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62例,正常对照标本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nm23-H1基因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分期、复发及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nm23-H1基因在62例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1%,阳性表达率随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的增高而增高,而随复发及转移的增多而降低。因此推论,nm23-H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形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而在复发和转移过程中起抑制作用。可作为评价膀胱癌恶性度、肿瘤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3.
孙旭 《科技资讯》2014,12(24):226-226
目的 调查我院妇科门诊18 ~60岁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确定本地区的主要感染型别.方法 采用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527例女性进行23种HPV基因型检测,分析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分布特点.结果 在被调查的527例女性中HPV感染总阳性率为43.8%(231/527),单项感染占阳性感染的60%(139/231),其中,低危感染占阳性感染的35%(81/231),高危感染占阳性感染的25%(58/231),高低危混合感染占阳性感染的40%(92/231).主要感染型别为6、11、43、16、58和56,占单项及混合感染率为:6型占35.9%;11型占18.7%;43型占18.7%;16型占16.6%;58型占15.7%;56型占10.5%.结论 本地区HPV型别感染分布以6、11、43、16和58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调查白银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HPV基因型分布状况,了解不同亚型HPV在女性中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意义。对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健康体检、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64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21个HPV基因型。640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65例,检出率为10.2%。共查出15种亚型。HPV阳性者中低危型占4.6%,高危型占78.5%,两型和两型以上混合感染占16.9%;640例样本中感染率最高的为高危HPV39型(2.2%)和HPV16(2.2%),其它分别为HPV58(1.9%),HPV52(1.3%),HPV66(0.7%),HPV6(0.6%),HPV51(0.6%),HPV56(0.6%),HPV18(0.5%),HPV53%(0.5%),HPV31(0.3%),HPV68(0.3%),HPV33(0.3%),HPV42(0.3%),HPV,81(CP8304)(0.2%)。白银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HPV基因分布有区域特点,HPV检测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子水平对喉鳞癌的病毒病因学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病毒病因学机制,试图揭示喉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该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原发膀胱小细胞癌1例并研究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以无痛性全程血尿就诊,发现膀胱右侧壁肿块,病检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示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oA、NSE阳性,行TURBt两月后复发,随即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原位排尿术,随访1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此病少见,恶性程度高,尽管其临床特征同移行细胞癌相同,但治疗方案并无统一意见,治疗需多种手段共同干预,包括手术和放、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年龄及地区分布等.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7318名兰州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结果:甘肃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19.9%(1 452/7 31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14.78%(1 082/7 318),低危型HPV感染率3.38%(247/7 318),高危型中HPV16为主要致病亚型,占28.59%(415/1 452),低危型中HPV6占6.30%(98/1 452).1452例感染HPV的标本中,单一感染1 188例,占81.82%(1 188/1 452),多重感染264例,占18.18%(264/1 452).按年龄分组中≥5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占24.24%.按地区分析,陇南地区HPV感染率最高,达到30.97%(83/268).结论:甘肃地区为宫颈癌高发区,其中HPV16是感染最多的型别,对该地区女性进行子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郭美  马丽娟 《甘肃科技》2022,(13):117-119
探讨定西地区女性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特征。通过回顾性分析近三年在定西市人民医院进行高危HPV检测女性的病例资料,统计HPV感染率,并利用SPSS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型别分布特征。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21.41%,以单一感染为主,感染率为76.88%,感染型别以HPV16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4.68%。同时不同年龄组高危HPV感染率没有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危HPV感染率最高的是60~69岁,感染率为30.30%。甘肃定西地区女性高危型HPV总感染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HPV16、58和52亚型最常见,且整体以单一感染为主,所以及早注射HPV疫苗非常有必要,应加强年轻女性的健康教育与预防。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北荆州地区女性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就诊女性15种HRHPV基因型,用SPSS 2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 677例就诊女性总感染率为20. 64%(759例),优势型别依次为HPV52(6. 53%,240例)、HPV58(3. 51%,129例)、HPV16(2. 99%,110例)、HPV39(2. 64%,97例)与HPV68(2. 04%,75例).HRHPV感染率最低年龄段为30~39岁(18. 10%,187例),最高年龄段为60~69岁(37. 61%,41例).HRHPV感染模式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14. 11%(519例),双重感染率为4. 81%(177例),三重、四重与五重感染均有检出.HRHPV的感染率(P0. 01)和感染模式(P0. 05)在不同年龄段间有统计学差异.荆州地区女性HRHPV感染型别以HPV52、HPV58和HPV16型为主.感染模式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双重感染次之.年龄与HRHPV的阳性率和多重感染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蒺藜总螺甾皂苷对人卵巢透明细胞癌荷瘤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卵巢透明细胞癌接种裸鼠待长出实体瘤后,用第二代实体瘤按每鼠约1 mm3瘤组织块移植裸鼠皮下建立人卵巢透明细胞癌裸鼠模型;用蒺藜总螺甾皂苷(高剂量0.42 mg/m L、中剂量0.21 mg/m L)分别给实验组裸鼠灌胃0.3 m L/10 g,对照组只给饮用水,每日1次,连续30 d。每周测量体质量和肿瘤大小2次,给药30 d后处死小鼠,解剖称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评价蒺藜总螺甾皂苷(高剂量、中剂量)对裸鼠荷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蒺藜总螺甾皂苷高剂量和蒺藜总螺甾皂苷中剂量对人卵巢透明细胞癌荷瘤裸鼠有抑制肿瘤作用,抑瘤率分别87.61%和95.26%,其中中剂量抑制肿瘤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蒺藜总螺甾皂苷(高剂量、中剂量)均能抑制人卵巢透明细胞癌荷瘤裸鼠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χ2=5.670,P=0.017).2)hTERT在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涧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χ2=18.870,P=0.000;χ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wafl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殷艳  韦业平  麦虹  张丽滢 《广西科学》2022,29(4):746-751
为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以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Ⅱ-Ⅲ级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为实验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 DNA,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基因、E2F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宫颈病变加重,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HPV DNA与C-myc基因、HPV DNA与E2F1蛋白、C-myc基因与E2F1蛋白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C-myc基因的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综上可知,高危型HPV、C-myc基因及E2F1蛋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及适时干预有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