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剖面的反褶积经常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阶段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公认的提高剖面分辨率的有效方法.常规的反褶积方法已经很多,但如何在提高剖面分辨率的同时又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始终是困扰人们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神经网络及其衍生物(TH网络)的地震剖面反褶积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效果明显,尤其在地震剖面中存在一些相隔较远的反射层时有很好的效果,充分显示了神经网络方法处理地震剖面反褶积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ART神经网络(及其改型)从地震剖面中识别子波的新方法.发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和优化计算两方面的优势,先以无教师学习算法从剖面中识别出子波,再通过TH神经网络作反褶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明显的效果,特别在地震剖面中存在一些相隔较远的反射层时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石油物探资料数字处理的最佳剖面准则反褶积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能够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改善分辨率,同时能明显地提高信噪比。  相似文献   

4.
带乘性噪声系统的最优反褶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针对高分辨率石油地震勘探问题,研究一种乘性噪声随机系统的最优反褶积估计方法。通过建立逆向运行的在线性最小方差意义下最优的状态滤波公式,推导出一种随机输入序列的单向量最估固定域递推算法,该方法离线运算的存储最小,有助于提高地层反射序列提取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从山西晋城小窑采掘现状入手,结合钻探制作煤全采、未采、半采三种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换层分析,分析其波形特征,标定了时间剖面上的采空区段与矿方实际采空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根据探地雷达信号基本子波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适宜于探地雷达信号的反褶积算法。该方法将基本子波转化为一个位于子波绝对最大值处的尖脉冲,反褶积后,子波被压缩在绝对值最大处,而不是在子波的开始。它可以有效地去除基本子波的拖尾,压缩基本子波的长度,提高信号的纵向分辨率和信噪比。通过对探地雷达实验数据和高速公路检测数据的计算,表明了该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垂直地震剖面横波分裂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岩石中普遍存在着由地应力诱导排列的垂直裂隙或裂缝,地震横波通过这样的介质传播时,会发生横波分裂。文中首先推导了含裂隙介质中零井源距垂直地震剖面记录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就不同方位裂隙组成的多层介质使用的伪谱法模拟了二分量横波全裂的VSP记录,最后利用VSP记录的解析式分析了VSP记录中的横波分裂。  相似文献   

8.
9.
反褶积是地面地震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常用方法。地面地震资料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高频成分在中深层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得到的叠后剖面中深层频率偏低,难以提取真实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地层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积算子。利用VSP测井在井下不同深度地层接收的特征,从VSP资料中提取该反褶积算子用于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使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同相轴的连续性得到改善,波阻特征有所加强,叠后处理剖面整体质量得到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常规的地表一致性处理方法是在得到各个地震道的炮点分量和检波点分量之后,计算两个分量褶积的预测反褶积算子,将该算子作用在各自的地震道上,由此消除激发和接收因素对地震子波的影响。当激发和接收因素变化较大时,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函数,其应用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在利用常规方法实现地震道分解之后,赋予每个地震道相同的目标函数。然后,以炮点分量和检波点分量的褶积为输入函数,利用维纳滤波算子对每个地震道进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消除了不同地震道之间激发和接收因素的差异,地震子波的一致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反褶积与信噪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分辨率与信噪比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为了在反褶积处理过程中控制信噪比,从理论上分析了反褶积后剖面信噪比降低的原因。以不同相位子波为例,从时间域出发,利用最小平方反滤波原理计算出反褶和算子,并验证了反褶积后剖面信噪比的降低是受反子波能量的影响。为了兼顾分辨率和信噪比,进而分析讨论了反褶积中的白噪化问题,提出可以用加入白噪的方法来控制信噪化,但白噪不易加入过大,否则,由于加入白噪白求出的反子波不再是原来子波的逆,从而又将影响剖面分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当把地震勘探信号各道间对应于同一时刻的数据序列看作是反映一定范围内地层及其地质参数的复杂函数时,便构成了地震勘探信号的空间序列.建立了地震信号空间序列的分形模型,将根据一维时间序列重建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时间序列关联维计算的G.P算法拓展到对地震信号空间序列的研究之中,提出了地震信号空间序列关联维的分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分析结果的地震勘探信号空间序列分数维图,可将信噪比较低的地震勘探信号从强干扰噪声中分辨出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滤波方法没有考虑背景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背景噪声统计规律的小波域随机噪声衰减方法.在假设背景噪声是统计平稳的前提下,首先估计背景噪声与直达波到达之后的实际地震记录的相关系数,在这个系数比较小的情况下,利用每一道直达波到达前的背景噪声估计该道噪声的统计参数,然后给出噪声阈值估计,进而在小波域衰减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的随机噪声,获得高保真的VSP资料.对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资料的仿真实验表明,新方法比常规滤波方法的信噪比提高了约2dB,且更能体现地震信号的时变特点,处理后的剖面同相轴更清晰.  相似文献   

