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两块带电导体的相互作用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杜浩 《大学物理》2002,21(11):3-10
导出了两块导体在给定电量,给定电势时和一块给定电量,另一块给定电势时,3种情况下的相互作用能公式,并从电磁场能量和导体有量两个角度来表示互作用能公式,指出带电导体之间的互作用能一般由电势能,导体带电状态改变做功和外电源提供的能量这3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
为清晰、透彻地理解静电学中涉及的各种能量的基本概念,本文从场的观点和电荷的观点分析讨论了该问题,并选择了几个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本文认识的合理性.依照场的观点,真空中两个体积足够小的电荷的静电场能量密度为:1/2ε0E21+1/2ε0E22+ε0E1·E2.其中,1/2ε0E21和1/2ε0E22分别为两个电荷单独存在时的电场能量密度,而交叉项ε0E1·E2则为两个电荷电场的相互作用能量密度;它们的空间积分分别为两个电荷单独存在时的静电场能量和两个电荷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而从电荷观点出发,此3个静电场的能量分别为两个电荷的固有能和彼此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势能.推广到有限体积的孤立带电导体以及带电导体系的情形,可知孤立带电导体的固有能就是其上所有无限小电荷元间的相互作用势能之和,而带电导体系的电场能也就是体系所包含的所有电荷元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经验Austin Model 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吡咯聚合物的中性态和带电态的几何结构性质.与中性态相比,带电态下其分子结构表现在C-C键长发生显著改变,单电荷掺杂导致极化子元激发;双电荷掺杂一般情况下产生双极化子,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两个分立的单极化子.掺杂4个电荷时,会在聚合物链中产生两个分立的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4.
静电学中的固有能、相互作用能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世彬 《大学物理》1993,12(9):9-14
本文用场能的观点定义了电荷系统的固有能与电荷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能,进而讨论了中性导体静电感应与线性介质极化中的能量问题,明确了两种运用功能原理求相互作用的作法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杨涛  何冬慧  张磬兰  马红孺 《物理学报》2005,54(12):5937-5942
用Poisson-Boltzmann方程,计算了在具有单价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均匀地带同号电荷的两无限大平行平板间的有效相互作用,以及用Derjaguin近似研究了边界对带电胶体球的影响.不考虑微离子相互作用时,两带电平板只有排斥作用,而且边界条件(面电荷密度)的改变对它们之间的有效相互作用影响不大.带电平板与带电胶体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类似规律. 关键词: Poisson-Boltzmann方程 Derjaguin近似 双电层 渗透压  相似文献   

6.
所谓"自然力",就是主宰宇宙间物质运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作用在一切物体(包括星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在带电(磁)物体之间的电磁力;以及作用在微观粒子之间的强力和弱力。表1给出了这四种自然力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7.
计算一般形状的均匀带电椭球的静电自能,该椭球是由非导体构成的.方法是把该椭球分割成无限多个与其共轴的、等偏心率的薄椭球壳,通过考虑各个薄椭球壳的自能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导出均匀带电椭球的静电自能公式.  相似文献   

8.
魏嵋 《物理实验》2004,24(8):24-24
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在求解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物体组(系统)问题的过程中,若能转换角度,从整体思维出发,巧妙地将相互作用的系统视为单个物体的话,动量定理也是适用的,这时系统所受外力的冲量之和等于系统内各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该方法能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9.
两个带电导体球问题的近似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大学研究生考题中常有关于带电导体球问题,如:求半径为a相距d的两个带电导体球间电容、相互作用能或作用力;或带电导体球与接地导体平板间电容或作用力;求二球形电极间电阻等。这类问题可以有很多变化,但解法相同。 例1:两半径为a相距d的带等量异号电荷的导体小球,d>>a,求其电容、相互作用能和作用力(准确到 的一次幂)。 分析:由于要准确到 的一次幂,两球间距不能视为无限大。如图1,设球A带正电,球B带负电,由于d>>a,作为零级近似,忽略两球间的静电感应。球外电位可简单地用位于A球球心点电荷q和位于B球球心的点电荷-q激发的电位迭加…  相似文献   

