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祖刚  薛敏钊 《光学学报》1996,16(10):465-1470
制备了以苯乙烯锘三苯胺衍生物为空穴传输层Alq3为发光层的双层有机薄膜电致姨光器件。还把不同厚度的恶二唑衍生物加在SA和Alq3之间制备了两种三层结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实现了SA的蓝色发光。进行了器件存放实验,发现了器件在大气中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陈立春  王向军 《发光学报》1995,16(3):199-204
在发光层中插入无发光中心的ZnS薄膜,研究了新结构器件发光层中发光中心周围的广的分布与发光中心在薄膜中位置的关系,确定在SiO2/ZnS:Tb界面附近区域的发光中心周围有较多的F,远离该界面区域的发光中心周围的F-离子较少,前一区域的发光中心的发光亮度较低,后一区域的发光中心的发光亮度较高,并拟合出前一区域的厚度为18nm.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层高分子发光层和电极层结构实现了在同一ITO基片上产生红、绿、蓝三基色发光。得到电压阈值分别为:蓝色:2.5V,绿色:2.5V,红色:1.8V;发光量子效率:蓝色:2.5%,绿色:1.7%,红色:1.2%:色度坐标分别为:蓝色:(0.16,0.16),绿色:(0.34,0.58),红色:(0.60,0.39)。这种多层薄膜结构可能成为实现高分子彩色发光显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陶瓷基片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伟明  张志林 《发光学报》1995,16(3):256-260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颖的陶瓷基片薄膜电致发光器件(CSTFEL),使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片作器件的基片,同时又作为器件中的绝缘层,陶瓷片表面无需抛光处理,直接制作发光器件,工艺简单,用市电50Hz,220V驱动,亮度大于30cd/m2,寿命大于10000小时.  相似文献   

5.
王小平  张兵临 《物理》1997,26(12):733-735
蓝色波段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是近年来光电子和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最引入注目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作者分别利用脉冲激光淀积设备和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制备了不同结构的高质量掺杂金刚石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其发光光谱特性,频率特性以及发光强度与杂质浓度及激发电压的依赖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金旬石薄膜紫外线的发光现象,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8.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发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方红  刘旭 《光学学报》1998,18(2):17-222
从有机电致发光薄膜的发光机理出发,通过以Alq薄膜器件、PVK为空穴传输层和Alq为发光层的双层 及PVK掺荧光材料Perylene的双层薄膜器件的研制,从器件的电致姚谱、电流密度-电压特性、亮度-电压特性的曲线的测试结果,计算分析了器件的流明效率、量子效率,并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与发光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能级理论分析了器件的姚特性随器件的结构不同所具有的规律。实验表明,加入PVK  相似文献   

9.
染料掺杂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 EDs)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 3]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新的有机荧光材料、载流子注入和输运材料 ,以及器件的新结构 ,力求得到发光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的各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尽管蓝色和绿色发光材料的效率已经足够高到实用 ,但红色发光材料仍然存在问题 ,对红色发光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两条实现红色发光的途径 :掺杂能发红光的染料和用稀土离子配合物作基质或激活剂。利用能量传递的原理 ,在有机基质材料中掺杂荧光染料是获得高效、长寿命和所希望发光颜色的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稳定性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作为新型的平板显示器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有机发光器件研究的一个目标是发展全色显示。目前绿色和蓝色器件都实现了高亮度和长寿命。有关红色有机发光器件也有一些报道。如 C.W.Tang等报道的 DCM红光器件[1],J.Kido[2]利用稀土有机物作为红色发射体,P.E.Burrous报道的TPP掺杂[3]Y.Hamada报道的ZnTPP掺杂[4], M. A. Baldo利用PtOEp[5]都得到红光。最近 Y. Hamada报道利用rubrene作为辅助掺杂得到的红光器件色度不随电压的…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不同电极、不同厚度、以8-羟基喹啉铝螯合物(Alq3)为发光层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TFEL)器件。分析了它们的电流密度-电压关系。不同阳极器件的电流变化很大,而改变阴极时电流密度的变化较小,说明电流以空穴为主。根据不同阴极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的比较,说明电子是决定器件电致发光效率的少数载流子。从不同厚度的器件的结果讨论了载流子的传输性质,认为在ITO/Alq3/Al器件中的电流符合陷阱限制的空间电荷电流.  相似文献   

