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循环伏安法及带环的旋转圆盘电极技术,在经热处理的载于石墨粉上的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Co-TMPP/石墨)电极上研究了溶液pH值对胱氨酸还原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溶液中经热处理的Co-TMPP/石墨对 胱氨酸还原反应均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且该电极上胱氨酸还原反应为不可逆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测出了不同pH值溶液中胱氨酸剂原反应的标准速度常数.当pH<4时,胱氨酸还原对[H^+]的反应级数为1;pH>9时,反应与[H^+]无关.提出了不同pH值溶液中胱氨酸还原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应用循环伏安法及带环的旋转圆盘电极(RRDE)在2mol·dm~(-2)HCl溶液中研究了经热处理的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Co-TMPP)对胱氨酸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在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明显的氧化还原电流峰,表明Co-TMPP对胱氨酸还原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在Co-TMPP/石墨电极上的还原反应为不可逆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其控制步骤的电子数为1.在极化电位较正时(-0.35~-0.45V)为电化学控制,在电位较负时(<-0.45V)为电化学及扩散混合控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并初步讨论了反应机理.应用薄层盘环电极及聚四氟乙烯粘结膜电极分别测定了胱氨酸还原反应的电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Co-TMPP能提高胱氨酸还原反应的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3.
董绍俊  姜荣中 《化学学报》1987,45(9):865-870
本文研究四苯基钴卟啉化学修饰玻碳电极的热处理,经热处理的这种电极[(PCo/GC)h]具有对氧催化还原的异常高的稳定性和活性.在纯O2饱和的0.05mol.L^-^1H2SO4溶液中经循环伏安(CV)扫描3000次(100mV/s),其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研究了热处理温度(500-1000℃)对(PCo/GC)h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用紫外可见光谱对热处理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用CV法及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O2在(PCo/GC)h电极上电催化反应动力学,测定了速率常数.在该电极上O2的还原反应为二电子还原成H2O2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4.
CO2电催化还原的研究 IV: 光透薄层电极(OTTLE)研究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薄层电极的光谱电化学技术, 确定了催化剂碘化四[4-(三甲铵基)苯基]卟啉合钴(Co TMAPI)当恒电位控制在0.6-0.3, -1.0V时分别得以一价, 二价, 三价中心离子的可见紫外光谱, 检测到在咪唑存在下, CO2与一价钴卟啉生成的配合物, 并用易于与一价钴卟啉配位的碘甲烷来进一步证实, 从而肯定了CO2的电催化还原是通过形成CO2配合物中间体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5.
加压下碘化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合钴催化CO~2电化学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锡章  母瀛  王茂连  栾力 《化学学报》1986,44(3):220-224
研究了加压下二氧化碳用碘化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合钴(简写为Co[ρ-N(CH~3)~3]TPPI)催化的电化学还原,考察了二氧化碳压力、电解质、电极材料和阴极电位等因素对二氧化碳还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利用薄层伏安和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在EtCl~2中OH^-存在下四苯基卟啉合钴(TPP)Co^11的电极氧化反应。在低浓度OH^-存在下, (TPP)Co^11与OH^-生成一配位的配合物(TPP)Co^11(OH)^-, 此配合物不可逆地被氧化为(TPP)Co^111(OH)^-, 氧化峰电位负移到0.53V。而卟啉环第一步氧化电位也负移到0.88V。在高浓度OH^-存在下, (TPP)Co^11(OH)^-氧化生成(TPP)Ca^111(OH)~2^2-,氧化电位随OH^-浓度增加向负移。卟啉环第一步和第二步氧化电位分别负移到0.57V和1.07V。同时观察到第二步氧化伴随后行化学反应, 产物氧化电位在1.32V。测定了(TPP)Co^11(OH)^-, (TPP)Co^111(OH)^-和(TPP)Co^111(OH)~2^2-,(TPP)^+Co^111(OH)^-和(TPP)^+Co^111(OH)~2^2-各级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提出一个在OH^-滴定过程中(TPP)Co的各步配位反应及电化学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汤婕  唐有根  刘东任 《催化学报》2006,27(6):501-505
 合成了四苯基卟啉及其钴配合物,考察了催化剂、溶剂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四苯基卟啉收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以X射线光电子能谱为主要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钴卟啉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空气电极极化曲线研究了热处理对钴卟啉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200 ℃, 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催化剂,硝基苯为溶剂时,四苯基卟啉收率达32%. 热处理能提高金属卟啉的催化活性, 600 ℃热处理后,钴卟啉环中的 Co-N4 结构趋于键断裂的临界状态,催化活性点增多,催化活性较好; 而800 ℃处理的钴卟啉中部分 Co-N4 键破裂,催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Co3O4、NiCo2O4和MnO2与振动活性石墨复合后对氧阴极还原的催化作用。旋转盘-环电极的数据表明, 氧在该复合催化剂上的还原反应是一个包括异相催化分解的循环过程, 即氧主要在活性石墨上还原生成中间产物HO2^-, HO2^-又能在氧化物上催化分解, 产生的氧气重新在活性石墨上还原, 这样循环的最终结果生成了OH^-。氧化物分解HO2^-的速率越快, 则氧还原的总电子数越接近于4。  相似文献   

10.
吴智远  周运鸿  高荣 《化学学报》1990,48(10):988-992
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Co3O4、NiCo2O4和MnO2与振动活性石墨复合后对氧阴极还原的催化作用。旋转盘-环电极的数据表明, 氧在该复合催化剂上的还原反应是一个包括异相催化分解的循环过程, 即氧主要在活性石墨上还原生成中间产物HO2^-, HO2^-又能在氧化物上催化分解, 产生的氧气重新在活性石墨上还原, 这样循环的最终结果生成了OH^-。氧化物分解HO2^-的速率越快, 则氧还原的总电子数越接近于4。  相似文献   

11.
吴越  基庆华  查全性 《化学学报》1987,45(7):659-665
借助于可换盘旋转环盘电极在含Ce[3+]酸性溶液中比较了n-TiO2电极上载多孔铱层前后的竞争光氧化过程,观察到当铱以高度分散的针状多孔透光层在TiO2电极表面分布时能够催化Ce[3+]的光电化学氧化,并据此讨论了催化光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前题。  相似文献   

12.
13.
钴(II)与色氨酸极谱催化前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高小霞 《化学学报》1992,50(1):39-43
对钴(II)离子与色氨酸在H~3BO~3-NaOH(pH=9)缓冲底液中的极谱催化前波进行了形成条件、吸附性能和电极还原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线性变势吸附伏安法研究了铌(V)-酒石酸-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三元配合物在汞电极上的电吸附性质, 测定了表面浓度, 讨论了吸附浓度的表达式及其与吸附时间、金属离子浓度、配位体浓度的关系, 验证了吸附量与电极面积及还原峰电流的关系。证明了配合物在电极上的还原是一个可逆吸附的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钴(II)-丁二酮肟-亚硝酸盐体系极谱催化波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亚明  李玲  高小霞 《化学学报》1988,46(7):651-656
在氨性底液(PH8)中, 钴(II)-丁二酮肟(DMG)-亚硝酸盐体系产生高灵敏的极谱催化波. 利用吸附伏安法, 测定下限可达1×10^-^1^1mol.dm^-^3Co. 我们用多种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证明, 吸附在汞电极表面的[NH4]2[Co(DMG)2(NO2)2]是有很高电活性的混配化合物, 在复杂的电还原过程中, 不仅Co(II)和DMG被催化还原, 而且NO2^-也被催化还原, 从而产生很大的催化电流, 本文再一次证明, “活性钴"在催化波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