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低过热度浇注和电磁搅拌技术制备半固态A356-Ce铝合金浆料。探讨了电磁搅拌频率对半固态初生α相形貌和Ce在凝固组织中的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固态A356-Ce合金浆料的制备过程中,电磁搅拌频率对半固态初生相的形貌以及Ce的分布影响很大,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制备半固态A356-Ce铝合金浆料的合适工艺参数,即在浇注温度为620℃,保温温度590℃,保温时间为10 min,稀土添加量为0.4%,搅拌时间为15s的条件下,搅拌频率为30 Hz的晶粒细化效果最佳,其平均形状因子为0.80,平均等级圆直径为76.1μm,稀土分布也更均匀。 相似文献
2.
钇对2024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定量金相、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钇(0~0.35 wt%)对2024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钇的加入可显著细化2024合金的铸态组织;钇加入2024合金中可形成YAl_3、MnYAl_8等稀土化合物。在加钇的2024合金中,没有发现粗大的块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钇对2618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X射线,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2618合金中的组织与相结构,并研究了元素钆在2618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钆元素在铝合金中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钆对合金中的铸态组织及Al9FeNi仃形态没有影响。由于微量钆的加入,降低了铜与镁在2618合金中的固溶量,减少了时效析出相A2CuMg数量,从而降低2618合金的室温强度帮在250℃的高温瞬时强度;但由于微量钆减少了铜与镁在2618合金中的扩散速度,延缓了时效机的粗化,并由于第二相数量的增多,因此提高了2618合金在250℃经100h高温热暴露后的高温瞬时强度。 相似文献
4.
5.
6.
微量铒对LF3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析研究了LF3铝合金中添加0.3%Er后的合金铸态及均匀化退火态的组织。结果表明:微量铒的加入可显著细化LF3铝合金的铸态组织,使其枝晶网胞尺寸明显减小,网胞间共晶化合物也更稀薄;同时,使第二相化合物更细小,分布也更均匀;微量铒的加入可形成Al3Er稀土化合物,没有发现粗大的块状化合物。其机制是由于生成了LI2型结构的,在晶体结构和点阵常数上都与Al基体(面心立方,a=0.405nm)相似的Al3Er稀土化合物,起到非均质形核核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稀土对锡铅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稀土含量地锡铅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发现稀土的加入使片间距减小,片支断续、不规稀土量增加使结晶组织向胞晶转变,且凝固过程中由于稀土的“亲Sn”作用,使锡铅共晶点偏移,促进初生富铅相生成,出现亚共晶生长层;稀土化合物对锡铅的凝固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钪变质处理对A356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稀土学报》2016,(3)
采用稀土Sc对A356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研究了Sc对A356合金的初生α相和共晶硅形态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c在铝熔体中生成Al3Sc可以作为α-Al的非自发形核的核心,显著细化A356合金中的初生α相,由粗大的树枝晶形态变为细小的短枝晶和圆整的颗粒状形态,同时,Sc对共晶硅也具有显著的变质作用,使其由粗大的针片状变为细小的纤维状和蠕点状。当Sc的加入量为0.2%(质量分数)时,对A356合金中初生α相的细化作用和对共晶硅的变质作用即可达到最佳的效果,合金的铸态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23.7%和58.1%,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Sc的加入量,对进一步改善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铈对锂铝合金阳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在锂铝合金阳极中添加 0 5%~ 1 5% (质量分数 )铈 ,可增大电池的放电容量和电压 ,改善锂铝合金阳极的表面形貌。添加铈的多孔锂铝合金阳极具有理想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Al-In-Zn-Sn合金的基础上,掺入Ce形成合金样品,将样品进行重熔与磁场凝固处理制成研究电极,通过SEM对其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在4 mo.lL-1的KOH溶液中进行阳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恒流放电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磁场凝固处理能够提高Al-In-Zn-Sn-Ce合金的腐蚀电位,减小阳极材料的阻抗,改善阳极的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1.
稀土对镁-铝合金抗热裂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稀土(0.1%~1.2%,质量分数)对Mg-Al合金抗热裂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 往Mg-Al合金中添加稀土后,合金的抗热裂性能显著下降,其原因可归为: 稀土引起了Mg-Al合金晶粒粗化,使得热裂纹萌生所需的断裂应变降低;稀土减少了Mg-Al合金中的共晶组织,缩短了枝晶通道保持开通的时间,不利于合金进行补缩;而且稀土还提高了共晶反应的温度,使得凝固后期枝晶间液膜的强度有所下降;当α-Mg枝晶连成骨架时,分布在枝晶间的Al11RE3相容易堵塞枝晶通道,增加了合金补缩的难度;Al11RE3相与α-Mg基体的凝固收缩率不同,容易产生凝固收缩应力,促进热裂纹的萌生. 相似文献
12.
