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龙江多宝山东部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宝山东部地区处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造山带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的环境,具有高A;低K、Na的特点。中奥陶世钙碱性火山喷发形成了多宝山组岛弧火山岩建造,晚奥陶世-晚志留世地壳下沉,海水不断加深,沉积了上奥陶统裸河组、爱辉组;志留纪早期深水环境中沉积了细碎屑岩,志留纪中晚期水域缩小,海水逐渐变浅,沉积了浅海-滨海相志留统黄花沟组、中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石英砂岩;自晚志留世开始,盆地重新拉张沉降,海侵作用逐渐加大,沉积了滨-浅海相的卧都河组粗碎屑岩;至中泥盆世呈现较大的海泛期,沉积了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华力西期沿五道沟-泥鳅河一带发生陆陆碰撞造山,引发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期中酸性钙碱质火山喷发,形成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期间岩浆热液活动使地层中的金属元素迁出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2.
Ⅰ盆地是东南亚某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总体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勘探前景广阔.该文从构造演化、地层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等方面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水城断陷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城断陷属滇黔桂裂谷的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在大地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对菱铁矿及铅锌矿等矿产的成矿控制方面均具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城断陷在伸展期的显著特点是不对乐变形,垭都-蟒洞断裂始于都匀运动,其伸展模式是以该断层为主拆离断层的单剪模式,水城断陷的演化可分为早期断裂,中期强烈沉降,后期基性岩喷溢,晚期封闭消亡和燕山期构造反转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天的野外实地调查,对保护区内草地、灌木、乔木区域进行样方随机选取,简要分析该区的植物种类组成,以及区系植物成分概况,使得我们能够有效了解保护区植物组成及分布,为我们建设和保护自然保护区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5年7月及8月对甘肃省迭部县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繁殖鸟类8目29科95种,在沿海拔梯度分布的4类生境中,阔叶林中鸟类多样性最高(47种,多样性指数3.34),高山灌草丛及裸岩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最低(23种,多样性指数2.90),鸟类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呈递减趋势.保护区鸟类区系中,广布种的种类有74种(占77.89%),古北界的种类有8种(占8.42%),东洋界的种类有13种(占13.68%),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33种、34.73%)、不易归类型(16种、16.84%)和古北型(12种、12.63%)分布为主.不同海拔生境中,广布种均占较大优势,东洋界及古北界种类比例少,这些区系上的特点体现了保护区动物地理上位于古北界青藏区和东洋界华中区、西南区三区交界的特点.保护区典型的青藏区物种有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雪鹑(Lerwa lerw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雪鸽(Columba leuconota)等.  相似文献   

6.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夏雀形目食虫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 ̄1993年每年3 ̄6月对兴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雀形目食虫鸟进行了调查研究对35种雀形目食虫鸟中的20种常见种进行了食性分析,其中17种鸟的食虫量在75%以上,这些鸟类在抑制森林和农田害虫种群数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十分丰富,野生种子植物共计183科、718属、1970种.基于白水江植物区系数据库,对区内种级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本区内物种以温带成分为主体,同时亦有一定量的热带-亚热带成分.诸多类型中,以东亚成分最为丰富,可以认为本区是东亚区系多样化中心的一部分.②本区域是中国-喜马拉雅区系成分和中国-日本区系成分的交汇地带和分界线.③本区系与华中区系、横断山区系联系十分密切,与华南区系亦有一定联系,与华北、青藏区系联系较少.④本地特有种十分丰富,说明本区具有较高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8.
前言之后,作者对甘肃的18个自然保护区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8点建议。文后附有一个国家在甘肃重点保护的动物名录和新增补一种国家在甘肃重点保护的植物—水曲柳。  相似文献   

