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激波与涡对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方截面激波管中进行了平面运动激波和涡对的二维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了激波与同向涡对、激波与反向涡对相互作用的非定常过程.根据实验照片,分析讨论了作用过程中激波的变形,二次激波和三波点的形成、演变,激波与激波的相互作用,以及旋涡结构的变化等.实验表明,激波通过涡核时,激波发生剧烈变形,旋涡强度增大,涡核形状改变.  相似文献   

2.
激波与火焰的相互作用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带化学反应的Navier Stokes方程和有关的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数据,利用改进的VLS格式,对甲烷 空气混合物中激波与火焰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激波掠过火焰时的变形、分叉和发展,以及激波作用下火焰的失稳、变形、破碎和相应的带旋涡的流场。  相似文献   

3.
王国蕾  陆夕云 《力学进展》2012,42(3):274-281
本文综述了关于激波和湍流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的近期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激波和均匀各向同性湍流、激波和湍流边界层、激波和射流以及激波和尾迹的相互作用. 激波和湍流相互作用特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激波的强度、位置、形状和流动边界以及来流的湍流状态和可压缩性等. 激波和湍流的相互作用会引起流场结构、激波特性和湍流统计特性的显著变化. 最后简要讨论了激波和湍流相互作用数值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可压缩流向涡与激波轴对称干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S方程数值模拟了可压缩流向涡和激波轴对称相互作用现象.数值模拟包括定常和非定常两种情况,计算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成功地捕捉到了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激波波面变形,激波振荡,涡核变大以及激波波后出现驻点、回流区等流场特征.提出了判断流向涡与运动激波相互作用中旋涡破碎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二维激波与剪切层相互作用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五阶weighed esseritially non-oscillatory (WENO) 格式和三阶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 (TVD) Runge-Kutta 格式, 通过求解二维非定常Navier-Stokes 方程, 直接数值模拟了激波与剪切层相互作用, 目的在于揭示激波与剪切层相互作用过程中噪声产生的机理. 研究发现:(1) 当入射激波穿过剪切层时, 剪切层中心位置向下层区域偏移;(2) 入射激波穿过剪切层产生小激波, 在小激波与剪切层接触点处产生声波并向外辐射;(3) 反射激波穿过剪切层后形成了分段弧状激波;(4) 当反射激波穿过剪切层时, 激波在鞍点处泄漏并向外辐射声波, 这是一种激波泄漏机制.  相似文献   

6.
聚心火焰与激波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带化学反应的2维轴对称Euler方程,利用带有monotonized centered(MC)限制器的波传播算法,在两端敞开的圆桶中对惰性介质的聚心激波和氢气-空气混合物的聚心火焰与激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在惰性介质中激波在轴心的每次汇聚均可成长为马赫干,马赫干的追赶使激波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但整体还呈下降趋势。在氢气-空气混合物中,燃烧诱导的激波,由于与火焰的反复作用,使激波在轴心处产生马赫干的频率和强度皆高于惰性介质中的情形。同时,火焰在与激波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失稳变形,使其形状呈扁平头部的蘑菇云。  相似文献   

7.
用NS方程数值模拟了可压缩流向涡和激波轴对称相互作用现象.数值模拟包括定常和非定常两种情况,计算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成功地捕捉到了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激波波面变形,激波振荡,涡核变大以及激波波后出现驻点、回流区等流场特征.提出了判断流向涡与运动激波相互作用中旋涡破碎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可压缩流向涡与反向运动激波相互作用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可压缩流向涡与反向运动激波相互作用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94mm×94mm的方截面激波管中进行.在实验段上游安装了一个有限翼展平直机翼.当入射激波通过机翼后,波后2区气流在模型翼尖诱导出一条流向涡.入射激波在激波管端壁反射后,形成的反射激波在观察窗处和流向涡发生作用.实验中拍摄了激波与流向涡作用全过程的纹影照片,观察到了一些和定常激波与旋涡相互作用不同的现象,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9.
杨旸  滕宏辉  王春  姜宗林 《力学学报》2012,44(2):205-212
采用基于MUSCL-Hancock插值的有限体积方法, 在非结构自适应网格上求解三维Euler方程, 研究了非定常激波在三维垂直双楔面上的反射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三维效应的影响, 通过二维非定常激波反射理论预测的三维马赫反射区域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在该区域范围内出现了一种非典型的三维突起结构, 即第二类三维马赫干. 另外, 对于不同的激波马赫数和楔面倾角组合, 非定常激波在三维双楔面上会形成具有四波结构的三维马赫反射或具有三波结构的三维规则反射.   相似文献   

