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康先生是我的老师,他去世至今已有12年了.由于他对科学事业、特别对计算数学与科学计算事业的杰出的历史性贡献,我们至今还经常提到他的名字并深切怀念他.近年来我曾先后应邀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湖南等省市的十几所高等院校为研究生、本科生及青年教师做专题报告,介绍冯康先生及其学术贡献,很受欢迎.在去年和今年我还曾应邀到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一些大学访问讲学,  相似文献   

2.
傅种孙先生的教育思想赵慈庚(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00875)《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一集将傅种孙先生评为数学教育家.然而那篇通传对于他的教育思想著墨有限.现在就我之所知作一点补充.1933年春节,我们几个学生到傅先生家拜年,那时他和程廷熙先生合租了和平...  相似文献   

3.
<正>关肇直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今年2月13日是他的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日.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有37年了,但我还清楚记得他给我们讲课的生动情景,更记得他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曾经给予我的帮助.1962年我高中毕业.在我填写大学报考志愿前,中国科学院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来到我就读的上海市格致中学视察工作.他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也是刚成立三年多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华先生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报告,讲解了火箭轨道计算等数学的重要应用.我崇敬华先生,也热爱数学,因此在他的鼓励下,报考了中国科大数学系,并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作家是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马丁 ·加德纳先生,他有一位好友是矩阵学博士. 不幸的是博士被囚狱中,但奇怪的是,博士并 没有愁眉苦脸,而是洋洋得意.去看望好友的 马丁·加德纳先生很是纳闷,一个问题脱口 而出,开始了作家与博士的对话. 作家问:“你在为何事而如此兴奋?” 博士答:“我的囚衣号码很有意思,它是 一个五位数54748,如果把它的各个数码的五 次方相加起来,你将看到55+45+75+45+85 =54748,其和也是原数54748.我想,这对我 来说,无疑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  相似文献   

5.
傅先生是我尊敬的恩师.我从一个不懂事的青年,成长成一个能为国家国防科研事业做了一些工作的人,这和傅先生的教导和榜样的力量有很大关系.自大学三年级起(1948),傅先生来数学系任主任,他教我们近世代数课,使我接触到近代数学.一次在讲公理法时傅先生在黑板上写了"尽弃所学而学之",便下课了.过了好久,才理解到其中的含义,更觉得此话精辟.傅先生治学刻苦努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要求对问题的彻底解决.有一次傅先生谈研究问题时,他说陈垣校长曾说:"陈垣之后就没事可做了"意思是说他把问题完全解决了.傅先生作研究,也是…  相似文献   

6.
本刊自总第94期刊出陈省身先生系列讲座《微积分及其应用》的首讲之后,曾引起读者极大兴趣,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发,本刊在总第95、96、99、102、105各期先后续载了陈先生的系列讲座.本期刊出最后一讲.此稿由白承铭、宋敏、云保奇、赵志根等同志记录整理,刊出时只作个别文字处理.大师仙逝,在本刊刊出的系列讲稿,已成绝响,特别是最后两讲已不能再呈先生寓目,我们不胜悲切,并表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7.
拓朴学、江泽涵、陈省身三个名字是同时触动我的灵魂并影响我的一生的.都是在1947年春。1948年4月份和5月份,我曾两次写信给江泽涵先生,都没有收到回信,秋天到南京,才知道江先生不在国内。我第一次见到江先生是1950年9月在他家中,江先生对我这个学术上的孤儿备报关怀,他告诉我 Steenrod 的纤维丛是本好书,叫我读一读。我问他借,他没  相似文献   

8.
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这是用几个数字记述诸葛亮一生的短联,作者是孙墨佛(1883—1987).孙墨佛先生于1908年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曾任北方护国军总司令部秘书主任.他编写过《孙中山先生年谱》16卷.1952年被  相似文献   

9.
<正>谨以此文,纪念关肇直先生百年诞辰自1959年至1966年,我师从关肇直先生,期间有许多密切的接触.关肇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可惜他英年早逝.数十年来,每当我回顾起那段往事,真是点滴在心头,历历在目,先生的音容宛在.1959年,我自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到当时位于北京市玉泉路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5911).当时数学系正处在"三龙"时代的第二期.所谓"龙"就是把一般大学数学系的各种基础课程(分析、代数、几何、函数论、微分方程等等)由一位教授设计,  相似文献   