12.
用光伏效应研究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接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祖刚  张志林 《发光学报》1994,15(3):226-232
首次发现了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生伏特效应,通过对器件的光电流响应谱的详细研究,分析了不同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中的有机半导体之间,以及有机半导体与电极材料之间的半导体接触性质,发现有机发光材料Alq3,有机空穴传输材料daimine与金属铝电极之间形成阻挡接触,是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和产生光电效应的根本原因,而双层器件中有机层Alq3与diamine之间的结是双层器件产生高发光效率的原因,正是这种结在双层器件中起了局限载流子和激子的作用,使发光亮度大为提高,结合分区掺杂实验结果,给出了较完善的能带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用光伏效应研究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接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发现了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生伏特效应,通过对器件的光电流响应谱的详细研究,分析了不同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中的有机半导体之间,以及有机半导体与电极材料之间的半导体接触性质,发现有机发光材料Alq3,有机空穴传输材料daimine与金属铝电极之间形成阻挡接触,是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和产生光电效应的根本原因;而双层器件中有机层Alq3与diamine之间的结是双层器件产生高发光效率的原因,正是这种结在双层器件中起了局限载流子和激子的作用,使发光亮度大为提高,结合分区掺杂实验结果,给出了较完善的能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杨晓晖  滕枫 《发光学报》1997,18(4):338-341
研究了旋涂溶液中组分的变化对聚合物分散小分子EL器件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以Alq为发光层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连续及脉冲恒压驱动下连续工作时的老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器件所加脉冲电压的占空比越小,以及工作前在空气中存放的时间越短,则老化越慢。上述结果说明:器件工作时自身的发热以及吸附气体等因素在器件的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N-甲基-4-乙酰胺基-1,8-萘酰亚胺的合成与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N-甲基-4-乙酰胺基-1,8-萘酰亚胺(MAAN).结果表明,以MAAN为发光层,聚乙烯咔唑(PVK)为空穴传输层的双层薄膜发光器件,在驱动电压为27.5V时,可获得亮度为150cd/m2的黄绿色发光.  相似文献   

17.
滕枫  娄志东 《发光学报》1996,17(4):337-340
本文利用弗朗兹-凯尔迪效应研究了TFEL器件发光层中的电场随外加电压的变化。用此方法算得的发光层中的电场同把器件各层当作只起绝缘作用的电介质时算得的电场强度,虽然数量级相同,但数值上有差别,特别当外加电压达到发光阈值电压时,差别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刘祖刚  沈悦 《发光学报》1993,14(2):185-192
合成了芳香族二胺类衍生物(diamine),测定了它的光、电性质.制备了diamine作为空穴传输层的二层结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使器件的发光亮度相对单层器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用不同区域掺杂的方法,探讨了电致发光机理.分析、讨论了激子的形成和复合区域,较好地解释了单、双层器件的不同的电流电压关系和不同的亮度电压关系.从激子的扩散方程出发,对双层掺杂器件的发光强度比数据进行了拟合,确证了激子的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19.
柳兆洪  陈谋智 《发光学报》1999,20(3):207-211
对硫化锌未灼烧的原粉、灼烧两次的粉料及分舟热蒸发研制的掺铒硫化锌电致发光薄膜器件,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发光亮度测试技术、测量硫化 的粉、粉料、薄膜的表面及内部构态,获得微晶薄膜态与发光中心攻发光亮度关系的信息,江膜多晶的沉积有择优陬向的趋势;对(311)、(400这些高指数的晶面,能量相对较小,稀土较容易置换这些晶粒格点上的Zn^2+,形成稀土发光中心;高指数的晶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