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型混合工质低温气体液化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尺寸小型化、投资省、易撬装化、易操作、应用灵活、安全性好等优点,其驱动采用全封闭油润滑压缩机,为常规制冷部件,制造工艺成熟,可市场化采购,成本大大降低。文中介绍搭建的常规压缩机驱动的混合工质低温气体液化实验台,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对系统的降温特性、能耗、压缩机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常规油润滑压缩机性能稳定、耐用可靠,作为低温气体液化系统的驱动动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有限大低温热源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循环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各种单级压缩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循环在低温热源为有限大热源时的热力学性能,揭示了不同循环型式之间的内在热力学关系,阐明了该类节流制冷机能够实现深度制冷的内在原因是利用了制冷机的内部热交换来减少节流制冷机所固有的节流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符号表G流量密度,kg/m‘·s人阻力系数,N/mZg气相M质量流量,kg/S6修正系数i,j组分w速度,m/s下角标l液相长度,me临界状态印两相1前言毛细管的设计是小型制冷装置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毛细管的管径和壁厚已标准化,所以毛细管的设计是长度的设计。毛细管内流体为一典型汽一液两相流动过程,机理复杂,目前人们对毛细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质方面K叫。由于制冷**C替代工质现多为二元或三元混合工质,与纯质系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混合工质在毛细管内两相流动规律进行研究,为毛细管的设计提供依据。2理论模型2.1基…  相似文献   

4.
刘婷  仰叶  闫浩 《低温与超导》2011,39(2):13-15,68
简单介绍了混合工质的特点,分别就混合工质在节流制冷机、回热式制冷机中的应用做了阐述,总结出混合工质对低温制冷机性能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其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5.
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液化天然气流程中,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由于其机组设备少、流程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对两种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分别以流程中压缩机耗功最小、压缩机耗功与丙烷预冷量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优流程参数及相应的流程性能参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制冷剂R22和R134a在中高温领域的使用限制,探究以R22,R134a为核心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在热泵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建立混合工质在系统循环中的热力学模型对初步筛选的六种高温工质进行系统循环模拟分析,探讨热泵系统在设定工况下最适宜的混合工质及其配比,结果表明:冷凝区间60~80℃内,R22+R124和R134a...  相似文献   

7.
制冷空调系统替代工质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超  王坤 《低温与超导》2005,33(4):69-72
本文主要针对CFC11、CFC12以及HCFC22介绍了目前替代工质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混合工质以及氨、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自然工质作为替代工质的特点以及其发展现状,总结了制冷空调系统替代工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混合工质回热式大温跨热泵能高效扩展温跨实现65℃以上高效供热,系统简单、成本低。混合工质回热式大温跨热泵系统中合理的工质配比是实现高效供热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了5组混合工质用于分析工质配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且采用遗传算法获取最优工况。结果表明混合工质高、低压工质间的热当量匹配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保证合理的相变温度滑移条件下,低沸点含量多的工质配比方式有利于系统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混合工质匹配性能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经典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传热过程不可逆损失与匹配性能之间的关系式,从理论上揭示了制冷工质与变温热源的温度匹配性能与其不可逆损失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混合工质的节能机理,使热力学理论在研究不可逆传热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混合制冷工质蒸发潜热的推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义了新的用于推算混合制冷工质蒸发潜热的对比法则,发现了混合制冷工质蒸发潜热与其纯组分蒸发潜热的无量纲关系有同一化规律;另外,本文还寻找到利用纯组分的特征蒸发潜热拟合混合制冷工质特征蒸发潜热的关系式,以及使用个别数据点标定特征蒸发潜热的方法,进而给出了利用纯工质蒸发潜热计算混合制冷工质蒸发潜热的方程;本文比较了文献中5种二元和三元混合制冷工质的推算值与文献值,平均绝对偏差小于1.5%,精度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1.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可将剩余或不连续的电力储存一定时间并以稳定的功率输出。相比于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该技术具有储能密度高及储存压力低等优点,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小,对于改善我国发电行业的"弃风"现象、满足电网系统的"削峰填谷"需求具有重大意义。高压空气的液化是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关键过程,液化率的高低对于系统的电-电转化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为对象,分析了液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液化率随液化压力呈现非单调变化趋势,随液化温度降低而提高,随储存压力提高而升高,随复温压力提高而降低,随蓄冷效率提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新型液化空气储能技术及其在风电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型液化空气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与风电场的匹配方法,同时对风能/液化空气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密度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以及初投资较低等优点,这使其在风电的规模存储中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日益突出的风力发电与输电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汽车空调系统应用新三元混合工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汽车空调系统(MAq中目前广泛使用R12作为工质。由于R12的ODP值和GWP值都很大,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它是急需替代的工质,汽车空调的替代研究已迫在眉睫。混合工质用于汽车空调系统替代R12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杜邦公司开发研制的由R22、R152a和R124组成的近共沸混合工质杜邦H元(MP系列)是一种R12替代物,它与R12热力学性质相近,制冷性能好,但作为其组分之一的R124目前产量很小,在我国尚未形成商业化产品,价格昂贵。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由R22、R152a、R142b组成的新三元混合工质用于汽车空…  相似文献   

