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浙江卷继承了前两年的成功经验,具有“平稳中求新意“的特点,又体现了“成熟中显个性“的命题理念.   ……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数学应用题一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文刊登于1993年第7期P3一7页.“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是,究竟什么是“数学素质”还有不同理解.有些同志认为,“数学素质”就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严格推理的习惯.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全面.数学素质必须包括应用,特别是能够用数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也常常听到一些同志的反驳,认为“强调应用”是实用主义,短视行为,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思维训练,能用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也是应用,何必非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呢?这种看法也是似…  相似文献   

3.
张铭 《珠算》2009,(2):36-37
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受到的影响不大,全年甚至还实现了14.15亿元的投资收益。公司总会计师杨亚说,这得益于他们在现金资产管理中坚持了基本风险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数学应用题一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是,究竟什么是“数学素质”还有不同理解。有些同志认为,“数学素质”就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严格推理的习惯。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全面。数学素质必需包括应用,特别是能够用数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也常听到一些同志的反驳,认为“强调应用”是实用主义,短视行为,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思维  相似文献   

5.
2006年浙江卷继承了前两年的成功经验,具有“平稳中求新意”的特点,又体现了“成熟中显个性”的命题理念.一、对试卷特点的分析1.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结构、排序、内容所占比例基本没有大的起伏变化.2.注重主干知识和新增知识,坚持从基础知识、基础方法、重点内容出发编制试题,突出向量、导数、不等式等知识.3.试题层次分明,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各种题型的起点都较低,由浅入深,方法思路常规,强调通性通法,同时突出综合应用.例如选择题最后一题,设问方式新颖别致、涵盖丰富,涉及函数的定义、复合函数概念、函数方程、反函数存在等…  相似文献   

6.
喜读《湖北珠算》1997年第3期王昌水老师大作《“九九九”协助“睡算八十八归》,获益良多!王老以耄耋之年,亲自实践体验,介绍了“睡算”的体会,总结出“睡算”有利于脑中算盘图像出现,有益于增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并将珠算式心算的训练对象扩大到了中青年和老年人。笔者年过半百,依样学习  相似文献   

7.
王昆扬 《数学通报》2006,45(12):14-16
性.但不是从哲学的角度谈实数的定义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中明确规定:“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我认为这个规定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十分明智,正是因此,广大群众才从他们上初中开始就形成了对于“实数  相似文献   

8.
<正> 在我厂 EQ140五吨汽车“后桥壳”(通常称为“长桥”)的铸造生产中,铸造工艺要求每型用四个“芯撑”(原来要六个).“芯撑”如图1所示.这种“芯撑”的中间轴,过去我厂都是使用 C620车床加工.随着二汽五吨车产量的日益增加,“长桥”的产量也不断增加,“芯撑”的月需要量近两年就由原来8000件增加到18000件.按照工艺定额,用车床加工18000个芯撑轴,需要900个工时才能完成,这样就得用四台车床专门加工芯撑轴.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自己设计、制造出来一台“芯撑挤压机”,应用“滚压加工”来代替“车削加工”,解决了这一工艺难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我厂解放了四台车床设备.原来用车床加工,定额工时是20件/小时,现在采用“滚压”加工,每小时可生产咅.一年为国家节约资金近一万九千元.  相似文献   

9.
科学出版社在去年4月间出版了中算史家李俨教授的近著——“中算家的内插法研究”一书,这是我国第一本专题性的中国数学史论著。这本书的出版,将使我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国古代在内插法方面的贡献。因此,它对於某些科学工作者和高等学校的教师,是一本很好的参考文献。 1956年9月间李俨教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年会上曾宣读一篇题名为“古代中算家内插法计算”一文,而“中算家的内插法研究”这本书是前篇论文的扩充,内容更丰富、论述更详密了。全书共分五部分:  相似文献   

