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的可控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作为前驱体,在水溶液体系中成功合成出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研究了溶液的pH值、陈化时间、反应温度、热处理温度、Ca-P摩尔比、加料方式及速度等因素对所制得粒子颗粒大小、晶型、分散度、纯度等性能的影响,探索出制备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简单的工艺条件,基本实现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2.
牺牲模板法硒化铜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通过牺牲模板法,在80℃的乙二醇中通过一种简易的实验方案实现了内径为50~120 nm、管壁厚为60~100 nm的均匀CuSe纳米管的大量合成。该方案是在溶剂中利用铜纳米线作为牺牲模板与合适的硒源进行反应,适当的硒源、铜纳米线和溶剂在CuSe纳米管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UV吸收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超声化学法,制备Se纳米棒(线),产物由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反应的浓度、时间对纳米晶形状的影响.实验证明,Se纳米晶的直径随着反应浓度的增加而增大,Se纳米晶的长度随着反应的时间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X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等研究小尺寸水溶性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在乙酸和甲醇(体积比为1:6)的混合系统中,通过NaBH4对三水氯金酸还原,将硫普罗宁分子包覆到金纳米粒子表面,得到尺寸可控、稳定的硫普罗宁包覆的金纳米粒子水溶胶.通过控制金与硫普罗宁的摩尔比(Au/S比),金纳米粒子的尺寸能够在2~8nm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中,当Au/S比分别为1:3,1:1和3:1时,所合成的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分别为(2.8±0.3),(4.0±0.3),(6.1±0.4)nm.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银纳米粒子,选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纳米粒子稳定剂,建立了在水相中应用电化学手段获得粒径可控的球状银纳米粒子的方法,并讨论了SDBS在此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理。应用旋转电极系统,研究搅拌方式、电解时间、旋转速度和电解电流等主要实验参数对所得产物粒径和单分散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银纳米粒子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了纳米金属镓粒子的制备技术与稳定分散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采用超声将碎法制备出均匀分散的纳米镓粒子,并借助于TEM、FT-IR、XPS分析手段对纳米粒子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TEM表明超芦20min即可制得粒径约为40~50nm的纳米镓粒子;FT-IR、XPS表明在超声辐射下,PVP中的N原子和O原子实现了与纳米钧粒子表面原子的配位作用,使纳米稼粒子得到稳定。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归纳总结了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论述了各种方法所得纳米聚苯胺的粒径、形状、稳定性等 ,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与弊 ,并同时给出了本课题组的最新研究结果 .指出微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是获得纳米聚苯胺的常用方法 ,尤其是微乳液聚合法 ,可以获得粒径较小的聚苯胺纳米粒子 ,最小粒径为 8~ 1 0nm .与普通的微米级聚苯胺颗粒相比 ,纳米聚苯胺因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在透明导电膜、防腐涂料、电极修饰材料、电流变材料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8.
贵金属纳米粒子因其特有的光学以及化学和催化性能,正引起科技界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通常这些特性决定于这些金属粒子的粒径和形态。由于非球形粒子比各向同性的球形粒子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它们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人们正在努力寻找粒子形状如何影响粒子理化性能的答案。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形状可控合成技术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就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形状可控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的当前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聚苯乙烯为模板制备CdSe纳米粒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苯乙烯-苯甲酸酐为模板制备CdSe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分布均匀,制备方法简单,粒子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对MnO纳米粒子尺寸和形貌调控的影响.采用高温分解法以油酸锰为前驱体成功可控制备了3nm、6nm、10nm、20nm等多种粒径的MnO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溶剂用量等对纳米粒子的大小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MnO纳米粒子的尺寸逐渐增加,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增大则导致MnO纳米粒子的尺寸变小,增加溶剂用量有利于合成较大尺寸的MnO纳米粒子.此外,还分别用CTAB、DMSA、多巴胺等对MnO纳米粒子进行修饰,结果显示表面经亲水性处理后纳米粒子增加了水溶性,使其更好地用于生物成像和载药.  相似文献   

11.
通过精减工艺参数,优化工艺流程,对液相还原法制备铜纳米线的工艺进行改进,制备出各种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铜纳米线。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铜纳米线为单晶结构,其表面光滑,径向粗细、长度和直径比较均匀,产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表面活性剂智能化控制的软化学法,探索了多金属氧酸盐低维纳米晶的制备及尺寸和形貌的调控,产物的形貌对聚合物的自组装结构和反应试剂与聚电解质之间的配位作用有很强的依赖性,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这样的聚电解质中含有大量的氮、氧等高配位活性的原子,它们与银离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配位作用,在硝酸银的浓度很稀时,大部分银离子将被“吸附”,这样,相当于把反应物在空间位置上进行预置,从而完成了多金属氧酸盐低维纳米晶的形貌可控合成。  相似文献   

13.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保护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成功的制备了纳米银和纳米铜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银和纳米铜为纯银和纯铜.且硝酸银的浓度、反应时间对纳米银形貌及粒径有着很大的影响.当选择合适的硝酸银浓度及反应时间,能够制备平均粒径为10 nm、粒径均匀、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另外,UV光谱也证实,所制的溶胶为粒径均匀的纳米银和纳米铜溶胶.  相似文献   

14.
纳米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一种用阿拉伯胶作为分散体系制备纳米硒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超声等对产物粒度大小、形貌的影响,并采用光谱法、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铜粒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铜粒子,制得的铜纳米粒子粒径约为75nm。电解是在配位剂(EDTA)的存在下,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物)配制电解液,聚乙烯吡烷酮大分子作保护剂较有效地阻止了纳米金属铜粒子的团聚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与其它方法相比,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铜粒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In2O3和活性炭混合物为蒸发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衬底上制备了In2O3纳米线.对In2O3纳米线的生长机理进行讨论,认为在衬底表面维持一定的氧化铟基团浓度是导致出现In2O3纳米线的原因,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氧化铟基团的浓度去控制准一维In2O3纳米结构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新合成了亚酞菁铜.把1,3-二亚胺基异吲哚啉、钼酸铵和二水乙酸合铜在喹啉里加热,加入催化剂量的1,8-二氮杂-双环(5,4,O)十一碳烯-7(DBU)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通过索氏提取,然后用柱色层分离,得到灰褐色产物.通过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数据证实,灰褐色产物就是目标化合物亚酞菁铜.根据亚酞菁铜分子裂解质谱图,还初步分析了亚酞菁铜分子的裂解过程,首次给出亚酞菁铜合成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下煅烧Cu片得到CO2前驱体,再由Cu2O前驱体电化学还原得到铜电极(Oxide reduced copper, OR-Cu).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和气质联用仪(GC-MS)等表征手段探讨了材料对CO2的电化学催化性能以及对电合成DMC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R-Cu电极的晶界以及Cu2O初始厚度是影响材料电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700 ℃下煅烧2 h的Cu2O前驱体,再经电化学还原所得到的电极具有明显的晶界及合适的Cu2O初始厚度,具有最高的电催化活性,以其作为电极合成DMC的产率在室温下可达到87%.  相似文献   

19.
硒肥对猕猴桃含硒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7~ 199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给猕猴桃施硒肥能提高果实中有机硒含量 ,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