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钼酸盐封闭后处理的热镀锌钢板硅烷膜的耐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增强硅烷膜的耐蚀性, 将硅烷化热镀锌钢板用钼酸盐溶液进行封闭后处理, 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性盐雾(NSS)实验、盐水全浸实验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所得复合膜层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能. 结果表明: 经钼酸盐溶液封闭处理后, 硅烷膜的孔隙被填充, 在锌层表面形成了由硅烷膜和钼酸盐转化膜构成的连续完整致密的复合膜; 复合膜的耐蚀性能明显提高, 且与钼酸盐溶液的封闭时间有关, 封闭60 s时所形成的复合膜的耐蚀性最佳. 在5%(w, 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 硅烷化热镀锌钢板经钼酸盐溶液封闭处理后, 同时抑制了腐蚀过程中的阳极和阴极反应, 但主要是抑制阴极反应, 导致腐蚀电流密度明显减小, 发挥了单一硅烷膜和单一钼酸盐转化膜腐蚀防护的协同效应, 腐蚀防护效率高达99.1%; 随浸泡时间延长, 试样低频扩散阻抗先增大后减小, 表明膜层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 其耐蚀性优于常规铬酸盐钝化膜.  相似文献   

2.
锌镀层表面有机膦合钼聚多酸盐转化膜的研究王济奎方景礼(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南京210009)(南京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南京)关键词锌镀层,有机膦合钼聚多酸盐,转化膜钼酸盐和1-羟基乙-1,1二膦酸(HEDP,)均为被膜型缓蚀剂,可用于金属表面的钝化处...  相似文献   

3.
非晶态Fe-W合金镀层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Fe-W非晶态镀层在铬酸盐钝化液中进行化学钝化与电化学钝化,使之形成含铬钝化膜。阳极极化曲线说明,钝化后镀层的孔蚀电位向正向移动了约1.68V;Fe-W非晶镀层在氯化钠溶液中浸泡近1h表面发生严重腐蚀,而经钝化处理的镀层浸泡1个月,表面无变化,仍具有金属光泽。  相似文献   

4.
辉光放电光谱法分析镀锌钢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利用辉光放电光谱法分析不同种类的热镀锌板和电镀锌板的镀层定量分析;在锌铁合金化热镀锌板上界面定量计算方法的设计;锌铁合金化热镀锌板表面问题的发现。试验结果表明,辉光放电光谱法是配合镀锌板产品质量控制、研究开发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5.
非晶态Fe—W合金镀层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Fe-W非晶态镀层在铬酸盐钝化液中进行化学钝化与电化学钝化,使之形成含多种钝化膜。阳极极化曲线说明,反镀层的孔蚀电位向正向移动了1.68F;Fe-W非晶镀层在氯化钠溶液中浸泡近1h表面发生严重腐蚀,而经钝化处理的镀层浸泡1个月,表面无变化,仍具有金属光泽。  相似文献   

6.
镀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防锈方法,目前正向锌铁合金镀层板、锌铝合金镀层板和铝锌合金镀层板方向发展。镀锌及镀铝锌板质量的关键在于镀层厚度和镀层中合金元素含量。镀层厚度的测定已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GB/T13825-1992《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的质量测定称量法》和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  相似文献   

7.
在锌镀层材料表面,磷钼矾(P-Mo-V)三元杂多酸盐具有较好的配位能力,获得了多种具有金属光泽的不溶性彩色配合物膜,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装饰效果。加速化学和电化学腐蚀实验(LSV)研究结果表明,Na6(PMo9V3O40).xH2O与锌镀层材料表面反应时,形成的一种新型金黄色杂多酸盐配合物膜(P-Mo-V金黄色配合物膜)的耐蚀性最佳。XPS和AES分析表明,P-Mo-V金黄色配合物膜层中Mo在膜表面的价态为 6,而在膜内层则以 6、 4价共存,其它元素的价态分别为Zn( 2),P( 5),V( 5),从其AES深度剥蚀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膜的组成分别为Zn 19.7%,Mo 29.3%,V 21.2%,P 16.1%,O 13.5%;膜层的厚度约为160 nm。  相似文献   