10.
数学高考中考查应用问题的意义与原则北京市“应用性”问题研讨组1考查应用问题的作用数学高考能否出点应用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事实上,自1981年以来,高考试题中就连续出现应用题.例如:1981年考查了‘人口平均递增率”问题;1982年考查了用篱...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1991年教材的改革,把向量引入了教材,使立体几何中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简化,也为解析几何中求角问题提供了便利. 在解析几何直线夹角一节中,许多计算或证明常常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如“L1⊥  相似文献   

12.
丁益民 《数学通讯》2022,(18):1-4+7
从“四能”的视角研析2019年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问题与探究”,结合教材分析了从具体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并结合“问题与探究”的案例阐释如何在问题探究中设计活动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由教材的示范落实问题解决的全程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辩证地看待“通法”与“巧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近几年的数学解题教学中 ,由于没有辩证地看待和运用“通法”和“巧法” ,已引起师生对“通法”和“巧法”关系上的模糊认识 .对此 ,甘大旺先生在文〔1〕中开篇就说 :“《数学通报》1 992年第 8期发表了曾家鹏先生的文章 ,提倡运用通法、建议淡化特技之后、在中学数学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如何把握通法与特技的界定呢 ?我们却无所适从 .”更甚的是日后舆论出现了“一边倒” ,对“通法”推崇有之 ,对“巧法”敬而远之 ,有的则是谈“巧”色变 .正如文〔2〕所说 :“由于不需理解的‘技巧’替代‘技巧’” ,对通法和巧法的认识“已走到贬…  相似文献   

14.
教材中一类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在"玩"中学习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清 《数学通报》2005,44(7):29-30
2000年定居我国天津的美籍华人大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给青少年数学爱好者的题词是“数学好玩”.这充分表达了一位大数学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还有的数学家说“数学是玩出来的”.这说明数学学习不应当是枯燥乏味的、晦涩难懂的,而应当是通过积极的智力参与,从变化数学知识的形式、内容出发,在“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研究数学、做数学、发现数学.  相似文献   

15.
<正>1 研究背景2017年和2018年,江苏省青年教师优秀课(初中数学)比赛别出心裁地分别从“前建构”和“后建构”两个不同视角确定赛题,赛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董林伟先生的总结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后建构课”这一概念,由此引发了学界对“后建构课堂”这种新课堂组织形式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前建构课堂”指的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多为新授课;而“后建构课堂”指的是在新认知情境中重组或再构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局部深入,  相似文献   

16.
喜读《湖北珠算》1997年第3期王昌水老师大作《“九九九”协助“睡算八十八归》,获益良多,王老以耄耋之年,亲自实践体验,介绍了“睡算”的体会,总结出“睡算”有利于脑中算盘图像出现,有益于增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并将珠算式心算的训练对象扩大到了中青年和老年人。笔者年过半百。依样学习“睡算”多次,亦大有进步。为求脑中出现算盘图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知却在,静卧睡算处”。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7.
1993年数学高考中开始注意考查“应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肯定。今后高考中在考查“应用问题”时如何坚持正确的方向,掌握适宜比例,控制考查的难度和层次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刊登晨旭同志的文章,希望就这些问题尽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 高等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必须把系统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摆在教学的中心地位。但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有削弱的表现。教的方面,有些教师,因学时减少和片面理解“少而精”、“删繁就简”的原则,因而削弱了对理论  相似文献   

19.
我们学习了人民日报1964年4月11日的社论,几个月来,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的帮助下,进一步体会中央指示的精神,也进行了一些改进教学方法的探索。现把在教学中,贯彻“少而精”和“启发式”的原则所做的一些尝试写出来。  相似文献   

20.
郭淼红 《中学数学》2023,(11):91-92
<正>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在面对错误时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其实,细细品味,有些错误中不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有些还具有一定的独创精神,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展示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过于焦虑和烦躁,要利用好错误,将其“变废为宝”,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不妨顺着学生的思路“想一想”“引一引”,引导学生在交流和争辩中认同问题的本质,发现哪些是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