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成了铜(Ⅱ)与苯基羧酸根[PCA-=苯甲酸根(Bz-),2-苯乙酸根(PAc-),3-苯丙酸根(PPr-),4-苯丁酸根[PBu-)]和2,2′-联吡啶衍生物(dpx:2,2′-联吡啶胺dpa、2,2′-联吡啶酮dpk、2,2′-联吡啶甲烷dpm)三大系列12种新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差热分析等实验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确定该系列配合物化学组成为Cu(PCA)2(dpa)、Cu(PCA)2(dpm)、Cu(PCA)2(dpk)·nH2O(n=2-4)。它们具有相似的组成和配位方式。它们的可能结构为:二个PCA-与Cu(Ⅱ)单齿配位,一个dpx与Cu(Ⅱ)N,N二齿螯合配位。dpk的羰基在金属离子Cu2+的存在下发生水化作用成dpk·H2O。用1HNMR法研究了Cu(Bz)2(dpx)·nH2O和Cu(PAc)2(dpx)·nH2O二个体系其分子内或分子间可能存在的非共价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铜与苯基羧酸根「PCA^-=苯甲酸根(Bz^-),2-苯乙酸根(PAc^-),3-苯丙酸根(PPr^-),4-苯丁酸根「PBu^-)」和2,2’-联吡啶衍生物(dpx:2,2‘联吡啶胺dpa,2,2’-叩头 吡啶酮dpk,2,2‘-联吡啶甲烷dpm)三大系列12种新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1  相似文献   

3.
用萃取法研究Cu2+-phen-PCA-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phen=1,10-邻菲罗啉,PCA-=苯甲酸根(Bz-)、α-苯乙酸根(PAc-)、β-苯丙酸根(PPr-)和γ-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配合物中芳环堆积作用依赖于PCA-中苯环与羧酸根间碳链的长度,其顺序为:Bz-<PAc-<PPr-<PBu-。  相似文献   

4.
用萃取法研究Cu^2+-phen-PCA^-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phen=1,10-邻菲罗啉,PCA^-=苯甲酸根(Bz^-)、α-苯乙酸根(PAc^-)、β-苯丙酸根(PPr^-)和γ-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配合物中芳环堆积作用依赖于PCA^-事苯环与羧酸根间碳链的长度,其顺序为:Bz^-〈PAc^-〈PPr^-〈PBu^-。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锌(Ⅱ)与2,2′-联吡啶胺(dpa)和3-苯丙酸(HPPr)混配配合物[Zn(dpa)(PPr)2]·2H2O,并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41(1)nm,b=11.333(1)nm,c=11.698(1)nm,α=91.00(1)°,β=90.96(1)°,γ=88.38(1)°,Z=2,2个PPr-1羧基上的4个氧原子、1个dpa上的2个氮原子分别与中心离子Zn(Ⅱ)配位,构型为畸变八面体.2个结晶水与配体间可能存在着分子内氢键.通过元素分析、IR、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锌(Ⅱ)与2,2’-联吡啶胺和3-苯丙酸混配配合物「Zn(dpa)(PPr)2」.2H2O,并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41(1)nm,b=11.333(1)nm,c=11.698(1)nm,  相似文献   

7.
文报道了四种新的双核钴(Ⅱ)配合物,即[Co2(4Br-TPHA)(L)4](ClO4)(4Br-TPHA=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阴离子,L=1,10-菲咯啉(phen)(1),5-硝基-1,10-菲咯啉(NO2-phen)(2),2,2′-联吡啶(bpy)(3)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bpy)(4))的合成和表征,基于IR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和Co(Ⅱ)离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75-300K)已测,其数据已用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为J=-0.88cm-1(1),J=-0.86cm-1(2),J=-0.89cm-1(3),J=-0.90cm-1(4),表明金属离子间有弱的反铁磁性自旋变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Fe—A1—α,α′—联吡啶催化PA与PO,PA与ECH开环共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房江华  章哲彦 《分子催化》2000,14(2):129-132
用Fe(acac)3-A1(i-Bu)3-α-α′-联吡啶(acac=乙酰丙酮)催化邻苯二甲酸酐(PA)与环氧丙烷(PO)、邻苯二甲酸酐与环氧氯丙烷(ECH)开环交替共聚。研究了Fe/A1、Fe/α,α′-联吡啶摩尔比对聚合的影响;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共聚物的交替度,测得共聚物中邻苯二甲酸酐含量达46%以上。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速度与单体浓度及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PA-PO、PA-  相似文献   

9.
[Eu(pABA)3Phen·H2O](C2H5OH)(pABA=对氨基苯甲酸根,Phen=邻菲咯啉)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268(3)nm,b=14005(3)nm,c=10440(3)nm;α=10269(2)°,β=10893(2)°,γ=9285(2)°;Z=2,T=273K。最终的R因子为0039。配合物中心Eu3+离子与周围pABA的6个氧原子和Phen的一对氮原子以及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配位多面体属畸变的单帽四方反棱柱体,水分子的氧原子占据帽位。  相似文献   

10.
「Eu(p-ABA)3Phen;H2O」(C2H5OH)(p-0ABA=对氨基苯甲酸根,Phen=邻菲咯啉)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26893)nm,b=1.4005(3)nm,c=1.0440(3)nm;a=102.6992),β=108.93(2),γ=92.85(2);Z=2,T=273K。  相似文献   

