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馥郁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75-76,78
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概述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及其常用的分析方法,然后运用该方法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谷歌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意识形态在新闻报道中的影响,从而揭示了批评语篇分析在分析大众语篇时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日报》有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之报道语料的及物性分析表明,《中国日报》主要通过物质、关系、心理、言语过程等表现手段,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立场出发,建构和表达中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者”“气候治理合作的推动者”和“国际气候秩序的引领者”的大国形象。这些报道,传播了中国气候治理理念,也对贬损中国的言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应,有助于引导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在气候变化上做出的贡献,使中国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知和善意理解,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赢得国际美誉。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由于受特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隐含着媒体的特定立场和态度,对公众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本文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从语料库的高频词、索引行、搭配词表、词簇等四个方面功能入手,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的词汇分类系统和情态系统这两个维度对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新闻话语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意识形态,并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研究发现中美媒体的报道在报道角度、转述语以及报道的词汇选取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纽约时报》更加注重疫情的灾难性和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为西方受众营造了一个负面的国家形象,《中国日报》侧重于报道对肺炎疫情的治理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成文浩 《科技信息》2010,(32):389-389,391
玉树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和区域就业三个方面分析了玉树地震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同时指出,通过构建和完善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加快建设城市(区域)应急联动系统,能够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批判话语分析关注社会实践并试图揭示隐藏其后的语言运用、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这种语言研究的批判性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认识和判别事物的能力。然而,目前国内对批判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缺乏较细致的研究。鉴于此,以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为基础,结合精读课文《最蓝的眼睛》,本文提出了一些如何把批判话语分析应用到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佳佳 《科技信息》2010,(25):I0178-I0179
中国NGO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互动合作、非对等性及动态性。但前两种观点给予一个确定的答案的论述无法完全解释我国的情形。从玉树地震善款交政府统筹使用NGO的反应出发,发现即使这些同样具有官方色彩的NGO与政府的关系也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不同NGO,甚至同一NGO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政府的关系都是不同的,对此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只能说明某NGO在当下与政府处于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解释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本文滋在讨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即从分类,转换和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一则刊登在《纽约时报》2008年3月15日的关于拉萨3.14事件的新闻报道,揭示英语大众语篇中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10,(11):69-69
<正>新闻选择分析的最基本研究视角是,观察新闻记者或编辑从已知的新闻稿源或新闻事件集合中选择了什么进行报道。新闻话语分析学者迪克用"源文本"这个概念来指称记者或编  相似文献   

9.
王鑫 《科技信息》2010,(36):56-56
公共政策是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实施危机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对公共危机是政府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伴随着各类突发危机的发生,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能力在实际磨练与总结中得到显著的提升,但还是面临一些难题与困境。基于此,以政府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表现出的公共政策制定能力为例证,对我国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与出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满洲危机"(Manchurian Crisis)常见于西方文献和媒体报刊,指的是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至1933年3月27日日本宣布退出国联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中日冲突(the Sino–Japanese Conflict)事件的总称。本文以《纽约时报》这一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1931—1933年日本侵华的关注和报道为基础,结合解密的"美国外交文件集"以及国内外前沿研究的成果,尝试从新的视角探讨"满洲危机"中南京国民政府、日本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与民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李小进 《科技信息》2008,(2):180-181
作为公共话语的新闻,其结构与社会实践和新闻制作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本文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为主要理论依据,借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并参照Van Dijk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对新闻话语实例进行分析。因而进一步了解到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辨证关系: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话语表现出来,新闻话语同时有助于建构现存的意识形态。这将有利于我们在阅读新闻报道时提高自身的批判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政治等原因,西藏一直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的涉藏报道体现并影响着人们在涉藏问题上的认同。文章基于对《人民日报》、《联合早报》和《纽约时报》三家媒体近五年来涉藏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勾勒出不同语境下的媒体对涉藏问题认同的现状,并从如何巩固和拓展中华民族及西方国家对涉藏问题认同的角度,提出当下涉藏报道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从及物性、情态动词和转换方面探讨政治语篇的话语功能,以便更好地掌握批评性话语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批评话语分析框架下的互文性角度分析了美国媒体对中国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除了说明主观性同样存在于貌似中性的灾难性新闻语篇中,也揭示了美国媒体意图塑造中国负面形象的意识形态及其形成原因,并再一次论证了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隐喻在经济语篇中极为普遍,经济领域里的抽象概念往往通过隐喻概念来再现。经济隐喻的种类很多,主要结合所收集到的语料,对英语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金融危机概念隐喻进行调查,揭示自然灾害、疾病、战争和意外事故等四个领域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似性与认知关系,并从批评的角度探讨金融危机隐喻作为概念隐喻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郜丽娜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31-1534
恐怖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很难客观公正地界定。范畴化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人称代词和语篇组织形式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分析工具。文章从范畴化、人称代词和语篇组织形式三个方面对奥巴马反恐演讲进行批评性分析,试图揭示奥巴马如何用语言策略框定恐怖主义行为和反恐行动,如何成功地构建反恐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相似文献   

17.
从EBSCO数据库收集的2007年《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对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使我们看到其报道特点及其发生的变化。深入分析其原因,对于探究媒体语言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批评话语分析自上个世纪末被介绍到中国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以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2002-2012年间的文史哲类和教育及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上的406篇文章为样本,分析了批评话语分析近十年来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并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最新发展,而态度系统是其一子系统。从态度系统的角度对经济类新闻这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揭示经济类新闻中所隐藏的态度资源及其分布特点。而对态度资源及其分布特点进行批评性分析,能充分说明经济类新闻中的态度资源是影响读者态度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分析模式,然后用该理论框架分析了二战时英国首相邱吉尔的一篇演讲,重点论述语篇、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探讨批评性语篇分析在阅读大众媒体语篇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读者对语言的敏感度,提高批评性语言意识及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