14.
将模式识别技术应用于自动追踪地震剖面同相轴.追踪过程用迭代法来实现,第一次迭代时追踪到强同相轴,在其后的迭代中追踪到弱同相轴.每次迭代中的追踪范围限制在前一次迭代已得到同相轴所勾划出的区域内,采用相关相邻地震道的方法追踪同相轴,一种称为双态相容性检测法BCC的算法可以同时相关三个道.追踪完同相轴后自动编辑同相轴,提供描述同相轴的有关参数.迭代法和BCC算法的结合在模拟人工解释以及将“地质趋势”加入最终结果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Curvelet域垂直地震剖面波场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处理中上下行波重叠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和Curvelet变换相结合的分离上下波方法.首先基于数据中随机噪声是统计平稳的假设,在Curvelet域通过分尺度选取阈值压制随机噪声,再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滤除部分下行波能量,最后根据VSP资料中上下行波在Curvelet域分布区域不同,进行上下行波场分离.合成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与f-k滤波方法和SVD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信噪比,而且减弱了边界上的波形畸变,得到了更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禄顺 《科技资讯》2013,(14):91-92
针对内蒙某煤矿半沙漠覆盖、地表起伏较大、沟壑交错、煤层多、小断层发育等不利于地震勘探的特点,采用绿山初至折射静校正、采用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宽频带接收、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地震综合属性分析等技术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当薄互层较发育时,利用地震资料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预测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发展高精度的时频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储层内的烃类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反褶积广义S变换的新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信号的广义S变换谱与窗函数Wigner-Ville分布进行二维反褶积,可得到信号Wigner-Ville分布。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知,该方法与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相比,不仅克服了传统时频方法采用固定时窗分析信号的局限,并且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三维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时频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非平稳的地震信号分析;在薄储层预测方面更具优势,进行烃类检测的可靠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牛鹏程 《科技信息》2012,(3):94-96,69
利用地震反射法探测重庆地区地壳几何结构特征,探测深度达莫霍面(约42—45km),探明地震区的深部发震构造特征及浅部主要活断层向深部的延伸情况、深浅构造藕合关系,为城市建设抗震设计、土地规划利用和防灾减灾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该项目形成一套深地震层反射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合适的深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及深地震数据解释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是地震解释阶段的第一步和预测储层研究的前提,也是高精度勘探工作的基础工作。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玛北1井为例,简要分析了常规合成记录标定和VSP标定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该区域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VSP)资料的处理流程,之后利用玛北1井校正的声波曲线合成记录和VSP走廊叠加剖面来进行综合层位标定,将深度域测井、地质层位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紧密连接起来。最后通过层位标定结果、层速度的分层以及泊松比的特征,推测在深度4 800~4 925 m为有利储层段,并在钻井结果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20.
在黄小晶等人提出的混合相位未知脉冲反褶积方法[1,2]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反褶积方法。与文献[2]的反褶积方法比较,本方法具有运算量小,压缩地震子波的反褶积效果更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