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双β-二酮有机配体9-乙基-3,6-二(乙酰基-3-苯甲酰基)咔唑(H2L)及其铕配合物,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表明Eu^3+与H2L发生配位。配合物的溶液荧光光谱不仅有613 nm处的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还有445nm处配体的宽带蓝色发光,属H2L^*→H2L跃迁带,而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只有611 nm处为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峰形尖锐,半峰宽仅7 nm,单色性好,表明该固体铕双β-二酮配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
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Tb(3-IBA)3(H2O)2]·0.5(4,4′-bipy)}n(3-IBA=3-碘苯甲酸根;4,4′-bipy=4,4′-联吡啶),并通过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配合物具有一维链状结构。Tb^3+离子与8个O原子配位,其中6个O原子来自5个3-碘苯甲酸根,2个O原子来自水分子。相邻Tb^3+离子通过2个双齿桥联的3-碘苯甲酸根联结成一维链状结构。未配位的4,4′-联吡啶分子与配位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并将相邻的一维链联结起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沿a轴的分子堆积形成一维孔道,是由于相邻一维链的苯环之间部分重叠而形成的。在紫外光照射下,配合物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中,4个峰位于490、544、583和619nm,分别对应于Tb^3+离子的^5D4→^7F6、^5D4→^7F5、^5D4→^7F4和^5D4→^7F3跃迁。  相似文献   

3.
通过N3O2大环化合物1,12,15-三氮杂-3,4:9,10-二苯-5,8-二氧杂环十七烷(以下简称为L)与乙酸酐、苯甲酰氯、邻苯二甲酸酐在吡啶介质中反应,合成了N,N’,N”-三乙酰(L^1)、N,N’,N”-三(2-羧基)苯甲酰(L2)、N,N’,N”-三苯甲酰(L3)N3O2大环配体,并制备了L^1的Sm,Eu,Tb,Dy稀土硝酸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分析、红外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1母体环上的醚氧、酰胺氮均没有参与对稀土离子的配位,并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组成。室温下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固态时的配合物(除Sm^3 配合物外)均有较强荧光,其中Tb^3 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高,表明配体三重态的能量与Tb^3 的振动能级更为匹配。在Eu^3 的配合物中,强度比η(^5Do→^7F2/Do→^7F1)=3.7,表明Eu^3 处于一非对称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2,2-二羟甲基丙酸与稀土Eu的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以8-羟基喹啉为PH调节剂,制备出了稀土Eu与2,2-二羟甲基丙酸、1,10-菲啰啉的新型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3C固相核磁谱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其基本结构为:Eu(CH3C(CH2OH)2COO)(NO3)2(phen)。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为非电解,并且配合物的溶解和紫外吸收特性与各配体明显不同,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各配体与稀土配位形成了新的配合物。该配合物由于分子单元中,双羟基官能团的存在使其可进一步进行聚合反应,为合成稀土高分子聚合物提供了新的途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在594,620和701nm处都出现了发射峰,这分别与Eu^3 的^5D0→^2F1,^5D0→^2F2和^5D0→^2F4跃迁相对应。在620nm处出现的较强的发射峰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及核磁进行表征了配体及其五种稀土(La^3+,Eu^3+,Tb^3+,Gd^3+,Yb^3+)配合物,确定了其组成,研究了部分配合物的固态荧光.同时以低温磷光光谱确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为22989 cm^-1,研究了配体与稀土离子的能级匹配情况,详细讨论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发现,铽配合物能发出很强的特有荧光,而铕配合物所发荧光很弱,说明配体L与Tb^3+ 的^5D4匹配.对于Tb^3+而言,当2000 cm^-1〈ΔE(T-^5D4)〈3000 cm^-1时,稀土铽离子发出强的荧光;对于Eu^3+ 而言,ΔE(T-^5D1)超过3000 cm^-1时,则几乎不发荧光.  相似文献   

6.
