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5±0.1℃,I=0.1mol·l~(-1)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DL—苯丙氨酸、甘氨酸、L—缬氨酸、L—丝氨酸、L—异亮氨酸、L—脯氨酸等α—氨基酸的电离常数;铜(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和铜(Ⅲ)—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使用的α—氨基酸均为生化试剂。实验发现,在Logβ_(102)与pK_b~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ol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ΔlogK和Δlogβ_(111)表征了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体之间的堆积作用和疏水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或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5个一维配合物{[Zn(btbb)_(0.5)(m-phda)]·0.5H_2O}_n(1),{[Cd_2(btbb)(adtda)_2(H_2O)]·H_2O}_n(2),[Mn_2(btbb)(tbi)_2]_n(3),{[Cd(btbb)_(0.5)(3-Nitro-o-bdc)(H_2O)]·H_2O}_n(4)和[Cd_2(btbb)(tbi)_2]_n(5)(btbb=1,4-双(2-(4-噻唑基)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m-H_2phda=间苯二甲酸,H_2adtda=1,3-金刚烷二羧酸,H_2tbi=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3-Nitro-o-H_2bdc=3-硝基-1,2-苯二甲酸)。配合物1是一个包含22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2是一个包含8元环的一维链,并且氮配体在这个一维链中仅仅起到装饰作用。配合物3是一个一维双链结构。配合物4是一个包含14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5是一个阶梯状的一维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3.
用pH电位滴定法首次研究了水溶液中三元混配配合物M(Bic)L+(M2+=Ni2+或Zn2+,L=苯并咪唑、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Bic- = N,N-双(羟乙基)甘氨酸的单电荷阴离子)的稳定性.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值用ΔlgKM =lgKM(Bic)M(Bic)L-lgKMML来表示.结果表明这些三元混配配合物比统计规律所估计的要稳定得多,且ΔlgKZn 大于ΔlgKNi.三元混配配合物稳定性增大可归因于πA-πB协同作用和Zn2+配位构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杜俊  蔡以兵  魏先文  方宾 《合成化学》2003,11(3):267-270
合成了钴的三元配合物 [Co(H2 O) (C12 H8N2 ) 3 ](ClO4) 2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IR表征。于pH =5 .7的HOAc -NaOAc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体、Co(Ⅱ )离子、Co(Ⅱ )二元及Co(Ⅱ )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在 - 1.0V~ 1.0V(vs·SCE)Co(Ⅱ )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为可逆氧化还原过程 ,EPa=0 .15 1V ,EPc=0 .0 80V ,ΔEp 约为 70mV。  相似文献   

5.
25℃下,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二元M(3,4Lu)2 和三元混配M(ATP)(3,4Lu)2-配合物(ATP4-=三磷酸腺苷,3,4Lu=3,4二甲基吡啶,M2 =Co2 ,Ni2 ,Cu2 或Zn2 )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M(3,4Lu)2 M(ATP)2-=M(ATP)(3,4Lu)2- M2 的平衡常数ΔlogKM(=logKM(ATP)M(ATP)(3,4Lu)-logKMM(3,4Lu))表示,结果比统计值大,这可能主要归因于三元混配配合物分子内ATP4-与3,4Lu之间的σ-π协同效应及其芳环间的堆积作用,′HNMR谱研究确证了这种堆积作用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法,以大茴香酸(Hmba=methoxybenzoic acid)、2,2′-联吡啶(bipy)为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Zn(mba)(bipy)(HCOO)]n(1)和[Cu(mba)(bipy)2]·2Hmba(2),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分析。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Zn(Ⅱ)离子处在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环境中。每个HCOO-桥联2个相邻Zn(Ⅱ)离子,形成一维链,然后通过氢键作用和芳环间的π-π堆积延伸一维链为三维网络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u(Ⅱ)离子与配位原子构成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结构。其配合物单元通过芳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连接为一维超分子链,一维链通过氢键、芳环间的π-π堆积和C-H…π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327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b=0.8090(5)nm,c=2.1822(5)nm,β=98.061(5)°,Z=2,D_x=1.60Mg·m~(-3),R_1=0.0462,wR_2=0.1225。每个配合物分子中Cu(Ⅱ)离子与一个L-Ile(N,O)配体、一个Phen(N,N)配体、一个H_2O(O)配体及一个Cl_O~-(O)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本文还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含l,10-邻菲咯啉(Phen)和羧酸(CA)配体的三元混配配合物Pd(Phen)(CA)体系的稳定常数,比较和讨论了各种三元混配配合物之间的稳定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三元混配配合物Pd(Phen)(PCA)中(PCA为苯基羧酸)存在分子内芳环堆积作用,堆积程度依赖于苯基和配位的羧酸根之间的亚甲基数目,其中以2-苯乙酸和3-苯丙酸与邻菲咯啉为最佳堆积.  相似文献   

9.
