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往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以数学知识为介质而进行的一种沟通与交流 .数学作为一种语言 ,其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通过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数学地交流而促进对数学的理解与掌握 .所以交往可以被认为数学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笔者谨对数学课堂教学交往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及其改进办法提出一些看法 .1 课堂教学中加强交往的必要性交往 ,经常与交流、对话、沟通等联系在一起 ,在教育中其实质是指 :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或交往主体之间以语言为中介所进行的人际往来或沟通、情感交流和为达成认同一致的相…  相似文献   

2.
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继数学建模之后 ,一门新的课程——数学实验——引起不少教师的注意 ,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对数学实验课程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 ,以及与数学建模课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  相似文献   

3.
1 提出问题   课堂的预设是关键,还是生成更重要?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教师的争论.有的教师主张课堂应是预设的,也有的认为生成式课堂就是完全跟着学生跑,不再需要预设.现就本人结合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1、4模块组合)的教学对预设和生成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解决数学问题,无疑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怎样教授解题,学生怎样学习解题,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热点.但是教师对解决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目的不同,则决定了解题教学的手段和过程不一样,对学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听懂,掌握了这种类型,学生会做就行了,这是一种"结果教学".这种"结果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如此进行解题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但是如果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借助于问题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掌握问题的"源与流"关系.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让学生学会解题,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5.
数学观察能力就是对各种数学材料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知觉过程 .通过观察 ,往往会引起不仅是“知其然” ,而且是“知其所以然”的结果 .因此 ,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方法与前提 .本文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以供参考 .1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观察的目的性数学解题中的观察 ,一是为了建立知与求的联系 ,实现已知到未知的转化 ;二是为了获得知与求转化的简捷途径 ,加快解题速度 .而明确的观察目的是良好观察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学生明了、理解观察…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学应加强学生"探究"方向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究”是新课程教材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教材中“探究”的情境一般是指给出特定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研究.一部分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探究”就是解答教材上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能力,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1探究数学概念的起源,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教学的成败.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存在着积极的探究活动:探究如何由感性事例上升到对概念的理性认识;探究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克…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 ,由一种信息情景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自觉地和有目的地想到另一种信息情景的思维活动 .联想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解题中我们常常通过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联想 ,将记忆中“似曾相识”的东西与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 ,从而实现信息转换 ,沟通已知和未知间的联系 ,从而找到解题的方向或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 ,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联想 ,并学会以下几种联想方法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1 接近性联想接近性联想是指对当前问题产生直感后 ,对过去在时间、空间或关系、性质方面很接近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也正象其他各科教学一样,必須紧密結合政治、联系生产实际。如果认为数学这門科学是抽象的或者是純理論性的东西,不必强調联系生产实际和結合当前的政治斗爭,或者說結合政治、联系了生产,就降低了它的理論价值,打乱了它的理論系統都是极端錯誤的,是与党的教育方針相违背的。这首先是因为数学本身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劳动生产发展的結果,沒有生产劳动,就沒有一切,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数学;而且数学如果脫离了生产劳动,也将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其次,数学本身是自然科学,沒有阶級性,但对于掌握数学知識的人来說,毕竟要为一定的政  相似文献   

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家张寿武教授说:"我觉得数学最妙的地方是:正确是基于简单的理由,而不是复杂的理由.数学与科学和文学一样,能够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我不喜欢追求技巧的东西,解决数学问题我追求的是力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刍议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上海市数学会召开学术年会 ,我利用这个机会对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重点是谈对数学科学的理解 ,结合着谈一些对数学教育的看法 ,最后谈一点对数学科学发展规划的建议 .1 关于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照恩格斯的说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这是对数学的一个中肯、概括而又相对来说易于为公众了解和接受的说法 ,科学地反映了数学这一学科的内涵 .当然 ,从恩格斯那时到现在 ,数学的内涵已经大大拓展了 ,人们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和理解也已今非昔比 ,大大深化和发展了 .但恩格斯的说…  相似文献   

11.
1 知识与认知相结合原则的含义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 ,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 ,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应使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与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紧密地配合 .由于学生在经历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中 ,对知识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的逻辑体系并不一致 ,因而在数学教学中 ,就要求教师依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兼顾和谐地进行 .2 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数学知识结构是指数学的基本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和理论框架 ,它是数学知识的各部分之间 ,部分与整体之间及新…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減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研讨。 (一)理解与掌握教材的內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我认为理解与掌握以下几种主要关系,对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有帮助的。 1.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例如对函数来说,方程、数列、不等式等可视为函数的特例;而对方程来说,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是它的特例。在中学教材的安排上,一般来说是由特殊到一般,有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对某一部分教材来说,有时是先一般后特殊,而后又由特殊到一般。譬如在初中平面几何的“三角形”一章中,先研究三角形的一般概念,接着研究三角形的特殊部分——等腰三角形,而后研究一般三角形的有关重要定理(如全等定理)。最后研究特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等。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13.
薛敏 《中学数学》2012,(12):43+46
实施新课标以来,我们都会遇到许多数学与生活间的关系问题.不联系生活,没有活动,也就失去了新课标的味道.生活中的情景问题,不但使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方法,还能积淀一些重要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正是新课标的目标.研究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对数学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该类问题已逐渐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下面就近些年中考试题谈谈自己对生活情景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关系,有人认为,"初等数学"是关于常量的数学,"高等数学"是关于变量的数学;也有人说,"高等数学"是"初等数学"的升华.关于这一关系,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似乎更具"可触摸性"的认识:"初等数学"里的每件事情都不过是"高等数学"里的某一数学系统理论中的某一事实在某一具体的该系统中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15.
卢建川  廖运章 《数学通报》2005,44(11):39-41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已成为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一般认为,数学应用问题是用一定情节描述的数学(量)关系问题,情节和数学(量)关系是其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两者密不可分,缺乏情节的数学(量)关系问题是纯数学问题,而缺乏数学(量)关系的情节则是文学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 多元函数积分的内容是十分精采的,奈于它需要较多的分析数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它的复杂性,所以许多问题只停留在几何直观和物理说明上,而没有做严格的证明.这不能不说是高等数学教材的遗憾.因此有人说多元函数积分学就是算算积分罢了。没有什么本质的东西.这种看法一是偏见二是和我们的要求有关系.只要求会算算积分,是降低了要求,事实上从教学两方面对这部分内容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单从几何上解释学生是不服的.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讲清楚,也不是基础知识不够,要说烦是事实.多元函就是没有一元函数简单,我们不能怕麻烦.下面我们试着分析这个问题,看是否有说服力,是否有收益.  相似文献   

17.
"超预期思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价值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这一建设性方向的首要表征在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而一种教育理念从理论宣言的层面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些不起眼的教学细节往往正是实现这种教育理念的绝好素材 ,但它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对待学生数学解题活动中的“超预期思路” ,即属于这样一种情况 .为使其潜在的教学价值得到有效的张扬 ,本文旨在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作些探讨和分析 .1 “预期思路”与“超预期思路”就一般的解题教学而言 ,教师总是先由自己的解题活动达到对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教学思维的品质是衡量数学思维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个数学思维能力很强的人,往往具备数学思维的各种优良品质.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提高中学效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方面略谈一些粗浅看法.1塔赛思维的深刻性,克服肤浅性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是发现和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联系,能捕捉矛盾的特殊性,从研究材料中揭示隐蔽的条…  相似文献   

19.
结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在我国开展金融数学教学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实施方案、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以及教学效果.为提高我国的金融数学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美国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认为数学只不过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和逻辑推理,毫无实用价值,因此觉得学习数学没多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吸引学生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美国数学教学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