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32nm激光器光存储聚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存储系统中,为了保证存取信息所用的激光束准确地聚焦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必须具有精密自动调焦系统,该系统包括激光光源,扩束准直和整形光学元件,光学物镜,光电探测器,以及能上下运动的双轴力矩器。其中执行机构是在磁场中的双轴力矩器,线圈中电流不同时双轴力矩器拖动聚焦物镜上下移动,达到聚焦的目的。此过程中,位置探测器探测到焦点离存储介质表面的距离参数,并转化成聚焦误差信号,由此聚焦误差信号对物镜相对于存储介质的距离进行修正,从而使得激光束能准确地聚焦在介质表面上。结合532nm绿光,采用CDRW可擦写光盘,得到了约500nm的光存储斑。  相似文献   

2.
介绍近年来CD光盘的发展,综合介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磁光存储和全光存储的膜系材料、存储原理。并对光存储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一、从莫扎特到多媒体当莫扎特交响曲美妙的旋律从CD(Compact disk的缩写)机上响起,当精采的电影画面通过视盘放出,当亲自在多媒体台式计算机上操作,任何一个人都能体验到CD带来的革命性的冲击。今天,CD的风采已使留声唱片几近成为昨日黄花,它甚至可能取代录像带。那么,CD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4.
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光子型反应的特点,控制光致变色材料吸收的光子数就可以控制材料的反应程度,从而实现多阶存储。根据光化学反应的原理,分析了光致变色材料的写入过程,建立了光致变色多阶存储写入过程的反射率模型。根据该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设定了一组合适的曝光量,在1,2_双(2_甲基_5_(4_(1,3_二氧戊环基)苯基)噻吩_3_基)全氟环戊烯材料上实现了8阶存储。  相似文献   

5.
光存储技术中,除一般所熟知的利用激光的热效应而导致的相变做为存储方式的光盘或磁光盘存储之外,利用量子相干效应进行存储的设想被实验证明是有效的.相比传统的存储,量子相干记录方式与传统的磁记录方式更加相似,其理论与实现的过程中有许多共性的方面.本文在传统磁存储和新的基于电磁感生透明原理的暗态极化声子的光存储方案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比较,指出了这种新的光存储方案的主要不足,即原子间关联的缺失导致的存储时间短的问题,并提出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前景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DVD光头的双光子光致漂白三维光存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现有的DVD光头物镜与音圈电机,根据光致漂白的双光子吸收气维光信息存储原理,以钛蓝宝石飞秒脉冲激光进行双光子光信息写入和读出,利用音圈电机进行选层,在新型光致漂白材料二苯乙烯衍生物中进行光致漂白二进制编码信息的存储和读出实验研究;实现了三层光信息存储,信息点间距和信息层间距分别为4μm和15μm;用Matlab软件读出信息的信号强度并对其进行了识别,识别结果与写入的二进制编码信息完全一致。实验证明了用DVD光头进行双光子三维光数据存储的可行性,表明双光子吸收光致漂白技术可以与现有CD/DVD兼容,为实现多层高密度和超高密度光信息存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蓝光存储及其扩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蓝光技术被认为是第三代光存储的主流技术。介绍了蓝光存储中关键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Blu_Ray和HD_DVD两种蓝光光盘的主流技术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和比较后认为:HD_DVD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因而较适合在PC机中应用;Blu_Ray技术方案具有容量大的优势,因而较适用于作为视频传播媒体。对蓝光存储的一些扩展技术,如蓝光多阶技术、蓝光超分辨近场结构技术和蓝光多波长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展望了蓝光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光存储朝着高密度、大容量、高数据传输速率、多功能方向发展。可擦重写相变光存储介质和技术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主要综述了相变光存储原理、材料性能改进和高密度相变存储技术方面的现状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光盘是激光技术在信息记录、存储、提取、传输等方面的重要应用,是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70年代诞生以来,由于其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存储优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其推广和应用日趋活跃,并迅疾形成一个专门的信息产业。微光存储的基本原理光盘是利用激光相干性好的特点,将光束聚焦到直径1μm以下的焦斑上,使处在该区域内的记录介质受高功率密度光的烧蚀形成小孔,或产生其他改变物质性质的影响。光束受欲存储的信息调制,于是在介质上便记录下这种信息。为了操作方便,记录介质基层都制成圆盘形状,故得名光盘,英文Com-pactOpticalDisk,简称CD。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类光盘的结构、性能、记录原理和加工过程 ,特别注意介绍光盘技术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87Rb冷原子团中利用电磁感应透明(EIT)动力学过程实现了光学信号的存储与释放,研究了光存储效率与耦合光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的耦合光强下,存储效率随耦合光强增大而增大,当耦合光达到一定强度时,存储效率不再增高,然后随着耦合光强增大而降低.通过分析光脉冲在冷原子团中传播时的吸收和色散特性,我们对存储效率随耦合光强的变化趋势给出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2.
 进入本世纪以来,磁存储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信息存储设备提出了高密度、大容量、小体积和低成本的要求,而磁记录方式在进一步提高记录密度方面受到了局限。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双光子三维光存储的深层存储信息的读出信号强度和存储容量,根据Torok的光在多层介质中传播理论,模拟了折射率失配情况下(介质折射率为1.48,数值孔径为NA=0.65)双光子写入光束在不同存储深度处会聚点的强度分布,分析得到了会聚点处最大光强平方与存储深度的关系;根据原子的光吸收基本理论,分析得到了等曝光量写入光强不变情况下曝光时间随存储深度增加的递增关系;根据上述结果和利用自制的双光子三维光存储系统在光致变色存储材料中实现了连续八层的信息存储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等曝光量时间递增存储方法可有效提高存储容量和深层存储信息的读出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新型电子转移复合物AgTCNQ脂类衍生物:银-(2,5-二丙酸甲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的旋涂薄膜的光谱特征、薄膜的静态绿光可擦重写光存储性能,并研究了薄膜的可擦重写机理。结果表明该薄膜在388nm和675nm处有两个源于复合物中阴离子自由基TCNQ(C2H4COOCH3)2^-中的电子跃迁的特征吸收峰;AgTCNQ酯类衍生物旋涂膜具有良好的绿光光存储性能,该薄膜在写入功率为9mW,写入脉冲为80ns,擦除功率为4mW,擦除脉冲为500ns时反射率衬比度大于15%,循环次数可达100次以上,并且没有出现任何疲劳现象。机理研究表明,AgTCNQ酯类衍生物与AgTCNQ有着相同的可逆光致变色机理,即在激光作用下因复合物中可逆电子转移引起薄膜光学性质的可逆变化,从而实现可擦重写光信息存储。  相似文献   

