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1. 青蒿素体内青蒿酸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幼苗水培法或顶株扦插法, 在青蒿植株体内以[2-^1^4c]-3,5-二羟基-3-甲基戊酸-δ-内酯([2-^1^4C]-MVA)为前体, 成功地生物合成了青蒿酸(3).  相似文献   

2.
夏志强  黄敬坚  汪猷 《化学学报》1991,49(12):1514-1518
青蒿酸甲酯(5)用NBS溴化产生的溴化物,经NaBD~3CN或NaBD~4氘解,生成[15-^2H]-青蒿酸甲酯(6),其结构由MS,^1H,^2H和^1^3C的NMR确定。(6)经水解生成[15-^2H]-青蒿酸(4),用同样方法以NaB^3H~4为氘化试剂与溴化物反应,合成了[15-^3H]-青蒿酸(1)。  相似文献   

3.
青蒿酸甲酯(5)用NBS溴化产生的溴化物,经NaBD~3CN或NaBD~4氘解,生成[15-^2H]-青蒿酸甲酯(6),其结构由MS,^1H,^2H和^1^3C的NMR确定。(6)经水解生成[15-^2H]-青蒿酸(4),用同样方法以NaB^3H~4为氘化试剂与溴化物反应,合成了[15-^3H]-青蒿酸(1)。  相似文献   

4.
以[15-^3H]青蒿酸为前体用青蒿匀聚浆体进行青蒿素和青蒿素B的生物合成.实验结果表明, 在青蒿植物由MVA生物合成青蒿素和青蒿素B的途径中, 青蒿酸是关键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幼苗水培法或顶株扦插法,在青蒿植株体内以[2-~14C]-3,5-二羟基-3-甲基戊酸-δ-内酯([2-~14C]-MVA)为前体,成功地生物合成了青蒿酸(3)。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前文中曾报道了在青蒿植物(Artemisia annua L.)体内以3,5-二羟基-3-甲基戊酸(MVA)为初始前体生物合成青蒿酸(1).本文报道以1为前体用青蒿匀浆体系进行青蒿素(2)和青蒿素B(3)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7.
青蒿酸甲酯(5)用 NBS 溴化产生的溴化物,经 NaBD_3CN 或 NaBD_4氘解,生成[15-~2H]-青蒿酸甲酯(6),其结构由 MS,~1H,~2H 和~(13)C 的 NMR 确定.(6)经水解生成[15-~2H]-青蒿酸(4),用同样方法以 NaB~3H_4为氘化试剂与与溴化物反应,合成了[15-~3H]-青蒿酸(1).  相似文献   

8.
对(4R-cis)-6-[2-[2-(4-氟苯基)-5-(1-异丙基)-3-苯基-4-[苯胺(羰基)]-^1H-吡咯-1-基]乙基]-2,2-二甲基-1,3-二氧己环-4-乙酸叔丁酯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以及^1H同核位移相关谱(^1H-^1HCOSY)、检出^1H的异核多量子相干谱(HMQC)和^1H检测的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报道并进行解析。确定了^1H谱、^13C谱中各谱峰的归属,研究了其六元环部分的立体构象,并就空间效应对其化学位移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二重态和四重态势能面自旋禁阻反应Ti^+(^4F,3d^24s^1)+C2H4→TiC2H2^+(^2A2)+H2的微观机理.通过自旋.轨道耦合的计算讨论了势能面交叉点和可能的自旋翻转过程.中间体IM1-^4B2处,四重态和二重态间的旋-轨耦合值为59.3cm^-1.自旋多重度必将发生变化,从四重态系间穿越到二重态势能面形成共价型复合物IM1-^2A1,同时导致四重态势能面的势垒明显降低.到插入中间体IM2后,二重态势能面上有两条不同的反应路径,即分步和协同路径,后者在二重态势能面上得到放热产物TiC2H2^+(^2A2)+H2具有较低的活化势垒,4.52kcal/mol,其主反应路径为:Ti^++C2H4→^4IC→IM1—^4B2→4.2ISC→IM1—^2A1→[^2TSins]→IM2-^2A”→[^2TSMCTS]→IM5→TiC2H2^+(^2A2)+H2.  相似文献   

10.
青蒿甲素(1)与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2)共存于植物青蒿之中,它是一个新型的失碳倍半萜内酯,其结构已经测定,本文报道它的合成. 青蒿酸甲酯(3)用间氯过苯甲酸氧化,得4α,5α-环氧青蒿酸甲酯(4).4在二氯甲烷-吡啶中进行臭氧化,得α-酮酸酯(5),产率88%.5用碱性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得羟基内酯(6),产率92%.6用POCl_3-吡啶脱水,即得1,m.p.151~153℃,[α]_~(10)-40°(c 0.57,CHCl_3),与天然品的混合熔点不降低,其IR、~1H NMR、MS、TLC R_1值和GC亦完全一致. 在推定6的结构时,我们曾将5的碱性过氧化氢氧化反应分步进行.先用碱水解,结果得  相似文献   

