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987年10月23日,名为Nike—boostedBlack Brant的载有Stanford/MSFC/LLNL研究所的X射线太阳单色光照相机的火箭在新墨西哥的白沙靶场发射。这次飞行不仅带回了由正入射多层膜X射线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高分辨率太阳图像,而且也是第一次在柯达公司的片状颗粒(T—grain)照相乳胶上记录天文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天文物理现象的不断探索和深入了解,使我们能获得同时具有高的空间、时间、光谱分辨率的天文物理观测结果。但是,硬X射线和γ射线不能用常规的光学元件折射或反射,因此,光子能量在10keV以上的X射线源必须使用投影技术成像。这类技术依赖光学元件对X射线或γ射线的吸收,用编码装置可以间接获得高能区域的像。这样的成像器包括两部分:(1)编码器,(2)像面探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于立民 《光机电信息》1998,15(12):28-29
一种新颖的望远镜设计方法可以使天文研究者们观察到迄今为止最好的太阳观察效果,这种DOT采用新的设计观念,即在太阳天文学中可以使用比现用反射镜大得多的反射镜.对天文学来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大气扰动使图像产生形变,并能引起人们熟知的夜空中星星闪烁的现象。这一问题在白天中更加严  相似文献   

4.
阵列多光谱太阳望远镜(MSSTA)是一个复杂的火箭运载的观察太阳的装置,在软X射 线、极紫外辐射(EUV)及远紫外辐射(FUV)波段范围内它都能获得太阳色球层和  相似文献   

5.
6.
杨爽  杜昌帅  杨献伟  刘春龙  熊琰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4):20200294-1-20200294-9
针对空间太阳望远镜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苛刻的热特点,在极端工况条件下对空间太阳望远镜本体框架和导行镜进行热设计。通过在高低温工况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热平衡试验,对本体框架和导行镜热分析与热平衡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其温度均控制在22 ℃,并且同一工况下各组件的温度波动均小于1 ℃,验证了热设计的正确性。同时本体框架与导行镜有限元仿真与热平衡试验在高温工况下的功耗差为1.2 W,低温工况下的功耗差为0.8 W,仿真分析和热平衡试验吻合,分析正确有效,保证了望远镜在复杂工作条件下的正常工作,为提高空间太阳望远镜本体模块与对日追踪光学系统的可靠性与热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关洪宇  王蕾  冯琨程  许艳军  江帆  韩诚山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1):20221395-1-20221395-7
Hα太阳空间望远镜具有对日光谱成像及全日面成像功能,具有多功能、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它位于卫星载荷舱内,在轨姿态多变,并且具有连续观测的工作模式,焦平面组件及电单机工作热环境苛刻,对热设计提出较高要求。通过星载一体化设计及相机结构合理布局,在卫星舱板靠近相机处预留辐射散热通道,合理设计散热面将工作热耗快速导出,保证各部组件温度满足指标要求。搭建热平衡试验平台,对高低温工况下的热分析和热平衡试验及在轨数据进行对比,同一工况下各电单机最大温差≤4℃,对热设计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保证了Hα太阳空间望远镜在复杂空间环境下的正常工作,对此类空间太阳望远镜热控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空间太阳望远镜消杂散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了降低杂散光对空间太阳望远镜(SST)成像的影响,设计了消杂散光装置.首先,基于蒙特卡罗和光线追迹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系统的杂散光,找到杂散光的一次散射面和关键遮拦面.其次,根据消杂散光理论,结合建模软件SolidWorks和仿真软件TracePro,分别讨论了几种元件时SST系统杂散光消除的有效性.最后,为系统添加了一级消杂散光装置,并评估了该装置对杂散光抑制的效果.引入了等效杂散光亮度的估算方法和挡光环尺寸的作图求解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整套设计消杂散光装置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红外》2005,(9):F0003-F0003
据新华网报道,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已自主研制成功首台空间太阳望远镜,并计划于2008年射入太空。这台中国造“哈勃”望远镜近日通过了权威部门的验收。  相似文献   

14.
基于FPGA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图像相关算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两维图像相关跟踪是空间太阳望远镜1m光学系统达到0.1″分辨率关键之一.介绍了基于FPGA实现SST相关算法的方法,如2×2矢量基蝶形FFT、模块化结构、两级状态机、动态块浮点、并行流水时序等.20MHz下32×32图像相关算法在XCV800芯片上实现仅713 微秒,像元拟合精度优于1/50.  相似文献   

15.
16.
热控系统是大口径地基太阳望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小主镜面的视宁度效应和内部视宁度效应。在热控系统中,温度传感器是监控主镜表面、热光阑表面和环境真实温度的“眼睛”,因此,其精度对热控系统乃至整个望远镜的性能均有影响。针对现有商用传感器精确度不高、零点和响应曲线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等缺陷,在将其组装入太阳望远镜之前,必须先对其进行标定。本工作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标定方法,通过修正传感器的响应曲线,从而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建立相应的实验装置,验证了该标定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由1.5℃以上降低到0.05℃以下,可以满足大型地基太阳望远镜热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1m太阳望远镜光轴变化检测与改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1m太阳望远镜主光学系统光轴与其光电导行系统光轴在望远镜跟踪过程中的相对变化对光电导行跟踪精度的影响,从望远镜的光机电系统结构出发,分析了光电导行闭环跟踪时光轴变化引入的跟踪误差变化规律,提出了光轴变化的检测方法。经过实测表明,光轴的最大相对变化是46″,且变化只与望远镜指向的高度角有关,与望远镜指向的方位角无关,结构重力变形是引起光轴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光电导行系统中引入光轴变化的软件修正模型来改善光轴变化引起的光电导行闭环长期跟踪误差。  相似文献   

19.
刘震 《光电子.激光》2014,(7):1298-1309
Fe-IX/X(λ=17.1nm)和He-II(λ=30.4nm)是太阳辐射的两条重要谱线,极紫外(EUV)空间太阳望远镜通常选择这两条谱线对日冕进行观测。为了实现在同一块反射镜对上述两条谱线同时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设计了多层膜膜系结构。首先根据极紫外波段选材原则选择了Si、B4C和Mo 3种材料,构成B4C/Si和Mo/Si叠加的两种周期结构,优化其周期数、膜层厚度等,计算了反射率曲线,并从理论验证了其可行性;然后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Si片上镀制了多层膜;最后用激光等离子体反射率计检测了样片的反射率,结果显示,在波长17.1nm和30.4nm处的反射率分别达到19.9%和20.2%。通过选择不同滤光片,如Mg、Al/Zr滤光片,可以获得17.1nm或30.4nm单一谱线的反射,实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光机电信息》2004,(11):31
首个由中国人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将于2008年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将全面参与全球科学领域最尖端的太阳探测活动。这座口径为1m的热光学望远镜将安装在一颗天文探测卫星上,被运载火箭送入离地面735km的地球同步轨道。它将用于全面观测太阳磁场、太阳大气的精细结构、太阳耀斑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以及日地空间环境等,而这些都是科学界公认的太阳物理学研究中最尖端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