用简单的非手性原料醋酸锌和乙二胺在高氯酸钠的甲醇溶液中反应,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对称性破缺现象,得到了一对对映体Δ-cis-[Zn(en)2Ac][ClO4](Δ-1)andΛ-cis-[Zn(en)2Ac][ClO4](Λ-1)(en=乙二胺,Ac-=醋酸根)。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CD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X-ray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Δ-1和Λ-1中的锌(Ⅱ)离子均与2个乙二胺上的4个氮原子和醋酸根上的2个氧原子顺式配位,形成六配位畸变的八面体构型。{Δ-cis-[Zn(en)2Ac]}+和{Λ-cis-[Zn(en)2Ac]}+单体通过氢键作用分别形成具有右手和左手双螺旋的一维链。用X-ray单晶衍射和CD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Zn_2(pzdc)(L)_2(H_2O)]·H_2O}_n(1)和[Mn(μ_2-O)(H_2O)_2(HL)]·NIPH(2)(H_2pzdc=吡嗪-2,3-二甲酸,H_2NIPH=5-硝基间苯二甲酸,HL=3-(2-吡啶基)吡唑))。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荧光光谱、X射线单晶和粉末衍射测定。配合物1是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为零维结构,这2个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用高斯09程序PBE0/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Zn、Mn离子之间存在着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3个新型开链冠醚Schiff碱-稀土离子三元配合物RE(H2L)(Mq)(NO3)3,其中RE=Nd3 ,Er3 ,Yb3 ,配体H2L=N,N-双(邻羟苯亚甲基)-3,6-二氧杂-1,8-二氨基辛烷,Mq为8-羟基喹哪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3种新型结构稀土三元配合物在不同温度(77 K和300 K)时的近红外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12.
以氨三乙酸HNTA2-为主要配体,缬氨酸(valine)或亮氨酸(leucine)为次要配体在微酸性介质中合成了Ni(Ⅱ),Cu(Ⅱ),and Zn(Ⅱ)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热分析、FTIR,UV-Vis分光光度法,磁性测量和质谱法表征了合成的三元配合物。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可在金属(M):氨三乙酸(HNTA)∶缬氨酸(valine)或亮氨酸(leucine)=1∶1∶1时制得,其分子结构为[M(HNTA)(valine)(H2O)2].1.5H2O and[M(HNTA)(leucine)(H2O)2].1.5H2O(其中M=Ni(Ⅱ)or Cu(Ⅱ))和H2[Zn(NTA)(valine)(H2O)]H2O。标题三元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八面体对称构型。同时研究了该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黄曲霉菌(菌株从开罗大学理学院微分析中心获得)的抗菌活性。根据推荐的知名方法用标准的抗菌和抗真菌剂进行体外测试(in vitro)以评估我们的新制备的配合物对细菌和真菌物种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铂(Ⅱ)与核苷酸NTP (NTP为腺苷5′-三磷酸和尿苷5′-三磷酸)和另一芳环系列配体ArL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Pt(ArL)(NTP)n-(ArL=Phen, Bpy和Trp; n=2或3)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I=0.1 mol/L, KNO3; 25℃).用ΔlogKPt比较了二元和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认为三元混配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于π-酸与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分子内芳环配体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L-tyr)(TATP)(H2O)]ClO4.H2O(L-tyr=L-酪氨酸,TATP=1,4,8,9-四氮三联苯),并用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7862(2)nm,b=1.0510(5)nm,c=1.4768(3)nm,β=97.74(3)°,Z=2,V=1.2092(5)nm^3,R1=0.0341,wR2=0.0919。中心Cu(Ⅱ)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配位结构,与TATP中两个氮原子、L-tyr的氨基氮和羧基氧原子及一个水分子配位。晶体中芳环堆积及氢键作用类似于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之间的作用,具有分子识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水对二氧化碳插入TpRu(PPh3)(CH3CN)H生成甲酸根配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了在干燥THF及H2O/THF条件下CO2与TpRu(PPh3)(CH3CN)H(Tp=Hydrotris(pyrazolyl)borate)的反应, 发现水对CO2插入TpRu(PPh3)(CH3CN)H的反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原位高压NMR研究显示, 在水存在下, CO2插入Ru-H键形成水合甲酸根配合物TpRu(PPh3)(CH3CN)(η1-OCHO)H2O, 其中甲酸根配体与溶剂中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 B3LYP水平的理论计算表明, CO2插入TpRu(PPh3)(CH3CN)H 中Ru-H键的能垒由于水的存在而显著降低; 在过渡态, CO2分子中碳原子的亲电性由于其氧原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得到增强. TpRu(PPh3)(CH3CN)(η1-OCHO)*H2O很快转化为另一甲酸根配合物TpRu(PPh3)(H2O)(η1-OCHO), 并与之达成平衡. 后者由于甲酸根配体与水分子配体间形成分子内氢键而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I)配合物:[Cu(HPBC)(L-Phe)(H2O)]C1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电...  相似文献   

17.