P+Sr+Ce复合变质对高硅耐热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Al-21Si-1.5Cu-1.5Ni-2.5Fe-0.5Mg合金P Sr Ce复合变质。正交实验表明变质剂的最佳加入量(质量分数)为:2%(CaH2PO4 2CaSO4) 0.2%Sr 0.2?,可一次细化初晶硅与共晶硅,并改善富铁相形态。X射线衍射分析与能谱分析表明,未变质合金中的针状富铁相为Al9FeSi3,复合变质使粗大针状富铁相消失,生成鱼骨状富铈富铁相Al8CeFe4。在最佳变质条件下,室温抗拉强度与300℃瞬时抗拉强度均比未变质合金提高约30%,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拉伸断口由脆性的沿晶断裂变为混合断口,断口中有大量韧窝存在。 相似文献
13.
14.
5A66铝合金光谱分析标准样品的制备和定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5A66铝合金光谱分析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数据处理及定值结果,在制备过程中,采用自制专用中间合金,分步调整化学成分等先进工艺技术,保证了制备的标准样品成分均匀,采用极差法进行均匀性检测,多家协同定值,定值准确。 相似文献
15.
钐掺杂对锰锌铁氧体微波电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相法合成了钐掺杂的锰锌铁氧体Mn0.3Zn0.7Fe2-xSmxO4,(x=0,0.01,0.02,0.04,0.06),通过XRD对合成粉末进行了晶体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当x≤0.02时,制得的粉体为相对较纯的尖品石型铁氧体.稀土掺杂锰锌铁氧体的晶格常数随着掺钐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使用Agilent8722ET网络分析仪在2~18 GHz的频率范围内对其微波电磁特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当掺钐量为0.02时,在9~18 GHz的频率范围内电磁参数ε'和ε"稍有增加,ε"最大值出现的位置移向低频.μ"和μ'峰值均大大增加,最大值分别达到6.2和5.5,该掺钐晕下微波电磁性能最佳.利用微波电磁理论分析了电磁参数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析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添加不同含量Y的AZ9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Y后,合金中有稀土相Al4MgY生成,并显著细化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合金微观组织由典型的枝晶组织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当Y含量达到1.52%时,合金组织的细化程度最大;Y的加入,减少了合金中的-βMg17Al12相,并使β相断续、弥散,同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提高,在3.5%NaCl水溶液腐蚀实验中,稀土含量为1.52%Y的合金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18.
钇,铈对低铪镍基K444返回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Y,Ce对含铪(Hf)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444返回料(添加50%返回料)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Y,Ce(Y<0.03%,Ce<0.015%(质量分数))添加到返回料合金后,一方面,Y,Ce具有去除N,O等有害杂质的作用,使O含量由15×10~(-6)降低到8×10~(-6),N含量由35×10~(-6)降低到18×10~(-6),从而使返回料合金得到净化.另一方面,Y,Ce细化了枝晶组织,减少了共晶和大块状碳化物数量,并且强化了晶界.和未加Y,Ce的返回料合金相比.添加Y,Ce使返回料合金室温拉伸强度提高约100 MPa,塑性提高近一倍;使900℃的高温瞬时拉伸性能波动较为平稳,塑性提高近一倍.添加Y,Ce还可以提高返回合金900℃/274 MPa条件下的持久性能,达到新料水平;可以明显延长K444返回合金900℃/274 MPa条件下的蠕变第二阶段,提高蠕变寿命. 相似文献
19.
采用NaHCO3与FeCl3?6H2O,ZnSO4?7H2O,Co(NO3)2?6H2O和Sm(NO3)3?6H2O进行室温固相反应制得碱式碳酸盐和氢氧化铁混合前驱物,先微波加热,再热分解分别制得复合氧化物ZnFe2O4,Co0.5Zn0.5Fe2O4和Co0.5Zn0.5Fe1.95-Sm0.05O4.由激光粒度分析仪、XRD和SEM表征:获得了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度为62nm左右的立方晶系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铁氧体粉体.并测试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研究了它们的电磁损耗特性.结果表明:在ZnFe2O4中,掺入Co2 ,Sm3 元素可以在100~1800MHz测试频率范围内不同程度提高材料的电磁损耗特性. 相似文献
20.
稀土铈对铝合金LY12CZ微生物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S)、最大可能数法(MPN)、循环阳极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表面荧光显微法(EFM)研究了不同含量稀土Ce3+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生长及LY12CZ铝合金微生物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e3+离子能够促进SRB生长,而高浓度时则抑制其生长;循环阳极极化曲线表明,稀土Ce3+离子的加入使铝合金LY12CZ的点蚀敏感性降低;电化学阻抗谱表明,在纯培养基中,随稀土Ce3+离子浓度的增大,铝合金耐蚀性增大.而在接种1%SRB的培养基中,当Ce3+浓度为0.376 mg·L-1时,生长旺盛的生物膜与Ce3+间产生协同作用,增加了基体铝合金耐腐蚀性能.随着Ce3+浓度的增加,SRB生长受到抑制,不能形成致密的生物膜.此时SRB的存在促进铝合金腐蚀,显著减弱Ce3+对基体铝合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