10.
流体动力系统激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了对流体动力系统含有激波的跨音速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曲线坐标系下的LU-AUSMLW算法。该算法综合利用了AUSMPW格式与LU-SGS方法的优点。本文通过采用三阶MUSCL格式获得高阶精度。为了验证该算法的精度,对通道和叶栅中含有激波的跨音速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数值试验的计算结果与文献计算结果相符很好。  相似文献   

11.
数值研究平板方舵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邓小刚  张涵信 《力学学报》1993,25(6):651-657
数值研究了平板方舵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模拟出了分离激波与弓型激波砬撞后形成的“λ”激波结构;消晰地显示了分离区中的旋涡结构,发现流场中会出现二次分离涡,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场对称面涡心形态与非定常的关系,得到了涡心为不稳定螺旋点或出现极限环是非定常流动特征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12.
张瑜  李静美  秦俭 《力学学报》1995,27(5):523-535
运用激波管风洞在R_(e∞/m=3×10 ̄7,M_∞=0.732-0.817范围内,在厚度比为12%的圆弧翼型半模型和厚度比为14%的超临界翼型半模型上,对被动控制现象及其若干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空腔深度的开孔壁和导管连通壁均可对壁面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实现被动控制,使得沿以上两种模型表面的马赫数峰值、逆压力梯度和激波强度明显减小。这对于飞行器将起到减阻作用,如将这一原理和方法用于超、跨声速压气机内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控制,将提高压气机的效率和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激波管风洞在R_(e∞/m=3×10 ̄7,M_∞=0.732-0.817范围内,在厚度比为12%的圆弧翼型半模型和厚度比为14%的超临界翼型半模型上,对被动控制现象及其若干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空腔深度的开孔壁和导管连通壁均可对壁面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实现被动控制,使得沿以上两种模型表面的马赫数峰值、逆压力梯度和激波强度明显减小。这对于飞行器将起到减阻作用,如将这一原理和方法用于超、跨声速压气机内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控制,将提高压气机的效率和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用NS方程数值模拟了可压缩流向涡和激波轴对称相互作用现象。数值模拟包括定常和非定常两种情况,计算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成功地捕捉到了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激波波面变形,激波振荡,涡核变大以及激波波后出现驻点、回流区等流场特征。提出了判断流向涡与运动激波相互作用中旋涡破碎的准则。  相似文献   

15.
吴先鸿  陈矛章 《力学学报》1998,30(3):257-266
发展了一种研究叶轮机内动、静叶间的相互作用的新方法———扰动涡方法,它利用全三维的定常解为基础解,并由此给出非定常扰动场的初始解.为计算叶片对扰动场的响应过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追踪扰动涡团的对流流动过程,用确定性涡方法来描述流体的粘性扩散过程.发展了代数湍流模型(Baldwin Lomax湍流模型)在尾迹中的应用方法,克服了其它数值方法中无法准确捕捉尾迹中心线的运动轨迹,以及计算出的边界层外的湍流涡粘性系数偏大的缺陷.利用该方法计算轴流叶轮机内由于动、静叶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非定常流动过程,与实验的对照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相当好,从而说明本文发展的方法是可信的,为更直观地描述尾迹等非定常因素的流动及叶轮机内的掺混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Thefuelairmixinginashearlayerflowisanimportantprobleminstudyingcompressibleflowandsupersoniccombustion ,suchasfueldiffusionandmixinginaScramjet[1].Roshko[2 ]studiedexperimentallythephenomenonoffuelairmixinginasubsonicshearflowandfoundlarge ,co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