10.
陈省身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12月3日,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逝世.陈省身先生的丰硕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公认为“20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曾获沃尔夫奖等多项荣誉.陈省身先生长期从事数学教育,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个颇有影响的数学研究所,直到九旬高龄仍活跃于讲台,培养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陈省身先生也十分关心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1月26日,程民德教授与世长辞.作为他的学生,我们无法想像,他已离开了我们.他的音容笑貌,一生的活动,仍然活生生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程民德1917年1月24日生于江苏苏州.1935年由于数学成绩特别优秀,被当时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苏步青教授由电机系转录到数学?..  相似文献   

12.
1974年普林斯顿大学D.C.Spencer教授邀请我在那里访问一年,并让我随意使用他的好友、已故NormanEarlSteenrod计划给大学二年级学生写的数学教材的文档。那是一座真正的知识宝库。Steenrod写过一本公理线性代数,作为由H.K.Nickerson,D.C.Spencer和NE.Steenrod合著的颇有影响的开创性著作“高等微积分”的前五章,于1957年出版。文档显示了Steenrod已着手为写一本朴素的线性代数教科书而收集素材,它着重于转换强调代数的严密性到几何的直观性上来。1971年,他问岁时过早去世而未能实现其宏愿。在普林斯顿我决定完成他未竟的…  相似文献   

13.
王世强 《数学通报》2005,44(3):17-18,29
汤璪真先生(1898-1951)是我国著名的前辈数学家,在几何学及数理逻辑等方面深有造诣.他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留学德国.回国后曾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于1948年应袁敦礼与傅种孙二先生之邀回北京师范大学工作,不久后作为代理校长领导北师大迎接了北京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一个极值问题的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本刊1998年第11期刊出单薄先生《一个极值问题》一文后,编辑部先后收到不少读者的来稿,对如何求函数1,b>O)的最小值提供新解法,现综合摘登如下:华罗庚先生曾提到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并介绍了八种解法.单博先生不久前给出了第九种解法.(见卜])下面我们再补充三种解法.解法(-)我们讨论更一般的函数f()一而7无一x(。>0)(2)的最小值,其中a>1,b>O.(以上解法由陕西师大数学系惠州人和浙江绍兴马山中学戴志祥给出.)解法(二)由恒等式(ax-by)‘一(a’-b2)·(x’-y勺十(ay—bx)’立即可知:对于a…  相似文献   

15.
李仲来 《数学通报》2006,45(1):F0003-F0003
傅种孙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6位一级教授之一(1962年1月逝世,另5位是:陈垣教授、黎锦熙教授、钟敬文教授、黄药眠教授和武兆发教授),杰出的数学教育家.他为我国数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中学数学教育的一面旗帜.在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影响最大的领袖人物.他的论著是一批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提出的关于数学教育的观点对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挖掘和整理.但到目前为止,他的这些财富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甚至连一个全部论著的目录也没有.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年校庆之前,我就开始系统搜集整理傅先生的论著目录和未发表的论文,经过3年多的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6.
华罗庚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作为他的一个老学生,对60多年前他所给予的种种指导和启发,我仍记忆犹新.谨以此文追忆华罗庚先生在大学任教期间的部分轶闻趣事,以勾勒其非凡的人生阅历、展现其特有的学术风范、彰显其崇高的个人品质.  相似文献   

17.
传说,从前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十七匹马.他在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遗嘱上写着:“我把十七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给幼子九分之一.不许流血,不许杀马.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愿!”  相似文献   

18.
傅种孙先生与北京师大数学系—傅种孙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赵慈庚今年1月份是傅种孙先生诞辰100周年,现发表四篇文章来纪念这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家1916年傅种孙先生中学毕业,家贫不能继读.在绝望之中,北京高师把他录取为数理部学生,一生转机,从此开始.19...  相似文献   

19.
念恩师     
钟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悲怆和思念.先生给我留下最珍贵的财富是他那诲人不倦的高贵师德.记得那是在1955年,我们第一次去中学参加教学实习,我既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教案怎么也写不好;在先生耐心的指导下修改了三次才算定了下来.预讲时又手忙脚乱,掌握不好层次,先生就手把手的一点一滴地教我如何切入课题、如何启发学生、如何突出重点,乃至板书的格式都一一点明,使我受益匪浅.先生这次启蒙式的教育使我明白了教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开始懂得教育事业的艰辛与神圣.文化大革命后不久,我去沈阳出差期间遇见先生.那时人…  相似文献   

20.
刘正经教授与中等算学月刊熊全淹(武汉大学数学系430070)中等算学月刊自1933年至1937年共出了5卷,影响颇大,距今已半个世纪.我于1930年进入武汉大学数学系,一直没有离开.刘正经先生创办该刊的前前后后,我最清楚.兹将我所了解的情况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