题配合物的合成是将金属高氯酸盐1.25毫摩溶于35毫升乙酸乙酯和15毫升乙醇-原甲酸三乙酯混合溶剂内,然后加6-氧基嘌吟(hxH)2.5毫摩(对于M~(2+))或3.75毫摩(对于M~(3+));将整个混合物回流6小时,冷至室温后,加无水乙醚15—20毫升,加微热以使体积减至约20毫升,将固体过滤分出,用乙醚30毫升洗涤,贮于真空无水CaSO_4干燥器内,所得产物含较高的氧基嘌吟与金属比(4:1或3:1),根据分析结果,分下列类型:[M(hx)(hxH)(Cl0_4)ClO_4(M=Cr,Fe),[M(hx)(hxH)_3(H_2O)]ClO_4(M=Mn,Cu,Zn),[M(hx)(hxH_2)(H_2O)(ClO_4)](M=Fe,Ni)和[Co(hx)(hxH)]ClO_4。这些新配合物皆不溶于有机溶剂。光谱表征表明高氯酸根在M=Mn~(2+),Co~(2+),Cu~(2+),Zn~(2+)配合物内皆为外界离子,而在M=Fe~(2+),Ni~(2+)配合物内则为单齿配体,在M~(3+)(Cr,Fe)配合物内,一为离子,另一为单配体。除Co为5配位外,余皆为6配位。所有这些新配合物皆以hx为桥连配体,通过N_3,N_7,形成链状聚合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Cd(cba)2(bix)]_2(1)和[Zn(cba)2(bix)]_2(2)(Hcba=2-氯苯甲酸,bix=1,4-双(咪唑基-1-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荧光光谱、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配合物1和2同构,均为零维结构,并且通过π-π堆积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用高斯09程序PBE0/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Cd(Ⅱ)离子之间存在着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L-苹果酸为配体,并分别以2,2′-联吡啶和菲咯啉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Zn(mal)(2,2′-bipy)]_2·5H2O}_n(1)、{[Zn(mal)(Phen)(H_2O)]_2·3H_2O}_n(2)和{[Cu(mal)(Phen)]_2·4H_2O}_n(3)(H_2mal=L-苹果酸,2,2′-bi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测定了3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粉末XRD衍射、红外光谱等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均为P2_12_12_1,通过L-苹果酸根桥联金属中心形成一维链结构,2条平行链之间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及通过吡啶环或菲咯啉环之间的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梯状双链结构;而配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并通过L-苹果酸根桥联Cu(Ⅱ)金属中心及菲咯啉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双链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柔性含咪唑基配体1,3,5-三(咪唑-1-甲基)苯(L)与硫酸镉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通过反应条件控制得到了2个配位聚合物{[Cd(L)(EG)0.5(H2O)(SO4)]·EG·H2O}n(1)和[Cd(L)(EG)(SO4)]n(2)(EG=乙二醇)。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配体L连接Cd(Ⅱ)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配体L与Cd(Ⅱ)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硫酸根桥联形成三维结构。有趣的是,EG分子在配合物1中连接链内的2个Cd(Ⅱ),而在配合物2中作为端基与1个Cd(Ⅱ)配位,硫酸根离子在1中作为端基配位,而在2中则以桥联方式连接2个Cd(Ⅱ)。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及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