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逐步学会应用“思维的问题律”“思维的问题律,是说思维过程是从问題开始,在实践中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使思维过程深  相似文献   

2.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 ,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 ,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 ,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们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 ,也即完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而借以解决包含在其中的问题的心理过程 ,则称作问题性思维 .根据认知理论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思维活动,而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数学学习的本质.为此,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活用探究方法,启发诱导同学们,向他们充分展现这些数学问题被发现、被解决的思维过程,逐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同时,要让同学们掌握数学思想方  相似文献   

4.
徐勇 《数学通讯》2013,(9):10-12
学生“说题”是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口述探寻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以及所采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夸美纽斯认为:“会教导别人的学习者,真正能够从教导过程中学到知识.”开展数学“说题”活动,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主动说”的地位,把学生推到前台,变成主角,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群言堂”,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再现数学思维过程,一是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再现其思维过程;二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再现其思维过程.具体表现为: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发展的过程,以及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发展过程等.现行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大都简化了定理公式提出和推导证明的过程,省略了其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至于这些定理公式是如何发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对中学生来说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无疑将阻碍学生思维的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数学“说题”一词悄悄地流行于教育和教学的诸多方面(如文[1]一文[63).学生说题是指学生根据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总结等思维过程说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想的一项数学活动.笔者受自身参加教师说题比赛的启发,产生了学生说题的想法,尝试组织了一次学生说题比赛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殷作铆 《中学数学》2012,(15):78-79
著名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只有通过反思,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丁春 《数学之友》2017,(20):36-37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们经常研究一题的多种解法,即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层面思考数学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平面几何问题时,常常借助于圆的性质,通过添加辅助圆,可以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使解题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9.
卢志强 《中学数学》2012,(15):29-30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能透过数学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而有的学生则反应迟钝,思路狭窄,解决数学问题只会生搬硬套停留在模仿阶段,这就是数学思维品质的差异.数学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个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维能力是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一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动起来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数学思维优良品质,具体表现为思维的严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等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张娟萍 《中学数学》2023,(20):18-20
课堂是由学生生成数学任务、生长数学知识,开展交互式数学活动,梳理自己的思维,评价和反馈其他同学的思维,经历思维的打磨过程.课堂中的练习题是由学生根据习得的数学知识自己编制而成的数学题目.经过“独立编题;小组内交流、反馈;组际交流,将各组编题进行归类和排序;问题解决,追踪思维,提炼方法;展示编题路径、提炼编题的方法”等环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思维的交互、评估和创造.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数学教学应是教学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育再创造、再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说源于思,训练数学思维的最优方法是说题,说题和说课属类似的教研活动.研究说题说什么,也可以从习题(试题)讲评教学的思维系统入手.习题(试题)讲评教学系统中,存在三类思维:一是命题思维,体现为命题立意与考查功能等;二是应答思维,体现为学生的答题思路与过程;三是讲评思维,体现为教师的讲评思路与方法.讲评教学的最终追求,是把答题思维(特别是错误的答题思维)引向命题思维.讲评教学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命题思维和应答思维.笔者通过一道高考题的结构特征分析、命题立意剖析以及解法探索,说明如何通过“说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胡艳 《数学通讯》2023,(5):1-4+7
“说题”是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对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达到深度学习,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课题组成员从数学课堂中的学生“说题”、学科活动中的学生“说题”、假期作业中的学生“说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改变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相似文献   

13.
数学联想思维的分类林元密(福建省三明一中365001)所谓联想,就是在形象思维中由一件事物而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联想心理学派认为解决问题就是联想的唤起,对数学科来说,数学解决问题就是通过感知数学问题情境(称之为联想因素),唤起贮存在记...  相似文献   

14.
高桂霞 《中学数学》2012,(23):21-22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学到其思维方法,从而学会独立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数学思维训练通常是以解题教学为中心展开的.没有一定量的题练,固然达不到练就过硬解题本领的要求,但"题海之战"也未必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反而加重他们的负担,带来负面影响,这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一、一题多练,拓展思维空间集中思维通常称为求同思维,主要是依靠已有的知识体系,展示现成解决方案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说题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数学通讯》2005,(11):4-6
波利亚提出的数学教学的三原则之首是主动学习原则,弗赖登塔尔也认为学校的教学必须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发展到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说题,本质上是对老师说课活动的模仿,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总结的思维过程按一定准则说出来,促使学生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同学相互补充,去伪存真,系统地把握解题过程,促使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让学生说题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培养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在数学解题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思维定势,这些思维定势的特点是: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思维定势的正迁移,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反之,若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尽相同时,就会产生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使学生的思路陷入误区.所以,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注意突破数学思维定势的束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斯托利亚尔认为:“从对数学教学中积极性的狭义理解出发,我们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成和发展来理解,这种思维活动叫做数学活动.”①这就是说,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在于将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张乃达先生提出的“数学教学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的数学教学观,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及隐含于教材之中的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一个基本的条件是:教师必须对数学思维的各种层面的“过程”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思维过程”的能力是其数学教学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8.
徐芬 《中学数学》2012,(12):86-87
新课程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文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策略. 一、重视一题多解,开阔解题思路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问题中的数量、位置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通过探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可以引出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和解题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注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1.重视探究数学思维中的认识发生阶段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可分为认识发生阶段和知识整理阶段,前者是指概念形成、被发现的过程;后者是指用演绎法进一步理解、开拓知识的过程.前阶段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极好时机,应注重前一阶段,将发现结论的思维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实验是指在典型的环境或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运用有关工具(如纸张、模型、作图工具、计算机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以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探究或验证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对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