10.
郑金 《物理通报》2012,(10):55-57
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运动,若合外力为零,则相当于其中一个等效质量为m’=mM/m+M的物体与一个固定不动的物体在原相互作用力作用下的运动,把等效质量m’称为折合质量.当利用折合质量应用有关公式解题时,只有原相互作用力和时间不随参考系而改变,其余的位移、  相似文献   

11.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两相互作用物体(接触面光滑)的加速度这类题时,一般只从系统的受力分析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论,而忽略了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本文对两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用矢量法证明了物体间正压力对系统(由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及地球组成)作功的代数和为零,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此结论适用于求解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施感电荷与感应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熊建平  向京 《大学物理》2005,24(4):20-23
导出了将一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移到一组固定电荷的电场中时,施感电荷与导体上的感应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公式,并把所得的公式应用到电象法中,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用FT IR和元素分析方法表征了Eu(DBM) 3·Phen .对不同浓度的稀土络合物溶液和掺杂聚合物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结果发现在溶液和固体介质中都存在着溶质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自极化相互作用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有机配体的吸收光谱出现红移现象 ;稀土离子的对称性的变化 .自极化相互作用导致分子内的电荷分布变化 ,改变了激发态和基态间的能量 ,激发光谱出现红移 .在低浓度时 ,介质的性质对红移影响较大 ,高浓度时 ,介质的影响变小 .还讨论了各种因素对稀土掺杂体系的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连续分布电荷体系可分割为无穷多个电荷元,系统研究了电荷元的自能问题.利用均匀带电球体和均匀带电圆面的自能公式和夹逼定理,分两步严格证明了连续分布电荷体系电荷元的自能之和为零.第一步,证明自由电荷体系电荷元的自能之和为零;第二步,证明一般电荷体系电荷元的自能之和为零.因此,连续分布电荷体系的电场能就等于电荷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相似文献   

15.
将核子间的相互作用简化为核力键,从而根据核力键假设推导出结合能公式中[1]的体积能项与表面能项;并利用21H的结合能的实验值给出二者的系数值,从而使得结合能公式的参数个数减少了两个.  相似文献   

16.
对连接体间作用力问题的讨论周洪颖(安徽省轻工业学校合肥230051)在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把连接体(如图1和图2)中绳子分别对两物体的拉力T1和T2说成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发生的相互...  相似文献   

17.
1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是牛顿第三定律.该定律是这节课的内核,它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以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极性半导体膜中的束缚极化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秀清  肖景林 《发光学报》2006,27(6):843-848
采用线性组合算符法和幺正变换方法,研究极性晶体膜中束缚极化子的基态能量、自陷能随膜厚d的变化关系.得出束缚极化子的自陷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于电子-体LO声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Ee-LOtr)极化子效应;第二部分则是电子-SO声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后者又包含两部分,分别是电子与极性膜中两支表面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Ee-SOtr(+),Ee-SOtr(-)).通过对KCl半导体膜的数值计算表明,Ee-LOtr随膜厚d的增加而增加;但是Ee-SOtr、极化子的振动频率以及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总自陷能Ee-phtr随膜厚d的增加而减少,当膜厚大于5nm时,总自陷能Ee-phtr趋于一稳定值.另外,由于束缚势的存在,使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增大,这主要是由于束缚势的存在,使电子-声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极化子效应增大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去年第10期638页曾报道自旋极化原子氢(H↓)的研究进展,当时指出已能在实验室中获得一定数量的稳定的H(↓)气体,密度可达~10 17个原子·厘米-3. KaraH等[1]曾在理论上预见到原子中电子磁矩的偶极相互作用将导致自旋极化氢的三体复合.而三休复合的速率比两体弛豫引起的衰变  相似文献   

20.
薛春荣  马丽 《应用光学》2006,27(5):385-389
分析光场与高聚物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介绍高分子与小分子在光场作用下的极化过程。对在窄束光场作用下,高分子链极化后链上各处极化程度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指出对于高度拉伸的聚合物薄膜,电偶极子模型不适合准确解释高分子与光场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为此,采用符合实际的天线模型分析高分子天线与窄束光场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推导出天线模型高分子链上一小段的极化公式,并用离散变分方法——DVM(discrete variational method)计算一个高分子链的极化分布,验证了文中推导出的分式的合理性。最后,将极化分布看作是电流在天线上的分布,计算了天线的次级辐射在空间中的角分布,得到天线模型对电偶极子模型的修正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