8.
镀铝锌钢板的防锈能力一般为传统镀锌钢板的四倍以上。生产厂家要求将样品完全溶出其表面镀层铝锌等合金,同时最大限度地不溶出基钢,并测定溶出镀层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锈钢钝化膜与过钝化膜的性质,本文对比研究了在不同电位下极化处理后304不锈钢样品的点蚀及表面膜性质,发现空白对照组样品的点蚀电位和1.1 V过钝化处理后样品的点蚀电位相近,而0.5 V钝化处理后样品的点蚀电位较高. 扫描Kelvin探针(SKP)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现象.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样品表面只呈现一般样品抛光后形貌;0.5 V钝化处理后的样品表面被颗粒状钝化膜所覆盖,该膜层决定了样品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而1.1 V过钝化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出现裂缝,导致不锈钢基体继续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可能成为过钝化膜保护性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氢呋喃对金属锂电极进行预处理, 以减少电极表面杂质和吡咯化锂钝化膜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从而提高电极表面钝化膜的致密性和电极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四氢呋喃对金属锂电极预处理后, 电极表面杂质显著减少, 能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更加均匀而致密的吡咯化锂钝化膜. 该钝化膜使得电极界面阻抗降低, 界面稳定, 金属锂溶解沉积过程的可逆性增加. 金属锂呈“海绵”状均匀沉积, 有效抑制或减少了锂枝晶或“死锂”的产生, 提高了金属锂的循环效率.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镀锌钢板镀层(包括锌层、锌铁合金层、钝化层、磷化层和耐指纹层等)的质量。详细叙述了用于上述各层测定所需的系列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分别通过对各不同层的特征组分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并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分别得到各不同层的单位面积质量(g·m-2)。根据测定各不同组分时谱线荧光强度的强弱,选择不同的测量时间,试验选择直径为30 mm的测量面积。采用与样品相同类型的标准样品作校准曲线,重复10次测定6种镀层样品,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10%~0.32%之间。各镀层的测定值与重量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测定值相比,经t-检验法验证(α=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690 合金作为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一种关键材料, 其在碱性环境下还原态硫导致的钝化膜的腐蚀退化是引发应力腐蚀开裂的关键原因之一. 本文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 结合扫描电镜(SEM)、俄歇能谱(AES)、二次离子飞行时间质谱(ToF-SIMS)研究了690合金在300 ℃模拟碱性水化学中的腐蚀行为, 并分析了硫代硫酸根与硫酸根对钝化膜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300 ℃碱性溶液中690合金表面钝化膜为外层的多孔层与内层的紧密层组成的双层结构, 所加入的硫酸盐种类对690合金的耐蚀性有较大影响; 硫代硫酸根使690合金钝化电流密度增加, 过钝化电位降低, 即钝化膜的耐蚀性降低; 此外, 硫代硫酸根使钝化膜中的Cr含量降低而Ni 含量提高, 硫代硫酸根会在合金表面电化学还原成为更低价态的硫进入钝化膜, 使钝化膜中的硫化物增多也是导致钝化膜防护性能变差的原因; 而硫酸根与钝化膜的作用较弱, 对钝化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焦磷酸盐电镀铜初始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绍彬  商士波  冯丽婷 《电化学》2005,11(2):228-231
应用恒电流法研究了铁基体上焦磷酸盐电镀铜电位时间变化类型与镀层结合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临界起始电流密度(DKC)概念.当起始工作电流DKI大于DKC时,铁电极首先被极化至铁表面的活化电位,即基体表面被活化,随后极化至铜的析出电位,使铜层沉积在活化的铁基体表面上,形成具有良好结合强度的铜镀层.反之,如DKI小于DKC,则铜层只能在"钝化"的含氧层表面上析出,得到的镀层结合强度很差.由氩离子溅射深度刻蚀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出结合强度差的镀层和基体间界面含氧层的存在.调整工艺条件,优化了焦磷酸盐直接镀铜工艺,可降低工艺的DKC,得到与铁基体具有良好结合强度的电镀层.  相似文献   

