酶相对不明显;可口革囊星虫的肠除了行使消化功能外,还和吻、肾管一起在清除自由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提出将EST分析作为星虫动物门的一个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 A F L P应用于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A F L P分析对m t D N A 质量要求高,m t D N A 应完整并反复抽提以达高纯度 m t D N A 不完全酶切所造成的假阳性可经第二次酶切排除选择引物一个选择碱基最适合水稻m t D N A A F L P分析 另外,研究表明从银染后未经烘烤的新鲜银染凝胶回收的 D N A 扩增效果好、产物经纯化可直接用于克隆以及探针标记  相似文献   

17.
以东海海域坛紫菜为原料, 通过响应曲面实验法优化了微波消解工艺, 并对比分析了湿法消化与微波消解2种消解法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技术测定原料中铬、镉、铅质量浓度的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 坛紫菜的微波消解工艺为消解温度164℃、每克坛紫菜中硝酸添加量25mL、消解时间15min; 与湿法消化相比, 微波消解法具有处理时间较短、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 且能更有效地对样品进行消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大珠母贝精子发生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Jameson)的精子发生,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成精子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精原细胞附着在基膜上,切面为扁平多边形;细胞核内开始形成板层小体.在初级精母细胞质中出现了前顶体粒(直径约0,2μm)和中心粒;核内板层小体的大小和数量在次级精母细胞时达到高峰.在精子细胞时期,一些核内板层小体进入细胞质中与前顶体粒融合形成顶体,一些保留在精核中,另一些则随残余细胞质被丢弃.精子结构为典型的原生型,由头部(长约2.0μm)、中段(长约0.8μm,宽约1.4μm)和尾部(长65~70μm,直径0.2μm)构成.顶体位于精子头部前端,呈中空的圆锥体.精核呈桶状;中段包括2个中心粒和4个紧密排列的线粒体;尾部鞭毛断面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泰和乌骨鸡肉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降血压活性,并鉴定出其中确定具有降血压活性的肽序列。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法,测定了不同阶段消化液对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的抑制作用,并选择其中的小肠道消化液,对其进行超滤、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最后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