唐洁渊  林美娟  章文贡 《化学学报》2001,59(12):2202-2208
研究了铕(Ⅲ)和二苯甲酰甲烷(HDBM)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发生配位反应得到配位聚合物Eu(Ⅲ)-DBM-PSAA。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的测试表明了Eu^3^+分别与PSAA,DBM^-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了一个Eu^3^+分别与PSAA中三个链节的羧基和一个DBM^-发生配位。从而得到该配合物的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进行研究,配位聚合物不能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只能溶于丙三醇/异丙醇混合溶剂常温下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的红光,主要是Eu离子的^5D0→^7F2的跃迁。  相似文献   

7.
铽-噻吩甲酰三氟丙酮-聚丙烯酸的结构及荧光性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将铽的有机配合物NaTb(TTA)4与聚丙烯酸反应获得铽配位聚合物(Tb-TTA-PAA)。此配位聚合物是褐色固体,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只能溶于丙三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导率、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其配位组成和结构即每个铽离子分别与一个TAA^-离子和PAA分子中二个链节羧基发生配位,得到该配合物的结构。Tb^3 离子在配合物Tb-TTA-PAA中含量为29.98%。荧光光谱表明,常温下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荧光,主要是Tb离子的^5D4→^7F5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8.
在乙腈介质中, 除水剂原甲酸三乙酯存在下, 合成了以Eu(Ⅲ), Eu(Ⅲ)-La(Ⅲ), Eu(Ⅲ)-Gd(Ⅲ)为中心, 以冠醚(18-C-6)及对苯二甲酸为配体的同核铕及其铕-镧、铕-钆异核稀土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测定和研究.发现空腔较大的18-C-6不仅可以与半径大的La3 离子配位, 还可以与半径小的Eu3 和Gd3 离子配位. 非荧光的La(Ⅲ), Gd(Ⅲ)对Eu(Ⅲ)的发光有较强的敏化作用,桥联配体对苯二甲酸根可有效地传送能量. 与大多数铕配合物不同, 所研究的配合物的5D0→7F0跃迁强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钆(Ⅲ)配合物:[Gd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啰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测定了铕离子掺杂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荧光光谱表明,游离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显示了铕(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在591,618,649和684 nm处观察到了4个分别对应于三价铕离子的5D0→7F1,5D0→7F2,5D0→7F3和5D0→7F4跃迁的特征发射峰,其中以5D0→7F2跃迁的发射最强,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双β-二酮配体N-正丁基-3,6-二(1,3-丁二酮基)咔唑(H2L)及其铕配合物.单晶X衍射测定了H2L的晶体结构.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表明,Eu3 与H2L发生螯合配位.配体的荧光光谱是宽带的蓝色发光,属H2L*→H2L跃迁,而配合物的溶液荧光光谱除了配体的蓝光带外,还有611nm处的Eu3 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只有613nm处为Eu3 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峰形尖锐,单色性好,表明该配合物为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醇盐法制备稀土化合物超微粉末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稀土元素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大多数的应用中其效果都与原料的纯度、粒度、粒经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由于超微粉末的比表面积大、化学活性高,因此可以预料,若将稀土化合物制成超微粉末,会使它的催化性能及在各种材料中的性能有明显的改变,也可使稀土有新的、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家乐  薛冬峰 《应用化学》2020,37(3):245-255
