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开管柱毛细管电色谱(OTCEC)兼有HPLC和CE的优点^[1] 。柱内径相同时,柱效是OTLC的2倍^[2]。现在常用的直接键合法的制备步骤多,周期长,柱容量小。溶胶-凝胶(sol-gel)能在很温和的条件下使有机物附着在无机介质的表面上,经化学键合作用使涂层对基质有强烈的粘附性。与通常方法相比,sol-gel法制得的涂层有高的相比和抗水解能力。Guo等^[3]用sol-gel技术制备了高相比、高样品容量的OTCEC柱,叶明亮等6[4]用sol-gel法制备了C8开管柱电色谱柱并进行了评价。我们^[5]用sol-gel法将含羟基的冠醚涂渍固化在毛细管内,用于GC分析取得满意结果。丙二酰胺型二氧大环多胺具有大环多胺和寡肽的双重性质,用作OTCEC的固定相更有助于提高分离物的选择性。本文采用sol-gel技术制备含有丙二酰胺型二氧大环多胺的OTCEC柱,可将大环化合物键合在多孔的玻璃状基体上,使毛经表面粗糙化和固定相键合两步合二为一。用制得的OTCEC柱成功地分离了苯二酚、硝基酚、氨基酚和苯二胺的位置异构体及邻卤代苯胺和生物单胺神经递质。与键合法制得的二氧大环多胺柱子^[6,7]比较,用该法制得的柱子有较高的柱效,重现性好,迁移时间短,可进行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3.
4.
开管毛细管电色谱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的新型微柱分离方法。它是在毛细管管壁涂布或键合固定相,以电渗流驱动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离模式。该文对开管毛细管电色谱的发展、柱制备、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引用文献47篇  相似文献   

5.
吸附固定相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方法的建立(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震  邹汉法  叶明亮  倪坚毅  张玉奎 《色谱》1999,17(3):245-248
 首次将管壁吸附作用作为开管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制备的推动力,成功地建立了称为“吸附固定相开管毛细管电色谱”的一种新方法。原理是:选择合适的条件,让荷正电的化合物在毛细管管壁上充分吸附,直接用吸附层作为固定相。目前,已有数类化合物被用作固定相物质,其中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碱性蛋白质如溶菌酶和细胞色素C、碱性小肽如赖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以及碱性氨基酸如L-赖氨酸。CTAB吸附固定相用于分离电中性化合物,其它吸附固定相用于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6.
首次将管壁吸附作用作为开管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制备的推动力,成功地建立了称为“吸附固定相开管毛细管电色谱”的一种新方法。原理是:选择合适的条件,让荷正电的化合物在毛细管管壁上充分吸附,直接用吸附层作为固定相。目前,已有数类化合物被用作固定相物质,其中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碱性蛋白质如溶菌酶和细胞色素C、碱性小肽如赖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以及碱性氨基酸如L-赖氨酸。CTAB吸附固定相用于分离电中性化合物,其它吸附固定相用于手性分离。所建立的方法重现性好(迁移时间次间RSD值小于2.3%),柱效高(最高柱效可达590000/m,平均柱效在250000/m以上),寿命较长(2~8℃下保存,至少30d)。与已有的固定相制备方法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作偶联剂, 在毛细管内壁上逐步合成树枝形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 制得了1, 2和3代PAMAM键合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大分子代数的增加, 毛细管电渗流(EOF)逐步下降. 利用制得的1, 2和3代PAMAM修饰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对丙氨酸和脯氨酸的分离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随着大分子PAMAM代数的增加, 分离度逐步增大, 丙氨酸和脯氨酸可在3代树枝状大分子PAMAM修饰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上达到基线分离. 采用非衍生化法和3代PAMAM修饰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成功地分析了精氨酸、 丙氨酸、 脯氨酸、 甲硫氨酸和组氨酸. 结果表明, 键合毛细管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Zhou S  Lin X  Xie Z 《色谱》2011,29(8):786-790
以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羧甲基壳聚糖键合至毛细管内壁上。对毛细管预处理、硅烷化以及羧甲基壳聚糖键合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开管柱内表面结构形貌、电渗流、重现性和电色谱分离性能。扫描电镜图显示羧甲基壳聚糖均匀地键合在毛细管内表面。调节流动相的pH值可产生正向和反向电渗流,电渗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日内小于0.8%(n=6)、日间小于3.5%(n=3)、同一批次间小于4.3%(n=3)、不同批次柱间小于6.1%(n=3),重现性较好。4种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在修饰后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上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柱效达到36000~182000 塔板/m。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开管柱制备方法简单有效、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以衍生化聚硅氧烷为固定相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制备衍生化聚硅氧烷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方法,石英毛细管无需浸蚀,直接键合上大分子的聚硅氧烷,用异丁烯酸丁酯和乙烯基磺酸衍生化时对苯的同系物有很好的分离能力,对甲苯柱效可达1.52×105N/m(N为理论塔板数),柱效稳定;当用烯丙基全甲基β-环糊精和乙烯基磺酸衍生化时,石英毛细管先经溶胶-凝胶处理后,所制得的柱子对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度可达0.81.  相似文献   

