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与培养创新人材的重要性 .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 ,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有鉴于此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 .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并作为评价数学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 .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地研究 ,探索和完善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内涵、目标、途径和方法 .下面就此谈几点个人认识 .1 营造民主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堂上不讲民主 ,会扼…  相似文献   

2.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因而在探究教学中一般都比较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 ,往往忽视如何通过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形成学生的探究习惯 .如何形成学生的探究习惯 ?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有效地形成学生的探究习惯 ?由于开放题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较好的功能 ,笔者的体会是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创设数学开放题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愿望 .让学生能经常性地参与探究 ,并在探究的过程中 ,亲身体验探究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一、领悟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意义所谓情境,也可以说是感情的境界,是在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及其所产生的气氛的总和.情境是人的心理状态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是学生进行教学思维活动的内在因素,同时情感和环境也是休戚相关的.因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接受电影、小说、相声、小品非常容易,而且记忆牢固.实践表明,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情感很…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思维能力如此重要,该如何培养呢?一、创设有效情境,促发内在思维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变化着手,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探究的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为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已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的竞争可以说是关于信息的竞争 .善于掌握和处理信息并进行科学决策的人 ,就能在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按照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人已很难适应于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在国人意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灵魂”的时候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教育界的面前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 ,数学创新式教育如何实施也就成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 抓关键 教师自身创新能力要提高一个教师 ,如果自己在数学领域内从无“建…  相似文献   

6.
1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强盛的需要.各门学科都应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核心的位置,这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改革中有很多的变化,其中关于合  相似文献   

7.
关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明建 《数学通报》2006,45(6):18-2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在新数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中,逐步探索出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就是“兴趣、发现、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贯彻这四个环节;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恰当地引入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数学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需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打造数学的高效课堂.本文着重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两方面进行阐述.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我们要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荻取新知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史保军 《中学数学》2012,(11):13-14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兴趣的培养应该成为一线老师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首先:在学生正常的学习中,需要确保学生在考试中考出一个乐意接受的成绩.在这一环节中,对数学中一类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对一类问题的探讨,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类问题中各个题目的共同点、不同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教育因素如果不通过学生的参与消化就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在于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参与欲望和热情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力之源,谁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就能创造出教育的辉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数学教育重要课题之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随时渗透创新精神,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并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现根据本人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体会,谈谈以下几点浅见: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时,通过教具直观演示调动学生兴趣,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是门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所涉及到的平面几何等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想象完成平移、旋转等数学知识的理解.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这不仅仅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能力,而且重要的是对学生走向更高阶段乃至对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不断去探索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老师应该不断去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高效率获取知识.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16.
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立足课堂,通过课堂45分钟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数学课堂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大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多年指导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学生科研活动的经验与体会,深入分析数学建模在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数学建模实践活动纳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更广泛地开展学生数学建模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只会从纸上推导定义、定理以及演算的结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学习由过去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本文就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如何挖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教师要怎样设计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现象.论文通过归纳法给出了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认为自然、历史、居民、政府等四大要素是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基础与动力所在.论文选择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作为典型,通过将区域发展模式这一概念加以操作化定义,对三大模式进行了测量与比较,发现模式之间既有趋同的一面,又有差异化的一面.从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角度分析得出,我国模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趋同的力量与各自探索、形成自身特色的力量同时存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各自探索、形成区域特色的力量更为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