稀土元素是一个包含了由钪、钇与镧系共17种元素的系列统称,它们既具有本质上的物理化学相似性,也具有各自独特和多样的电子结构。 从化学水平上讲,稀土离子的特性决定了稀土永磁、磁致冷、超导、热释电、光学制冷、非线性光学、催化等高新技术应用的本质;从材料水平上讲,稀土功能材料是实现这些技术应用的基础。 从科技发展要求来讲,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是实现稀土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本文从稀土离子特性出发,利用轨道杂化模型构建稀土离子与稀土功能材料之间的基本关系,总结了近年来不同应用领域中稀土离子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组成设计与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羧酸稀土配合物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沉淀法和直接法制备羧酸稀土配合物,与丙烯酸等单体共聚反应制备不同稀土含量的稀土有机高分子离聚物。用微量热天平(TG)、差热分析仪(DTA)等分析它的热稳定性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用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讨论了用不同方法合成的稀土配合物对共聚反应和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直接合成羧酸稀土配合物有利于共聚物性能的稳定和稀土含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稀土抛光粉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稀土抛光粉的各种制造工艺及其在玻璃抛光领域的应用现状,以稀土抛光粉不同的化学成分,粒度,用途等对稀土抛光粉进行了归纳分类,介绍了国内外稀土抛光粉生产企业的产生规律,产品特点,对国内外稀土抛光粉的制备工艺流程进行了归纳,阐述了稀土抛光粉的抛光工艺及抛光机理,重点讨论了稀土抛光粉的应用领域,预测了稀土抛光粉市场的未来,对稀土抛光粉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硫氰酸合希土酸四丁基季铵盐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远红外光谱及部分配合物的中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NCS~-是以氮原子与Ln~(3+)配位。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n-C_4H_9)_4N]_3Nd(NCS)_6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_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5.188(8)(?),b=13.320(6)(?),c=25.322(8)(?),β=121.30(2)°,晶胞体积V=7258.9(?)~3,每一晶胞中有四个配合物分子,中心离子Nd~(3+)与六个来自NCS~-的氮原子配位,这六个氮位于配位正八面体的六个顶角上,构成配阴离子Nd(NCS)_6~(3-),它与三个[(n-C_4H_9)_4N]~+以静电引力结合成中心分子,所以晶体为离子型晶体。  相似文献   

17.
稀土对茶叶中稀土结合糖蛋白的组成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气相色谱(GC)、氨基酸分析仪及动力物模型,研究了喷施稀土对茶叶中稀土结合糖蛋白(REE-TGP)组成及活性的影响,成品茶中有稀土结合糖蛋白;稀土对单糖种类及组成没有明显影响,但REE-TGP中羟脯氨酸(Hypro)及丝氨酸(Ser)含量增加明显,而谷氨酸(Glu)含量则比对照区的低,稀土处理区茶叶制得的REE-TGP中La含量增加了193%;REE-TGP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和增强免疫作用等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新型发泡剂--氢化混合稀土制备泡沫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混合稀土的氢化工艺和以其作为一种新型发泡剂制备泡沫铝的方法与机制。实验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闭孔泡沫铝,并与氢化钛(TiH2)作发泡剂制备泡沫铝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稀土氢化物(REHx)发泡剂的特点是起始发泡温度高,能较显著的延缓气体的释放速率,促使发泡均匀化。经过发泡工艺的优化,以其制备的泡沫铝与用氢化钛(TiH2)做发泡剂相比较,在相同孔隙率条件下,泡沫铝的抗压缩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邻羧基苯甲醛苯甲酰腙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邻羧基苯甲醛与苯甲酰肼在苯中的缩合反应制备了邻羧基苯甲醛苯甲酰腙 (H2 L)。在水中合成了H2 L的 6种稀土配合物 ,并采用元素分析IR ,UV ,1 HNMR和DTA TG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分子式为RE(HL2 )·4H2 O (RE =La ,Pr,Nd ,Eu ,Gd和Er) ,配体以四齿参与配位 ,配合物是八配位结构。此外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配合物对O2 -·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邻羧基苯甲醛苯甲酰腙稀土配合物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对O2 -·自由基的清除率在 8%~ 2 5 %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稀土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自60年代以来,我国研制和应用的含氮浮选药剂,稀土浮选含磷药剂,稀土羧酸类浮选剂及混合用药等几类主要稀土浮选药剂及其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阐述了稀土浮选体系的药剂交互作用规律。并探讨稀土浮选药剂研究的发展方向,稀土浮选药剂的研究正在向3个方向发展:一是研制新型高效浮选剂;二是对现有的药剂进行混合使用的研究,三是对稀土浮选体系中药剂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