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力学与实践》1981,3(3):80-80
力学名词"振动"和"震动","振"和"震"的涵义有联系,有区别,已成惯例.震从雨,雨即雷雨,显然是大自然的震动.如地震,从未有人写"地振"的.振从,源于两手相击,振动作声,显然是人为的振动.如机械振动,一般也不写"机械震动".这是"振"与"震"二字相区别的一面,二者也有共通的一面.如"威振天下"也可写成"威震天下".这只是说在某一方面是共通的,但不能绝对化为全面共通.图书报刊的编辑人和审稿人对此二字较为注意,一向按上述惯例审校稿件.但近年来,某些人不按此惯例选 ...  相似文献   

2.
《力学与实践》2018,40(1):73
二自由度系统的动力消振器是振动力学课程中讲述多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的典型例题.本文讨论阻尼器的存在对消振器工作原理的影响,以及被消振对象的残余振动和阻尼器的振动振幅与阻尼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二自由度系统的动力消振器是振动力学课程中讲述多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的典型例题.本文讨论阻尼器的存在对消振器工作原理的影响,以及被消振对象的残余振动和阻尼器的振动振幅与阻尼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答325.解答:门不妨设初始条件为X田二X。刘0)=0(1)那么系统。E十几sgnx+ex二0(2)的第一谐波解为x=alCOS。t(3)显然有。-,。。。。(,E)。。把周期函数人t)=sgn(alcos。t)展开成Fourier级a将(3)式、仰式代人出式(仅取k二0),由谐波平衡法得到此系统自由振动第一谐波的振格al与其频率。间的关系(n)当。=c=1;尼二。,x仰二0.5,i()=0时,方程(2)的时程曲线和相平面图如图别旬和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振相A=0.5,周期T。21由公式(7)得到的第一谐波周期答326解:首先,我们估计一下背景资料中所…  相似文献   

5.
动力吸振器作为一种振动控制单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程场合,但传统的线性吸振器只能实现窄带振动控制.文章在线性吸振器的基础上引入对称水平弹簧构建线性刚度与非线性刚度相结合的组合刚度非线性吸振器,以提升吸振器的吸振性能.考虑实际工程中可能的安装方式,分别建立水平弹簧接地安装和不接地安装的组合刚度非线性吸振器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结合弧长延拓法解析求解动力学响应,并与数值结果相互验证,证明了求解结果的准确性.随后分析比较两种组合刚度非线性吸振器与线性吸振器以及非线性能量阱之间的吸振性能,发现水平弹簧接地安装类型的组合刚度非线性吸振器在保留线性吸振器优势的同时又改善其吸振频带窄的缺点,且与非线性能量阱相比在主共振频率附近的较宽频内吸振性能更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平弹簧参数以及吸振器阻尼对主结构振动幅频响应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观察分析主结构幅频响应曲线不稳定区内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设计参数能够使得主结构振动峰值较低的同时,频响曲线不稳定运动区域的范围也较小.  相似文献   

6.
黄毅 《力学与实践》1999,21(3):79-79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振动力学》,是经教育部工程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出版的.该书的首位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延柱教授.《振动力学》第一个显著特色是在内容体系编排上将线性振动和非线性融为一体.为教学上便于接受,在基本部分内仅用直观的定性分析方法(如相平面法)和简单的近似解析方法(如谐波平衡法)讨论非线性振动.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两章统一处理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将前者作为后者的特例,自激振动一章着重从物理概念上说明非线性现象.多自由度系统…  相似文献   

7.
陈立群 《力学与实践》2012,34(2):104-104
"大众力学丛书"又添新书,刘延柱教授著述的《趣味振动力学》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书对振动力学这门应用广泛的力学分支学科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述,使读者对振动力学的全貌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设备的抗震动试验是建立在以环境为主体的基础上的,即为了了解设备的抗震性能,一般是在实验室内使设备经受按一定准则(如反应谱理论、最不利反应理论等)模拟某个具体环境的震动.这种试验方法对具体使用环境的针对性很强,便于设备在该具体环境中的应用.但原则上说来,这种试验方法不是属于寻求设备抗震动的固有特性.满足某一具体环境试验的设 ...  相似文献   