10.
周孙英  陈继涢  谭静静  林旭聪  谢增鸿 《色谱》2015,33(12):1307-1313
以十八碳醇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毛细管开管柱固定相,优化了毛细管开管柱的制备参数。柱内表面的电镜图像显示其具有多孔皱褶、质地均匀的结构特征。将其应用于甲苯、乙苯、丙苯、丁苯、戊苯和己苯的分离试验中,6种化合物达到了完全分离,出峰顺序与它们的疏水性一致,表明该柱有明显的疏水色谱作用。在10 mmol/L磷酸盐(pH 8.5,含50%(v/v)乙腈)流动相、16 kV电压下,该开管柱成功地分离了4种抗癫痫类药物,柱效范围为35300~49800 塔板/m,与空柱管相比分离效果明显提高。结果表明通过本实验的原位聚合法可制备具有反相色谱作用的有机基质碳十八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  相似文献   

11.
用溶胶-凝胶技术以1,4,7,10-四氮杂十三烷-11,13-酮(二氧大环多胺)作柱修饰材料制备了开管毛细管电色谱(OTCEC)柱,并对制备柱进行了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二氧大环多胺较好地结合在毛细管内壁,柱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柱效最高达2.7 × 10~5理论塔板数/m。在最佳条件下,成功地分离了多组苯胺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色谱柱及其固定相制备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雪  瞿其曙  阎超 《色谱》2007,25(2):157-162
毛细管电色谱结合了毛细管电泳的高分离效率和高效液相色谱的高选择性,因而在这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期毛细管电色谱柱及其固定相制备方法和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吸附固定相电色谱和动态改性电色谱的手性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动态改性电色谱手性分离进行了研究。电色谱柱填充强阴离子交换固定相(SAX0,添加在流动相中的磺化β-环糊精(S-CD)动态地吸陵于SAX填料表面,形成一层准手性固定相。色氨酸、阿托品和异博定对映体在本体系获得了很好的分离,它们的分离分别为2.06,10.1和1.96,对映体峰的柱效价于85,000塔板数/米和412,000塔板数/米之间。连续运行17次,死时间和色氨酸对映体的电色谱保留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3%,0.62%和0.69%。此外,以吸附于SAX填料的牛血清白蛋白和S-CD为手性固定相进行了电色谱手性分离的研究。在这两种体系下分离色氨酸对映体的分离度分别为3.86和2.97。吸附S-CD柱电色谱和动态改性电谱的重现性进行子比较,发现动态改性电色谱有更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5.
牛血清白蛋白-PAMAM修饰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树枝状大分子PAMAM键合到毛细管电色谱柱中, 然后在其端基上键合配体牛血清白蛋白(BSA), 利用BSA-G3.0-PAMAM键合柱成功地分离了D,L-色氨酸.  相似文献   

16.
碳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纳米结构、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热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以及较好的吸附性能等物理化学性质,因而在分析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广泛的应用.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对近5年来碳纳米材料在毛细管电色谱新型固定相的制备研究方面进展进行了评述,包括毛细管电色谱的分类及分离机理、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方法和优缺点,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富勒烯)的结构性质及制备方法、碳纳米材料在毛细管电色谱柱固定相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等,并对其在色谱应用领域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张维冰  张丽华  张凌怡  张玉奎 《色谱》2002,20(4):295-298
 以离子交换和反相固定相构成的混合固定相电中 ,溶质迁移在受到疏水、离子交换作用的同时 ,对于带电溶质而言 ,还受到电泳迁移的影响。根据离子独立迁移原理 ,结合过程中的多种相互作用 ,得到了描述溶质表观迁移速率与其各形态迁移速率、各种相互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表达式 ;讨论了混合模式电中流动相的 pH及其中的有机调节剂浓度、混合固定相配比等对电渗流的影响及不同形态溶质在柱内的输运特征。结果表明 ,在电中采用混合固定相可以在较大的 pH和有机调节剂浓度范围内得到较强且稳定的电渗流。  相似文献   

18.
Monolithic materials have quickly become a well‐established stationary phase format in the field of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CEC). Both the simplicity of their in situ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large variety of readily available chemistries make the monolithic separation media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capillary columns packed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ontributions of numerous groups working in this rapidly growing area, with a focus on monolithic capillary columns prepared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Various approaches employ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onoliths are detailed, and where available,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monolithic capillary columns are shown. Their chromatographic performance is demonstrated by numerous separations of different analyte mixtures in variety of modes. Although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polymer properties on the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monolithic capillaries remain scarce at this early stage of their development, this review also discusses some important relationships such as the effect of pore size on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in more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