14.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存在储能密度低、储存容积大等缺点,应用推广受到很大限制。液态空气储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相比于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能量储存密度显著提高。因此,基于低温空气液化原理,提出一种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其核心热力学过程为将空气降温液化后以高压状态存储,通过节流后的空气实现冷量回收,使得系统不需引入额外冷量。对该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系统效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不同混合工质的自复叠制冷机组性能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合工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自复叠制冷机组的各项性能。在给定的工况下分析了R744/R600 a、R744/R290、R744/R134 a、R23/R134 a、R23/R22与R32/R600等混合工质的配比、蒸发器出口温度对机组的冷凝压力、制冷量、压缩机耗功和COP的影响。结果表明:R744/R600 a、R744/R290、R744/R134 a与R32/R600 a的最佳配比为35∶65,R23/R134 a的最佳配比为40∶60,R23/R22的最佳配比为30∶70,其中R744/R290系统的COP值为最大;低沸点组分增大情况下,R744/R290、R744/R134 a与R23/R22机组的制冷量和压缩机耗功随着先增加后减小,但R23/R134 a、R32/R600与R744/R600 a机组的制冷量和压缩机耗功一直增加;在最佳配比情况下,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其机组的COP值不断增加,而冷凝压力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定循环运行压比优化方法,对采用环保型二元混合工质的单级压缩一次分凝循环,进行了-60℃温度位的循环性能数值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循环COP的因素有混合工质成分(工质组元、工质浓度)和循环压力位(循环低压和循环压比),必须综合考虑进行优化。不可燃混合工质R23/R134a、R23/R227ea和R23/R236ea中,R23摩尔浓度为0.55和0.6的R23/R236ea循环在压比为7和10时,分别有最大的COP;自然混合工质R170/R290、R170/R600a和R170/R600中,R170摩尔浓度为0.65和0.7的R170/R600循环在压比为7和10时,分别有最大的COP。  相似文献   

17.
共沸与近共沸混合工质CFCs替代物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共沸与近共沸混合工质CFCs替代物的热力学分析阴建民,何茂刚,刘咸定,刘志刚(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西安710049)关键词:共沸混合工质,替代物,热力学分析一、引言由于CFC类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将受到限制并逐步停止使用,对其替代物的研究受到了...  相似文献   

18.
朱军韬  张华 《低温与超导》2012,40(1):53-56,61
由于压缩机压比的局限,制约着单一制冷剂的压缩回热循环发展,本系统采用单一压缩机和混合工质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制冷效果。文中对单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理论模拟,并设计和搭建了实验台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混合工质组合R600a/R23,并初步得到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可燃性纯质以及混合工质制冷剂的爆炸极限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推算常温常压下可燃性制冷剂爆炸极限浓度的理论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建立了一个精度较高的爆炸极限测试系统。通过对一系列可燃性制冷剂爆炸极限的测定,表明爆炸极限对于保证可燃性冷剂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利用CSD方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R290/R123/R600a物系的COP值、单位容积制冷量、冷凝和蒸发压力的相图;然后,在小型压缩式热泵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际工况运行分析,发现该工质可以在较大的温度范围高效循环,这也是目前其它工质所不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