14.
镧和铈钝化镀锌钢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镧盐和铈盐钝化镀锌钢板,通过醋酸铅点滴,失重,中性盐雾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实验检测试样耐腐蚀性能.实验结果显示镧盐和铈盐钝化试样的耐黑变时间分别为70和44 s;腐蚀速率为1.9979×10-3g·m-3·h-1和3.6523×10-3g·m-2·h-1;抗白锈时间为54和46 h;阻抗值大幅提高;实验结果表明镧盐和铈盐钝化处理能大幅度提高试样耐腐蚀性,镧盐转化膜相对于铈盐转化膜更耐腐蚀.清漆划格实验表明清漆在稀土钝化后的试样表面附着力良好;原子力扫描结果显示稀土转化膜由大量不定型的固体颗粒不均匀沉积而成;EDS检测结果表明镧盐转化膜由O,Fe,Zn和La组成,铈盐转化膜由O,Fe,Zn和Ce组成.  相似文献   

15.
<正>磷化是汽车工业涂装工艺常用的处理技术。电镀锌钢板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本工作主要针对锌锰系磷化体系所磷化的镀锌钢板进行研究。锌锰系磷化液为锌-锰-镍三元磷化剂,多含有锌、磷、锰、镍等,其中某些元素在成膜后成为磷化膜的主要成分[1],含量较高的为磷、锌两种元素。磷化膜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是衡量磷化膜质量的重要指标[2]。因此,研究电镀锌钢板磷化膜中磷、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钝化膜耐蚀性与半导体特性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钝化膜半导体特性等电化学测量,研究了经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的不锈钢钝化膜在0.5 mol•L-1 NaCl溶液中耐蚀性能与其半导体特性的关系,进一步探索电化学改性处理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机理. 结果表明,不锈钢钝化膜在负于平带电位范围表现为p型半导体,在高于平带电位范围表现为n型半导体,这主要与组成钝化膜的Fe和Cr氧化物半导体性质有关. 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不锈钢钝化膜比较,发现经过电化学阳极氧化后不锈钢钝化膜具有较低的施主与受主浓度,平带电位负移,说明阴离子在钝化膜表面发生吸附. 低的施主与受主浓度及钝化膜表面负电荷的增强,可有效排斥侵蚀性Cl在钝化膜表面的特性吸附,有利于提高不锈钢的耐局部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循环伏安法结合原位拉曼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烟酸在铁钝化膜层表面的吸附行为归因于其具有形成稳定膜层复合物的性能,烟酸将间隙离子FeⅡ转化为稳定的晶格离子FeⅢ,从而降低铁钝化膜的溶解性.旋转电极电化学晶体微天平的分析结果表明烟酸在活化态和钝化态铁表面的吸附行为遵循LangmuirFreundlich热力学规律,并由此计算出过程中的吸附常数、标准自由能和非均质分布常数.研究认为有机分子在钝化膜表面为化学型吸附,可导致钝化膜破坏的间隙离子被烟酸固定在八面体空位晶格中形成稳定晶型结构,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 FTIR)分析对结论进行了再次验证.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H_4SiMo_(12)O_(40)、H_3PW_(12)O_(40)、H_4SiW_(12)O_(40)、H_3PMo_(12)O_(40)及铬酸盐对镀锌层钝化效果。H_3PMo_(12)O_(40)钝化的最佳条件为:H_3PMo_(12)O_(40)5g/L,pH 1.1,钝化时间35秒,温度15℃,空留时间10秒,封闭温度100℃(水)。经扫描电镜、XPS、AES、IR和Raman光谱等测定,表明在锌表面形成了一种含有P、Mo、O及Zn的耐蚀性膜。其中钼以Mo(Ⅵ)、Mo(Ⅴ)和Mo(Ⅳ)存在,P/Mo比为1:3.0。推测锌表面形成了一种形如Zn_x(PMo_3)_rO_z/ZnO/Zn的复杂钝化膜。  相似文献   

19.
对用化学法测定锌铁合金钢板镀层铁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了该方法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分析锌铁合金钢板镀层中铁质量的不确定度和分析锌铁合金钢板镀层质量的不确定度,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经合成得标准不确定度为0.21%,扩展不确定度为0.42%(k=2).  相似文献   

20.
通过钛盐与磷酸盐体系复配的方法,在镀锡层表面得到了一种钛-磷复合体系钝化膜.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盐雾试验、Tafel极化曲线和EIS交流阻抗谱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所得钝化膜的表面形貌、组成与耐蚀性能. 结果表明,得到的钝化膜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为Ti3(PO4)4nH2O和TiO2,在镀锡层表面结晶细致并有封孔的作用,因此有很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