9.
时滞动力吸振器对谐波激励有着良好的减振控制效果,但对随机激励的减振控制效果却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时滞动力吸振器对随机激励的减振控制效果与被动吸振器几乎相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变参数时滞减振控制方法.在原有时滞减振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将时滞增益系数由定值形式变为时间函数形式,然后通过时变优化得到多组时滞控制参数并使其以一定时间周期循环作用于减振控制过程,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改善了时滞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最后以二自由度时滞动力吸振器减振模型为例,以主系统的振动响应为仿真对象,运用精细积分法求解了具有时变时滞参数的时滞动力学方程,以此得到了在谐波激励和随机激励作用下主系统振动的时域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变参数时滞动力吸振器的控制下,主系统无论是受谐波激励作用还是受随机激励作用,其振动位移、振动速度和振动加速度均比在定值参数时滞动力吸振器控制下时有大幅的减小,时滞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隋鹏  申永军  杨绍普 《力学学报》2021,53(5):1412-1422
大多数机械振动属于有害振动, 不仅会产生噪声还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 接地刚度和惯容这两种器件均能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 在振动控制领域中有着良好的效果. 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仅着眼于单一元件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而此类吸振器逐渐难以满足设备对振动控制需求的增长. 在Voigt型动力吸振器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含有惯容和接地刚度的新型动力吸振器模型, 详细研究了该模型的最优设计参数, 推导出最优设计公式的解析解. 首先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起二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计算出系统解析解, 发现系统存在3个与阻尼比无关的固定点, 利用固定点理论得到了动力吸振器的最优频率比. 为保证系统稳定性, 筛选最优接地刚度比时, 发现不恰当的惯容系数会导致系统产生失稳现象, 进而推导出惯容最佳工作范围, 最终得到了最优接地刚度比和近似最优阻尼比. 分析了惯容系数取值在最佳范围以外时系统的工作情况, 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的建议. 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推导得到解析解的正确性. 与多种已有的动力吸振器在简谐激励和随机激励的工况下进行对比, 说明了该模型能够大幅降低主系统振幅, 拓宽减振频带, 为设计新型吸振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间距比为1.2和雷诺数为100的串列三圆柱涡激振动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在某个折合流速之后,三圆柱的响应均呈现为随着折合流速增大而增大的弛振现象,平衡位置偏移、低频振动以及旋涡脱落与圆柱运动之间的时机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弛振现象的出现.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串列三圆柱的弛振现象仅出现在质量比不大于2.0和雷诺数不大于100的工况下.当质量比较大时,串列三圆柱的平衡位置固定不变,且圆柱的振动不规律,使得旋涡脱落与圆柱运动的时机处于变化之中.当雷诺数较高时,最上游圆柱的平衡位置在折合流速较大时回到初始位置,不再参与对圆柱振动的调节,使得圆柱的振动响应不再规律,旋涡脱落与圆柱运动的时机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陈威霖  及春宁  许栋 《力学学报》2018,50(4):766-775
对间距比为1.2和雷诺数为100的串列三圆柱涡激振动进行数值模拟, 发现在某个折合流速之后, 三圆柱的响应均呈现为随着折合流速增大而增大的弛振现象, 平衡位置偏移、低频振动以及旋涡脱落与圆柱运动之间的时机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弛振现象的出现.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串列三圆柱的弛振现象仅出现在质量比不大于2.0和雷诺数不大于100的工况下. 当质量比较大时, 串列三圆柱的平衡位置固定不变, 且圆柱的振动不规律, 使得旋涡脱落与圆柱运动的时机处于变化之中. 当雷诺数较高时, 最上游圆柱的平衡位置在折合流速较大时回到初始位置, 不再参与对圆柱振动的调节, 使得圆柱的振动响应不再规律, 旋涡脱落与圆柱运动的时机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万洪林  李向红  申永军  王艳丽 《力学学报》2022,54(11):3136-3146
两尺度耦合的Duffing系统存在复杂振动, 此类振动具有振幅大、频率高的特点, 对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 研究了线性动力吸振器对低频参数激励下Duffing系统的振动控制问题, 通过对比耦合动力吸振器前后系统的时间历程图、相图, 发现加入动力吸振器后系统会由单一振动模式转变为混合振动模式(簇发振动), 振动幅值明显减小, 尤其对高频振动部分抑制明显. 利用快慢分析法, 当参数激励为慢变过程时得到相应的自治系统, 并发现自治系统稳定性与分岔行为对非自治系统振动响应具有明显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耦合动力吸振器前后自治系统均发生叉形分岔, 但是加入吸振器后自治系统稳定性发生变化, 稳定中心变为渐进稳定的焦点, 稳定平衡线对非自治系统轨线的吸引力增强, 使得响应振动幅值减小; 另外轨线在不同吸引子之间的跳跃次数减少, 也是导致响应振动幅值减小的另一个原因. 通过对参数激励的相关参数减振效果分析, 发现加入的动力吸振器在较大的振动幅值和频率范围内都能起到抑制系统振动的作用. 为两尺度系统耦合线性动力吸振器减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二、磨损 一般来说,磨损是人们所不希望产生的。例如,机械配合的松动、电车导电弓电刷的失效等都是由磨损引起的不良结果。可是,有些情况下没有磨损又不行。如我们用铅笔或粉笔写字时,适当的磨损就变得相当重要了。此外,如望远镜片、块规等的精磨加工也都是磨损现象积极利用的例子。可见,磨损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时滞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艳影  徐鉴 《力学学报》2008,40(1):98-106
对一个带有时滞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两自由度结构,采用多尺度法研究了时滞非线性动力吸振器对主系统的减振性能,得到了主系统的振幅-时滞响应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对时滞非线性动力吸振器,可以通过调节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控制主系统的振动. 研究还发现,对确定的反馈增益系数,可以存在时滞的一些调节区域,时滞非线性动力吸振器可以减小主系统的振动. 并且在时滞的这些可调区域里,存在一个``最大减振点'对应这一反馈增益系数下主系统振幅的最小值.对不同的反馈增益系数,``最大减振点'对应的主系统的振幅也不同.因此能够找到一组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量的最佳值,最大程度地减小主系统的振动.研究结果表明,当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量调到最佳值时,主系统的振动较无时滞非线性动力吸振器可以减少90{\%}左右, 数值模拟也证实了解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吴昊骏  龚敏 《爆炸与冲击》2019,39(2):148-158
计算多段微差起爆合成振速对城市隧道低振速爆破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普通雷管实际每段都有延时误差,这些误差对低振速指标下微差合成振动影响不能忽略,但各段延时范围将形成海量的多孔微差合成振动曲线导致难以计算。为解决这一问题,将现场单孔爆破曲线作为震源波形,利用傅里叶级数拟合曲线,根据实测各段雷管延时范围特点,采用多级循环嵌套的逻辑语言编写MATLAB计算程序,成功获取8段微差爆破全部可能的合成振动曲线;分析了同段延时误差、不同段之间延时误差对爆破合成振动的影响;以计算合成振动曲线和实测爆破振动曲线对比判定第二临空面形成时间;计算其形成前各段延时范围内所有可能振动曲线后,选择峰值振速不超标的最大药量为设计掏槽药量。在某隧道工程应用表明:第二临空面出现在60ms,在1.0kg设计药量下最大计算合成振速0.62cm/s,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李银山编著((Maple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颇为有感.特捉笔介绍如下.这是一本高等院校工科用理论力学基础教材,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为6篇25章.前4篇分别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分析力学.第5篇题为"专题"篇,分别讲述"质点的振动"、"非惯性系中的质点动力学"、"碰撞"、"变质量动力学"和"多自由度系统的线性振动";第6篇题为"高级应用",分别讲述"平面三体问题"、"人造地球卫星"、"陀螺"以及"非线性振动、分岔和混沌".  相似文献   

