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只含有两个元素 0和 1的集合 ,规定三种运算 :+ (加法 ) ,·(乘法 )和′(补运算 ) ,用下表表示+ 0 10 0 11 1 1· 0 10 0 01 0 1xx′0 11 0对于加法和乘法 ,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和加法对乘法的分配律都成立 ;对于补运算 ,德·摩根律成立 .这便是 (二值 )布尔代数 .我们约定某事用字母表示 ,某事为真时取值为 1 ,某事为假时取值为 0 .例如事件A为真 ,事件B为假 ,则记为A =1 ,B =0 .根据加法表 ,我们得到只要事件A、B中有一个为真 ,则A +B就为真 ,只有当A和B都假时 ,A +B才假 ,即只有当A =0且B =0时 ,才有…  相似文献   

2.
在高一数学新教材中引进了简易逻辑这一节,许多同学对“p或q”这张真值表提出了质疑. 质疑1 p:1是有理数;q;1是无理数.这里p真q假,按照真值表:“p或q”为真,可“p或q;1是有理数或1是无理数”是真命题确实让人费解. 质疑2 p: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平行;q: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相交.这里p假q假,按照真值表:“p或q”为假,可“p或q: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平行或相交”  相似文献   

3.
概率是高中阶段新增的内容之一 ,而概率的计算又要用到排列、组合的知识来解答 ,也要用到排列、组合的解题思路 ,这部分内容是排列、组合知识的直接应用及延伸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觉得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而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问题在求解过程中 ,基本事件数 m、n的计算更是一大难点 .本文从常见的几种等可能事件概率问题进行分类解析 .1 “在与不在”问题考虑优先法某些元素或某些位置有特殊的作用 ,解题时必须对这些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优先考虑 .例 1  5个同学任意站成一排 ,求 :甲、乙两人恰好站在两端的概率 .解 甲、乙两个人恰好站…  相似文献   

4.
重复与遗漏是学生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最易出现的错误之一.究其原因除了思考方法特殊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重复与遗漏问题多出现在“特殊元素与特殊位置”这种复杂的题型中.这类题型往往出现:①几个元素受同等条件的限制;②某个元素受多种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抽屉原则把4本书分放在3个抽屉内,至少有一个抽屉内放2本或2本以上的书,这就是“抽屉原则”,我们把“抽屉”看成“集合”,而把“书”看作“元素”,抽屉原则可叙述为: 旅则1 把多于n个的元素按任一确定的方式分成n个集合,那么一定有一个集合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其正确性很容易用反证法证得。)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在初等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数学中一类“存在性”问题经常用到“抽屉原侧则”。例1 在圆内或圆上任取8个点,证明:在这8个点甲,必有两个点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证明:在所取的8个点中,至少有7个点不和圆  相似文献   

