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孤立离子Hartree-Fock波函数的数值解出发,直接计算了NaCl晶体中各种离子对的相互作用势。结果表明,对不同的离子对,其短程作用势性质不同。对Na+-Cl-离子对,其短程作用势为正,而对Cl--Cl-离子对和Na+-Na+离子对,对物理上感兴趣的大部分距离范围内,其短程作用势为负。在对以上的离子对势进行了解析拟合后,通过晶格动力学的方法计算了晶体的Grüneisen参数和物态方程,其结果与实验符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学粒子计数器的标定对其测量精度的重要性,根据球形粒子的Mie散射理论对双角度光学粒子计数器的标定进行了研究,对标定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以及对标定的分析可以对双角度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这对光学粒子计数器的研制和标定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非对易相空间中阻尼系统的Wigner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量子力学来处理经典的阻尼系统,考虑到空间变量对易关系中包含的坐标-坐标和动量-动量的非对易性,利用Wigner函数在非对易相空间的基本性质,得到了阻尼谐振子在非对易相空间中的Wigner函数与对易空间及非对易空间的形式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Skyrme能量密度泛函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了不同对关联处理近似,如Hartree-Fock-Bogoliubov(HFB)、Hartree-Fock-Bogoliubov Lipkin-Nogami (HFBLN)及在HFBLN基础上考虑粒子数投影,对于原子核势能曲面计算及基态结合能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对力,如体积对力、表面对力及混合对力对结果的影响。研究的对象为典型的双幻核16O,40Ca,100Sn和208Pb,它们的基态为球形;还有典型的形变核48Cr,也研究了相应的Cr和Fe同位素链的结合能,最后讨论了对超重核298Fl的势能面计算。研究发现,对关联基本不改变形变极小点,但是由于对关联能的引入,对结合能会带来几个MeV的修正能量,HFB、HFBLN及投影计算的修正能量逐渐递增。对关联可以改变位能面最小点附近曲线的软度,使得形变较小点变浅,而在HFBLN基础上考虑粒子数投影,又可以让形变极小点变得更加明显。对关联也降低了位垒高度。在相同对关联处理近似下,混合对力与体积对力计算的势能面结果相接近,表面对力带来了更多的对关联能,对关联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文中给出了库柏对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发现用由对算符组成的哈密顿量来计算更方便,用这些对算符对易性质,而不是把它们看成费米子算符的组合产物。这样一来,研究的库柏对相互作用问题也把库柏对看成对算符。文中解决了两个库柏对相互作用问题,并讨论了推广到多库柏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涡对融合过程的非线性现象,将模型简化,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LES的N-S方程,得出不同分离距离的涡对融合过程.根据不同截面位置的流线变化,通过流场的拓扑结构,分析相互耦合涡对融合的机理及分离距离对融合过程的影响,及不同强度比例的涡对融合过程对漩涡位置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距离随分离距离增大呈非线性增加趋势,涡对分离距离的增加使其对漩涡位置的控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非对易几何、弦论和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发展,使非对易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非对易量子理论不同于平常的量子理论,它是弦尺度下的特殊的物理效应,处理非对易量子力学问题需要特殊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Moyal方程与Wigner函数,利用Moyal-Weyl乘法与Bopp变换将H(x,p)变换成^H(^x,^p),考虑坐标—坐标、动量—动量的非对易性,实现对非对易相空间中星乘本征方程的求解.并利用非对易相空间量子力学的代数关系,讨论了非对易相空间中狄拉克振子的Wigner函数和能级,研究结果发现非对易相空间中狄拉克振子的能级明显依赖于非对易参数.  相似文献   

8.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有史以来,人类便没有停止过对自身所处大千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并不局限于谋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也包含对天空的观察、对生命的探究和对未知的渴求,追根溯源来自于我们内心在精神层面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爆轰波对碰驱动下金属圆管对碰区易出现过早断裂现象,为了推迟圆管对碰区的断裂时间,文中在紫铜圆管对碰部位设计了铝保护环结构,以研究加环后紫铜圆管对碰区的膨胀变形特性及其对圆管对碰部位破裂时间的影响。采用高速分幅摄影、脉冲x光照相两种观测技术,对加环紫铜圆管在爆轰波对碰驱动下的膨胀变形及破坏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装置示意图及高速分幅摄影实验结果见图I。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卢秉恒  丁玉成  刘红忠 《光子学报》2006,35(10):1608-1612
压印光刻中套刻需要粗、精两级对正.实验采用一对斜纹结构光栅作为对正标记.利用物镜组观察光栅标记图像的边界特征进行粗对正,其准确度在精对正信号的捕捉范围内;利用光电接收器件阵列组合接收光栅莫尔信号,在莫尔信号的线区进行精对正.由于线性区的斜率大, 精对正过程中得到相应x,y方向的对正误差信号灵敏度高,利用高灵敏度对正误差信号作为控制系统的驱动信号,对承片台进行驱动定位,实现精对正.最终使X,Y方向上的重复对正准确度分别达到了± 21 nm(± 3σ)和±24 nm(± 3σ).  相似文献   