18.
斜拉索模态试验参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模态分析是斜拉桥索力测试中广泛应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之一是采取合理的试验方案获取可靠的响应信号以识别出正确的索振动频率。本文通过试验,详细讨论了斜拉索模态测试中若干试验参数,如激振类型、激振位置、传感器位置以及频率分辨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比较环境激励与锤击激励的效果,验证了环境激励的方法也可以准确识别索的频率;最后给出了较为合理的斜拉索模态试验方案,用该方案确定的索力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不超过 1. 5%。  相似文献   

19.
在三维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基础上使用动网格方法,通过求解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数值研究了低速流速下(2.5m/s~15m/s)气体绕流微细三角钝体的耦合动态特性及涡激振动特性,得到了运动微细三角柱的升力系数、涡脱频率和振动振幅。观测到了微细三角柱的"锁振"和"拍"现象。接着计算了相同流场条件下的相同尺寸二维三角柱双向流固耦合涡激振动,并将结果与文献及本文中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发现,三维模型的升力系数的平均幅值、涡脱频率和斯特劳哈尔数较之本文及文献中的二维数值模型较小。  相似文献   

20.
气泡运动与舰船设备冲击振动关系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爆炸对舰船的影响研究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由于水下爆炸和舰船动态响应的复杂性,对舰船水下爆炸动响应的认识的深刻程度主要来自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的分析.而试验数据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取决于品质优良的传感器及高速度和高精度记录器的问世和进步.由于水下爆炸冲击波和二次压力波早已经在水下爆炸试验测量中被发现,因此,在舰船和设备水下爆炸动响应的理论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只将药包水下爆炸的冲击波作为主要外力,有时也考虑二次压力波的作用.也有人在研究中发现,气泡的运动有时对于舰船设备的运动是重要的.我们于1995年在浮动冲击平台水下爆炸试验中发现"水下爆炸气泡膨胀产生的滞后流是使安装频率为数十赫兹的舰船设备产生冲击振动的主要能源".近年来,发表的水下爆炸气泡运动的研究文献增多,但是,基本没有涉及气泡运动与舰船设备冲击振动的关系.在2003年的圆筒模型水下爆炸试验研究中,我们换了一种角度,用更加简明有力的证据,验证了上述结论.显然,这一发现不仅对于建立正确的理论计算力学模型有重要作用,甚至对于舰船防护的研究乃至水中兵器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