11.
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法测定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法,Tris—H3BO3(H3BO3浓度为1.5mmol/L)为电泳介质,乙醇为有机添加剂,在15kV高压,pH9.0的碱性条件下柱端电导法检测了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着重探讨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酸碱度及其操作电压、进样时间对检测的影响。该法的线性范围为20-280mg/L,检出限为3.2mg/L;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青蒿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青蒿素类似物的立体专一性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杏祥  黄大中  朱杰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82,40(11):1081-1083
青蒿素(1)是从青蒿中分离到的一个具有独特结构的抗疟新药.它的结构包含一个C—O—O—C基团并连接着C—O—C—O—C的交替排列,这种特殊的结构可能与其抗疟活性有关.我们曾用青蒿酸(2)进行光敏氧化,经由⊿5-烯-4-氢过氧化物3合成了天然青蒿素B(4)[1].因而若从5得3的双氢化合物6,再经臭氧化和内分子缩酮反应,似可在C4和C6位之间架一个过氧桥,从而得到一个类似青蒿素结构的化合物.根据这一设想,我们已成功地合成了这个化合物.具有这种独特结构的过氧化物还是首次被合成.  相似文献   

13.
于敏  林君 《中国稀土学报》2001,19(6):579-58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离子掺杂(Eu^3 ,Tb^3 )的氧磷灰石三元稀土硅酸盐Ca2Y8(SiO4)6O2发光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薄膜的组成、结构、颗粒尺寸、形貌及厚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发光光谱对薄膜的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XRD结果表明700℃时薄膜尚处于非晶态,800℃时已开始有Ca2Y8(SiO4)6O2的物相形成,1000℃时结晶已完全。这一点和红外光谱的结果相符。发光光谱测试表明Ca2Y8(SiO4)6O2:Eu^3 薄膜显示了很强的红光发射,并以Eu^3+的^5D0-^7F2(616nm)超灵敏跃迁为最强一组。Ca2Y8(SiO4)6O2:Tb^3 的发射光谱由蓝光发射和绿光发射两部分组成,前者对应于^5D3-^7FJ,后者对应于^5D4-^7FJ(J=6,5,4,3),且以^5D4-^7F5(544nm)绿光发射为最强。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不久前报道由青蒿酸的11R(-)-双氢甲酯3通过2的光化反应合成了青蒿素(1),本文报道以10R(+)-香草醛4为原料合成3的结果,从而实现了青蒿素的立体控制性的全合成.  相似文献   

15.
青蒿酸(1)与抗疟新药青蒿素(2)共存于植物青蒿中,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它的结构和立体化学已经确定,并被用作合成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的原料。本文报道以R-(+)-香草醛(3)为原料合成1。  相似文献   

16.
Eu^3+掺杂铌硅玻璃的微观局域环境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Eu^3 掺杂铌硅玻璃的^5Do发射光谱,其激发谱中^7Fo-^5D2声子边带,荧光窄化谱及^5D0能级寿命。并由此计算了强度参数与晶场参数。结果显示^5D0-^7F2/^5D0-^7F1发光强度之比与强度参数Ω2随着Nb2O5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材料对称性降低.Eu-O键强增加,共价性增强。晶场参数B20随着Nb2O5的浓度增加而减小,同样表明Eu-O键的距离减小,键强增加。随着Nb2O5的浓度增加。电-声子耦合增强,^5D0能级的无辐射过程加快,寿命变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质子化内消旋大环配体[meso-H2L]^2+及其外消旋镍配合物[Ni(rac-L)]^2+与金属氧酸离子([VO3]^-/[CrO4]^2)在水溶液中进行超分子组装得到两个氢键连接的超分子化合物[Ni(rac-L)]3[CrO4]2[ClO4]2·4H2O(1)和[meso-H2L][VO3]2·0.33H2O(2).通过IR、元素分析、X-ray单晶衍射、热重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由[Ni(rac-L)]^2+与CrO4^2-和水分子通过大环中的胺分子与CrO4^2-和水分子形成的氢键组成一维六方棱柱状结构.化合物2则由[VO3]n^n-阴离子螺旋链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meso-H2L]^2+构成具有一维疏水通道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氢键在超分子组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篙素(1)是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抗疟活性成分,其化学结构已经确定,并已被全合成。Δ~(11(13))-脱氢青篙素(2)是由Klayman及其同工作者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生长的青蒿(Artemisia annua,L.)中分离鉴定的。考虑到1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设想通过苯硒化合物的氧化消除反应将其转变为2。  相似文献   

19.
藻蓝胆素二甲酯2a在氢氧化铵的催化作用下可与巯基乙醇发生加成反应,通过UV-Vis,MS和^1HNMR鉴定了加成物的结构,巯基乙醇是加成在A环的3'-C上,得到3-氢-3'-[β-羟基乙硫基]藻蓝胆素二甲酯3,产率为80%。不仅模拟了藻蓝胆素的硫醚键形成,也进一步证明了它是藻蓝蛋白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利用^1HNMR技术对加成物的构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 1 was synthesized concisely by a convergent strategy. Using stepwise fash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saponin 2, 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β- D-glucopyranosyl) ester, an abnormal phenomenon, that the terminal arabinosyl residue took the ^1C4 conformation instead of typical ^4C1 form, was observed. Deprotection or heating could not resume the normal conformation, which resulted in the product of 2' not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