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列是高考数学中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也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点之一,其概念、性质及反映的思想方法一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数列(包括数列的极限)部分主要有以下热点: 相似文献
2.
考试内容:数列的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递推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相似文献
3.
对2022年高考中的数列试题进行剖析,归纳典型问题,总结解题思想方法,给出对高考数列复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先给出2021年高考北京卷椭圆解答题的解答,并将问题拓展到一般的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中,得到了一组性质. 相似文献
6.
1 高考回顾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它既具有函数特征 ,又能构成独特的递推关系 ,使得它既与中学数学其他部分知识如 :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二项式定理等有较紧密的联系 ,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因此它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试题往往综合性强、难度大 ,承载着考察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建模、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 .从近几年试题来看 ,数列部分内容的分值约占总分的 12 %左右 ,大多为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 ,一道解答题 .而…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14.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数列、极限和数学归纳法始终占有比较大的比重,2007年全国高考19套(37份)数学试卷中,涉及这部分内容的题目共70道(小题34道,大题36道),分值平均占卷面总分的12%左右,大大超过了课时所占比重(仅约8%).小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极限,大题则突出对递推思想、归纳方法、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常考的知识点有: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性质,递推数列,数列极限的定义,两个重要极限,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各项和公式,数学归纳法.此外,函数方程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归纳与转化思想、递推方法等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19)题一道理想的高考数学试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 :形式简洁 ,内涵隽永 ,难度适中 .前两个特点讲的是美学标准 ,反映数学科学的特征 ,第三个特点讲的是实用标准 ,是高考选择功能的要求 .下面围绕三个特点浅析 2 0 0 0年数学高考试卷中一道有关函数的大题 .为讨论方便 ,引述原题为下 :设函数 f(x) =x2 1 -ax ,其中a>0 .(Ⅰ )解不等式 f(x) ≤ 1(Ⅱ )求a的取值范围 ,使函数在 [0 , ∞ )上是单调函数 .先谈试题形式 .这道题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清爽” :函数形式自然简明 ,文字叙述一目了然 .这就是美感 .在纯粹数学领域 ,美学标准是…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和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数列一直是创新改革题型的“试验田”,本文给出k阶差分数列,结合典型例题加以剖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审视近两年上海高考试题中有关数列的题型,深感命题背景灵动新颖、推陈出新,创新力度不断增强,指明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我们不妨从分析高考真题开始.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高考数学 (理 )的压轴题是 :设数列 {an}满足an + 1=a2 n-nan+ 1 ,n =1 ,2 ,3,… .1 )当a1=2时 ,求a2 ,a3 ,a4,并由此猜出an 的一个通项公式 ;2 )当a1≥ 3时 ,证明对所有的n≥ 1 ,有①an≥n + 2 ;② 11 +a1+ 11 +a2 +… + 11 +an≤12 .这是以数列和不等式知识为载体 ,考查猜想、归纳、迭代、递推、放缩、推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道题 .1 )及 2 )之①不难解决 ,2 )之②难倒了不少考生 ,拉开了档次 .从试题制作的背景看 ,该题出自于高校老师之手 .从级数的观点看 ,2 )之②意指正项级数∑∞i=11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20年高考全国卷中的导数压轴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试题的解法和评析,总结了题型规律和解题策略,提出了对导数大题的复习备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试题中,数列是必考内容.数列一般与方程、函数、不等式、导数、圆锥曲线等知识综合.常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综合考查应用意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呈现出综合性强、立意新、角度新、难度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复习数列时,应对往年的高考题进行精心研究,挑选其中的精品给学生,引导他们对习题归类,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新题的背景知识进行比较、归类,突出重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脑海中编成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进行探究与解题思想归类.对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启迪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