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犀草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于蔬菜、水果和中草药中。木犀草素属于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可调节众多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通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糖尿病、抗癌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摄入木犀草素可能有益于影响糖脂代谢紊乱,特别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肥胖。木犀草素低溶解度和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然而,木犀草素的低分子质量和易修饰的化学基团,使其具有药物开发的吸引力。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方法设计合成了木犀草素衍生物,以改善其不利因素,进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木犀草素衍生物溶解性能好、生物利用度高、活性明显改善、抗癌活性增强,本文综述了木犀草素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为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木犀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木犀草素于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磷酸盐缓冲液中(pH 4.0),-0.2~+0.8V电位区间内,木犀草素于玻碳电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是吸附控制的准可逆2电子转移过程,电子转移系数α=0.66;建立了检测木犀草素含量的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在富集电位+0.4 V下,经富集240 s后,测得木犀草素氧化峰电流Ip与其浓度在1.0×10-8~1.0×10-6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5.0×10-9mol.L-1.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为木犀草素药物质量的控制和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pH条件下木犀草素(luteolin)和木犀草素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苷与BSA形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生物超分子化合物;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9.33×106和1.12×106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32和1.10。  相似文献   

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狼把草中的木犀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了狼把草中的木犀草素,建立了该中药中木犀草素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廉价易得的D-异抗坏血酸钠为前驱体,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具有三维互连多孔结构的热解碳材料(SDAIP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SDAIPC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以SDAIPC为电极修饰材料,构建了用于同时检测黄芩素(BA)和木犀草素(LU)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BA和LU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优化条件下,SDAIPC修饰电极对BA和LU进行单独检测时的线性范围为0~8.0μmol/L,检出限(LOD)分别为1.39×10-9 mol/L和3.02×10-10 mol/L;对BA和LU进行同时检测时的线性范围为0.05~2.0μmol/L, LOD分别为3.76×10-9 mol/L和3.78×10-10 mol/L。该电化学传感器已成功用于BA和LU的实际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6.
木犀草素在0.04 mol/L B-R(pH 4.00)缓冲溶液中于 0.478 V(vs.SCE)和 0.450 V(vs.SCE)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当向该溶液中加入DNA分子后,通过比较电化学参数转移系数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的变化.可知木犀草素嵌入DNA碱基对间形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从而使得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通过二者的紫外吸收光潜对其嵌入作用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木犀草素的氧化峰电流Ipa与DNA质量浓度在2~12 mg/L的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a(10-5A)=8.68-0.322 pDNA(mg/L),相关系数r为0.989;建立了定量检测DNA的方法.并求得木犀草素和DNA嵌入作用的结合常数β=3.02×1011,结合数m=2.  相似文献   

7.
以木犀草素为母体,保留B环邻苯二酚结构或C’3-OH,在无水碳酸钾作用下,RBr选择性的与木犀草素结构中的其他酚羟基反应,一锅法合成了7个新型木犀草素衍生物,通过1H NMR、M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这类新型化合物的合成,为开发抗氧化和血管并发症的新药提供了理想中间体。一锅法设计路线短、成本低、用时少,是制备该类中间体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密蒙花中的橙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分析密蒙花中橙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pH和浓度、工作电压和进样时间以及β CD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3种物质在15min内得到良好分离。橙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1~0.50mg mL、0.02~0.70mg mL、0.04~0.80mg mL范围内与峰高成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0.9994和0.9984。3种物质基于迁移时间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 3%、2 2%、2 6%和4 2%、3 7%、4 6%。检出限分别为3 5、4 5和5 0μg mL。  相似文献   

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狼把草中的木犀草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了狼把草中的木犀草素,建立了该中药中木犀草素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色谱条件:ODS柱,甲醇-水-乙酸(70:30:0.4V/V)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54nm。为扩大中药及植物中木犀草素药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简便、灵敏、准确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建立了木犀草素(Lu)的电化学检测方法,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了纳米金(AuNPs),并运用一步恒电位沉积法在碳纤维超微电极(CFME)表面电沉积纳米金,研制了一种简单、灵敏检测木犀草素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差分脉冲伏安(DPV)等方法研究CFME修饰前后对Lu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NPs/CFME对Lu的电化学响应催化明显,且AuNPs的最佳修饰时间为30 min。Lu的氧化峰电流在0.01~0.10μmol/L和0.10~10μmol/L两个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 4和0.995 1,检出限(LOD,S/N=3)为1.58 nmol/L。该传感器制作简单,且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实际样品独一味胶囊中Lu的定量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6.0%~10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在生物微环境中木犀草素定量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苗琳  纪经纬  王荷芳 《色谱》2017,35(3):245-251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粒子的分离已经成为纳米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课题,同时也是热点与难点问题。该文介绍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分离纳米粒子的方法,主要包括场流分级法、超速离心法、膜分离法、色谱分离法和磁性分离法,评述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具体应用实例和相关研究进展,并具体讨论了每种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重复性和特异性等。  相似文献   

12.
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柳玢竹  张国军  李玉桃 《化学通报》2021,84(12):1292-1299
酸碱度异常即pH改变与机体的健康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活体实时pH检测不仅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支持信息,而且有助于一些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 pH的定义、pH检测的发展历史、活体实时pH生物传感器所需满足的条件,重点介绍了各类型活体实时pH生物传感器包括电化学传感器、荧光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以及超声传感器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多金属氧酸盐因其可调控的化学组成、丰富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非常有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近年来,多金属氧酸盐被用于设计多种多样的功能材料,在电学、催化、生物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电化学检测由于其响应时间快、成本低、灵敏度高等诸多优点而成为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检测环境污染物和生物分...  相似文献   

15.
内毒素是造成内毒素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因子,对人体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危害。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快捷便携且不受现场限制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以其高效、灵敏、易于自动化和微型化等优点,在相关检测领域中显示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内毒素的常用检测方法,重点综述了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内毒素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对生物传感器在内毒素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常用的无机炸药爆炸残留物检测方法:离子色谱法、拉曼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扫描电镜能谱法等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应用特点,并针对当前法庭科学领域的应用需求,提出了无机炸药爆炸残留物检测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旨在为无机炸药爆炸残留物的研究和侦查办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检测大肠杆菌的免疫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是人体内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其检测极为重要。免疫生物传感器技术作为目前研究较热的一种技术,在大肠杆菌的检测方面有不错的进展。本文综述了电化学、光学、压电等类型免疫传感器近十年的研究进展,从检测原理、抗体固定方式、修饰材料、检测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各自的优劣势进行了讨论,对免疫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缪金伟 《化学通报》2023,86(3):278-283
食品污染物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还会给食品工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G-四链体(G4)是由鸟嘌呤的碱基配对形成的核酸三维二级结构,具有灵活的绑定能力,已成为生物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G4与生物传感器结合用于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G4进行了简介,综述了2015~2022年间G4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吡唑啉衍生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重要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农药等生物领域和其他非生物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简单概述了吡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梁静  刘军  贺全国 《化学通报》2015,78(3):258-258
血脑屏障作为脑部的屏障系统,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维持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也阻止药物进入脑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年来,在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研究方面有了很大进展,让药物靶向入脑,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本文系统介绍血脑屏障的结构,其中主要介绍产生血脑屏障的解剖和功能结构,并对提高其通透性的增效方法和机制进行了概括,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纳米给药载体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血脑屏障透过方式,并简要介绍了一些具体药物的输送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