11.
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Ce0.67Tb0.33)MgAl11O19(PG)和BaMgAl10O17(PB)两种荧光体,经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其d值和I/I0值与JCPDF3673和26163基本一致。计算得到PG的晶胞参数a=05582nm,c=21884nm;P-B的晶胞参数α=05616nm,c=22614nm。测定了两种荧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P-G的色坐标x=0316,y=0565;P-B的色坐标x=0156,y=0106。与市售同类荧光粉相比,P-G的相对发光强度为88%,P-B的相对发光强度为8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0.5mol/L(KCl)条件下,甲酸根、乙酸根、丙酸根和丁酸根分别催化Cu(Ⅱ)离子与四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H2Tβ-N-ACMspyPBr4)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该类反应对卟啉和Cu(Ⅱ)离子均为一级反应,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uP^4+]/dt=k{1.0+b[A^-])/(1.0+K3,4.[H^+]^2}[Cu^2+][P]T  相似文献   

13.
合成和表征了4种以四溴代邻苯二甲酸根阴离子(4Br-PHTH)桥联、以1,10-菲咯啉(phen),5-硝基-1,10-菲咯啉(NO_2-phen),2,2′-联吡啶(bpy)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_2bpy)端接的双核钴(Ⅱ)配合物[Co_2(4Br-PHTH)(L)_4](ClO_4)(L=phen(l),NO_2-phen(2),bpy(3),Me_2bpy(4))。基于IR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四溴代邻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和Co(Ⅱ)离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进行了配合物变温磁化率(75~300K)的测定,其数据已用从自旋哈密顿符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0.87cm~(-1)(1),-0.84cm~(-1)(2),-0.82cm~(-1)(3),-0.85cm~(-1)(4),表明金属离子间有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三种以2-溴代对苯二甲酸根为桥联配体的新型双核钴(Ⅱ)的配合物,即[Co2(BTP)(phen)4](ClO4)2·H2O(配合物1)、[Co2(BTP)(Nphen)4](ClO4)2·2H2O(配合物2)和[Co2(BTP)(Bpy)4](ClO4)2·2H2O(配合物3)(BTP=2-溴代对苯二甲酸根,phen=1,10-菲罗啉,Nphen=5-硝基-1,10-菲罗啉,Bpy=2,2′-联吡啶)。使用元素分析、IR、UV-Vis光谱和电导测定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求得了配合物1、配合物2和配合物3的自旋磁交换积分分别为:2J=-6.5cm-1,2J=-7.8cm-1和2J=-8.9cm-1。对该三配合物进行了体外抗人白血病癌细胞的实验。发现该三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低温NMR技术考察了配合物Pd2X2(dpm)2(x=Cl^-,Br^-,I^-;dpm=Ph2PCH2PPh2)与H2S在CD2Cl2溶液中的反应,对反应中间体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反应首先由H2S对Pd2X2(dpm)2的Pd-Pd键氧化加成,形成相应的带有Pd-H和Pd-SH的中间体,该中间体随后脱去H2并转化为相应的S^2-桥联的配合物Pd2X2(dpm)2(μ-S)。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四种新的双核钴(Ⅱ)配合物,即[Co2(4Br-TPHA)(L)4](ClO4)(4Bk-TPHA=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阴离子,L=1,10-菲咯啉(phen)(1),5-硝基-1,10-菲咯啉(NO2-phen)(2),2,2'-联吡啶(bpy)(3)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bpy)(4))的合成的表征,基于IR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四溴代对苯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马来酸酐与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及Fe(acac)3Al(iBu)3α,α’联吡啶络合物(acac= 乙酰丙酮) 催化马来酸酐(MA) 和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的特征,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和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1[(Z)2(三苯基锡基)乙烯基]环戊醇与Br2反应制得了新化合物1[(Z)2(苯基二溴化锡基)乙烯基]环戊醇.通过元素分析、锡含量测定、IR、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675(4)nm,b=12523(7)nm,c=14009(8)nm;Z=4,V=15219nm3,Dc=2.39cm3,u=23.72cm-1.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为畸变的三角双锥构架,双键的两个氢取顺式结构,分子中O与Sn配位,形成五元螯合环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Mn2(bzacen)2(MeOH)2(μ-4,4′-bipy)〕(ClO4)2化合物,并测定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3082(3)nm,b=1.2713(3)nm,c=1.8006(5)nm,β=110.91(2)°,Z=2,μ=5.97cm^-1,R=0.0580,GOF=1.66。在配合物阳离子中,4,4′-联吡啶桥联2个〔Mn(bzacen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铽与1苯基3甲基4异丁酰基吡唑啉酮5(HPMIBP)和不同中性配体的4个三元配合物Tb(PMIBP)3·2H2O、Tb(PMIBP)3·Dipy、Tb(PMIBP)3·Phen和Tb(PMIBP)3·2TPPO(D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口罗啉,TPPO=三苯基氧膦),用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并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谱对其进行表征。研究它们在固态和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并用频域法测定它们在溶液中的荧光寿命。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强的绿色荧光和较长的荧光寿命,并且中性配体对铽与1苯基3甲基4异丁酰基吡唑啉酮5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一定的影响,TPPO对其有荧光增强作用,而Phen对其有荧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