11.
殷庆祥 《计算物理》1995,12(4):467-474
提出由对称三对角阵或周期三对角阵的一个特征对以及其n-1阶顺序主子矩阵的一个特征对来构造原矩阵的问题,讨论了解存在和解存在唯一的充分必要条件,并给出了算法。  相似文献   

12.
轮对是列车的重要部件,轮对踏面的关键尺寸参数是否超限关乎车辆行驶安全,因此必须定期对列车轮对踏面磨损状况进行检测.提出一种测量轮对踏面面型的方法,包括测量系统设计以及改进的灰度中心算法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模拟轮对踏面检测实验系统,对轮对踏面面型测量的精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在踏面分别贴上厚度分别为1~10 mm的块规,测...  相似文献   

13.
<正>一、粲强子物理的前世今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有史以来,人类便没有停止过对自身所处大千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并不局限于谋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也包含对天空的观察、对生命的探究和对未知的渴求,追根溯源来自于我们内心在精神层面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王秀庭 《大学物理》2012,31(1):20-22,30
分析了导体球壳对静磁场和对交变磁场的屏蔽作用,讨论了影响导体球壳对静磁场和对交变磁场的屏蔽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 有关非对易空间的各种物理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并在量子力学、场论、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等各领域中已被广泛地探讨. 采用统计物理方法讨论非对易效应对谐振子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先以对易相空间中确定二维和三维谐振子的配分函数求出谐振子体系的热力学函数; 非对易相空间中的坐标和动量通过坐标-坐标和动量-动量之间的线性变换而以对易相空间中的坐标和动量来表示; 最终以非对易相空间中求出配分函数来讨论非对易效应对谐振子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非对易相空间中谐振子体系的配分函数和熵表达式均包含因非对易引起的修正项. 从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非对易效应对谐振子的配分函数和熵函数等微观状态函数有一定的影响, 但对谐振子体系的内能、热容量等宏观热力学函数没有影响. 研究结果只是对应于满足玻尔兹曼统计的经典体系, 对于满足费米-狄拉克和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量子体系需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6.
红外对抗干扰效果自动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评估红外对抗干扰效果,通过分析红外对抗干扰效果评估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的红外对抗干扰效果自动评估方法,给出了可行的图像特征向量组成,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红外对抗干扰效果进行定量和自动的评估,在红外对抗干扰效果评估试验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推导了由线性和二次电光效应共同支持的新型空间孤子对解,采用数值模拟法分析了外加电场对亮-亮、暗-暗和亮-暗空间孤子对强度包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非线性效应所支持的孤子对不同,新型亮-亮孤子对在外加电场为正和为负情况下均可以存在,正的外加电场所支持的孤子对宽度略小于相应的负的外加电场情况;对于新型暗-暗孤子对,由于二次电光效应和线性电光效应的机制不同,导致孤子对存在所对应的外加电场强度限定在较低的某一范围内,随着外加电场强度的加大,孤子对的宽度逐渐减小;对于新型亮-暗孤子对,其亮分量峰值一般略大于暗分量峰值,此孤子对在一定的振幅扰动下,当传输距离大于某特定值后会出现传输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两种估算Marx发生器等效对地分布电容的方法:逐级累积法和能量守恒法。逐级累积法通过近似求出各级对地电容对Marx发生器等效对地分布电容的贡献,并将之累加得到发生器等效对地分布电容;能量守恒法认为各级对地电容存储的能量之和与发生器等效对地分布电容存储能量相同,从而推导出发生器的等效对地分布电容。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了闪光二号加速器发生器的对地等效分布电容,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均为114pF,实测值为109pF,二者相差4.6%。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吸附制冷工作原理,并对制冷空调学术界对吸附工质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吸附工质对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是吸附剂的导热性能。本课题以探索最佳比例混合式吸附剂为目的,开展吸附剂导热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指出研究出兼具良好导热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吸附工质对,对提高制冷系统能效比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LEED研究了过渡金属fcc{110}表面的重构。发现当理论与实验之间符合得最好的结构是:顶层原子为失排模型,第二层原子为对排模型,第三层原子为锯齿模型和第四层原子是折模型。对这些重构表面的弛豫率(α)是:-0.034(对Cu),-0.069(对Pd),-0.079(对Ag),-0.117(对Au),-0.074(对Ni),-0.144(对Pt)和-0.147(对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