15.
吴艳  王佳 《光学技术》2002,28(6):493-496
信号探测是固体浸没透镜成为实用存储技术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对在该项研究中获得的理论和实验成果进行了介绍。总结了针对固体浸没透镜机理的三维矢量理论 ,对影响信号探测的因素 ,例如头盘间距、盘片结构和光的偏振态等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基于固体浸没透镜光存储中信号探测的新技术和重要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造纸术的发明使人们可以方便的记录信息,同时也使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和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信息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涌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和存储大量的信息,用纸张来记录信息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信息存储技术来存储信息,而光存储技术是信存储技术中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光存储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纳米孔径激光器的近场光存储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吉英  王佳  孙利群  吴艳  田芊 《光学技术》2002,28(4):347-350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近场光学原理和方法为实现超高密度光学数据存储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基于近扬光学方法的最小信息记录单元尺寸突破了经典光学分辨率的衍射极限 ,理论存储密度高达 1 0 0 0Gb/平方英寸 ,受到了研究人员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着重介绍了用于近场光学存储的纳米孔径激光器的原理、结构、优点 ,对它的实现方法和发展状况作了详细的阐述 ,并对其在近场光存储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存储介质的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然而传统的信息存储方法已几乎接近物理极限,于是寻找新的存储介质和存储方法就成为近年来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光存储技术是继磁存储技术之后的又一新兴技术,它利用光改变物质物理或者化学性质存储信息,近年来不仅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而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现在以光盘为代表的光学数字数据存储技术已成为信息存储中不可缺少的载体。与以往的磁存储相比,光盘存储的优点是存储容量大、密度高、寿命长、信息的信噪比高,可以非接触式读写和擦除等。  相似文献   

19.
双光子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国平 《物理》2000,29(9):546-549
双光子技术在未来光电子集成、生物分子探测、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文章着重介绍了双光子过程在荧光显微成像、高密度数据存储以及微细加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对影响双光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也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双折射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飞秒激光石英材料内部诱导的双折射效应。结果表明,双折射的光学延迟量随脉冲数的增加而增加,并出现两种双折射结构。其中TypeX结构需要至少20个脉冲,单脉冲能量不高于854nJ,脉冲宽度不低于300fs且不高于600fs。此外,以“光子学报”等汉字为例,阐述了激光诱导双折射的数据存储过程,制备了包涵吉林省省史省情、吉林大学校史、清华大学校史的数据存储时间胶囊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