9.
赵洪民  陈翔舜  郭鹏 《甘肃科技》2007,23(8):4-5,26
系统阐述了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内湿地保护和利用面临的问题,提出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制定区域保护计划、正确处理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等一系列措施,以期为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升选  李新荣 《甘肃科技》2014,(4):11-12,39,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最新形态,是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不能为了当代人的利益不珍惜后代人的利益,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生态保护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是我们共同创造未来的基本保障,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要为保护生态平衡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属的整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植物种类丰富,种子植物共计183科、718属、1970种.分析了区内各属的数量、分布型、生活型等几个方面,结果表明:本区系是一个温带区系,但杂有一定程度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地理成分复杂,体现其与世界及国内各植物区系的广泛联系;原始与年轻类群大量并存,表明该区既是古老类群的保存中心,又是新类群分化发生的活跃区域;从中国特有属的分布式样等证据来看,本区与华中区系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研究该地区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类型、物种组成、生活型谱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群落按演替过程可划分为草地、灌丛、落叶松林、杨桦林、春榆水曲柳林、胡桃楸林、椴树槭树林、阔叶红松林、云冷杉林等9种群落类型;有维管束植物205种,分属68科142属,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8种,裸子植物3科7属8种,被子植物59科129属189种;优势生活型主要以高位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为主;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明显,随着演替的进展,草本植物多样性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乔木植物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灌木植物从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到灌丛植物群落阶段多样性有明显减少的趋势,而后随着演替的进展,呈现先增加再逐渐减少的趋势,后期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3.
张春梅 《甘肃科技》2022,(14):144-146
保护区内的残败梭梭林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人工栽植的防护林,对保卫保护区生态起到了主要作用。因受立地条件、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和病虫害的影响造成林木生长不良,加速了林分退化,对维护保护区生态屏障作用减弱。通过调查研究,从自然保护区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要求、先进实用技术和科学造林模式,以促进、恢复人工梭梭林的正常生长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准实施,提高造林科技含量,确保残败林修复质量。在短期内促进人工梭梭林的生长恢复,确保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增强区域人工生态系统的综合防护能力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转化和防护效益的有效发挥。文章对梭梭残败林的修复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藻类物种丰富度高,共有8门28科60属206种(含变种和变型);2藻类生态类型多样,硅藻和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3指示藻类明显,以指示清洁或微污水体藻类为主;4保护区采样点水质整体较好,其中4个采样点为轻度污染水体,9个采样点为清洁水体.  相似文献   

16.
礼县铨水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弧形构造转折部位,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鱼池坝组(D2y)和下泥盆统魏家磨组(D1wj),岩性以泥炭质、钙质板岩、石英砂岩及中厚层灰岩为主,锑矿体严格受区域构造F1两侧的平行次级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为主。辉锑矿与黄铁矿以粒状、松散状、浸染状、斑杂状出现,硅化常与辉锑矿化共生。断裂构造、中泥盆统地层及热液活动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NW向次级构造蚀变带及区内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初步评价认为该锑矿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发育、地表和浅部延伸稳定,具有较好的潜力,对西秦岭地区锑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水后山里铜多金属矿赋存于震旦-奥陶系葫芦河群中,并具有一定的成矿专属性;矿区受多期次岩浆岩侵位,热液活动强烈,各类蚀变广泛发育;区内断裂极为发育,北西西向和北东向、近南北向三组断裂互相错断,形成环状或辐状断裂带,矿体赋存其中并受其控制,三组断裂交汇部位为铜及多金属矿化的有利部位,综合分析该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并初步总结了六大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况、银杏资源简况 ,保护和发展银杏的意义 ,保护区发展银杏具备的条件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杏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6—2013年,从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花尺蛾亚科(Larentiinae)昆虫标本1 380号.共鉴定出花尺蛾141种及亚种,隶属56属.其中,保护区新记录种138个、甘肃新记录属2个(Gagitodes、Thera)和甘肃新记录种18个.保护区的花尺蛾分别占甘肃省分布总属的81.16%和总种数的79.66%.优势属有Photoscotosia、Laciniodes、Rheumaptera、Xanthorhoe.区系组成特点是:保护区分布有花尺蛾141种及亚种,东洋界种类占总种数的2.84%,古北界种类占总种数62.41%,两界兼有种占总种数的34.75%,即以古北界成分占绝对优势.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度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因此,花尺蛾昆虫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