6.
基本原理要弄清 ,分类分步好区分 .特殊元位打头阵 ,插空捆绑间相邻 .正反两面方法并 ,相互验证结论真 .常见问题多留心 ,有的问题构模型 .解释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正确区分是分类还是分步 .对题目中出现的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一般要优先考虑 ;解决相间和相邻问题通常是用插空和捆绑的办法 .解排列组合问题常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的错误 ,同一个问题若正反两方面考虑 ,采用多种方法求解相互检验能减少出错的机会 .模式在解排列组合题中相当重要 ,对常见问题要留心区别是否与顺序有关 ,同时要注意归纳概…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集对分析的粗糙集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在这篇文章里两个集合里的元素被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来研究。接下来,一种定量信息——元素数目被用来描述这两个集合间的关系,然后提出了基于元素数目的新集对分析思想;另一方面,引用含糊集中真隶属度和假隶属度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模糊集对联系度。然后,这两种集对分析思想分别被用到粗糙集理论中作为粗糙集模型的一种推广,此外还讨论了一些相关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简易逻辑中的错解·剖析·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一《数学》新教材第一册 (上 )中增加了“简易逻辑”内容 ,本意是让学生自觉地使用逻辑规则 ,避免逻辑错误 ,提高思维能力 .但由于是新增内容 ,不少教辅书也常犯一些典型错误 ,学生更是在不少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正与误的激烈争执 .本文笔者就此给出剖析与对策 .问题 1 “方程 x2 - 4=0的两根是 x=± 2”这个命题是“p或 q”形式的复合命题吗 ?(教材 P2 6 - 2(3)改编 )误解  p:方程 x2 - 4=0的根是 x=2 ,q:方程 x2 - 4=0的根是 x=- 2 ,原命题是“p或 q”形式的复合命题 .剖析  p,q命题均为假 ,按真值表 ,“p或 q”也为假 ,与原命题为真…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集合概念时,同学们对元素的性质,即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这些性质记得住、背得过,就是不会用.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其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往往与两个集合相等相联系,两个集合相等指的是两个集合中元素对应相等.要判断集合中元素相等自然要用到元素的性质.一、直接求解检验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对于不同形式的数学命题的使用,广泛地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为此,本文就目前出现较多的数学命题形式按其构造方法及其作用分别举例进行说明。一是非判断题的构造与作用是非判断题常以陈述句和疑问句出现,要求学生在两种判断中选择一个正确的,使用“√”与“╳”等记号或正确与错误、真与假、是与非等判断词进行回答。是非判断题广泛地被使用于考试的基础内容部份,它比较容易构造、容量较大、节约考试时间与评定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将要介绍的游程(又称为连贯、流或链)论,是要根据同类元素按序连续出现的情况来作出某些判断.例如,设一个子样中的元素可分成合格及不合格两类,在一般问题中(例如,在计件质量控制问题中),我们所引进的统计量都只考虑到子样中合格元素及不合格元素的个数,而不考虑它们在取样时出现的先后次序.相反,在游程论中就顾及了这种次序,因而它能更充分地利用子样所带来的信息.本文介绍游程论的数学基础及其应用.游程论可以有很多方式应用到统计中去.不过我们将只介绍它在随机性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淑珍 《数学通讯》2003,(13):10-10
命题与开语句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本文对这两个概念作一剖析 ,供读者参考 .1 命题、开语句的定义初中教材把命题定义为“判断一件事件的句子” ,高中教材把命题定义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实质是一致的 ,即能判断表达的事实正确或错误的语句是命题 .开语句 :含有变量 ,并且在没有给出含变量的值以前无法确定真假的语句 .如“x >3” ,“a - 3=5”等语句 .还指出含变量的恒成立的语句都应看作命题 ,如“x2 +x + 1>0” .2 区分命题与开语句在命题逻辑中 ,原子命题被当作基本单位 ,其内部结构不再分析 .但要区分命题与开语句 ,要对原子…  相似文献   

13.
南山 《数学通报》1991,(12):11-15
数学要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要说明一个数学命题“若A则B”为假,就意味着要找到符合条件A的对象但不具有性质B,也就是说,只需要举出一个与结论相矛盾的例子就可以。例如,要想说明“两个无理数的和仍为无理数”的结论不成立,只要举出一  相似文献   

14.
在布尔代数中引入了双极值模糊子代数的概念,讨论了布尔代数的双极值模糊子代数的性质.证明了布尔代数的两个双极值模糊子代数交与直积也是双极值模糊子代数.  相似文献   

15.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中,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同学们往往把方程“有实数根”认为是“有两个实数根”,以致出现漏解或错解.现举例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全等三角形说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因此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是重要的知识与技能 .部分初学者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困难———当题中图形较为复杂时 ,有时找不对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有时对命题的证明思路不清或知道意思却逻辑表达欠佳 .针对这些问题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 ,怎样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并通过例子说明“综合法”与“分析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供大家参考 .一、导学知识1.要准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位置关系 ,总结出寻找…  相似文献   

17.
解决集合问题时,首先要从认清元素的“身份”开始.往往需要看清楚是哪个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清楚点集中的点在什么曲线上运动,考虑能否利用集合性质解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数学竞赛中有不少关于平面有限点集的试题,这类问题处理起来往往使人感到困难,常有不知从何做起的感觉。本文尝试着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几种常见方法。一、“极端性”原则平面有限点集的元素是有限的,所以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考虑从某些在数量上达到极端值(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元素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来寻求问题的答案。例1 给定平面上n(≥4)个点,其中无三点共线,证明:存在以已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使得其余n-3个  相似文献   

19.
在布尔代数中引入了(λ,μ)-模糊子代数的概念,讨论了布尔代数的(λ,μ)模糊子代数的性质.证明了布尔代数的两个(λ,μ)-模糊子代数交与直积也是(λ,μ)-模糊子代数.  相似文献   

20.
说到初中数学中的“最值”(最大值或最小值),往往会让人联想到从“数”的角度去建立函数关系式,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而有时从“形”的角度去研究最值则显得更加直观、简洁在几何中与“最短”、“最长”相关联的知识点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