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中甘油含量的方法.采用四氧呋喃-水(3:1)混合溶剂溶解粗甘油样品,以二乙二醇二乙醚作内标,直接在HP-5柱上进行GC法分离,无需衍生化步骤,内标法定量.对溶剂、内标物、色谱柱、进样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甘油溶液质量浓度在0~20 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聪  李维仲  宋永臣  翁林岽  张宁 《化学学报》2012,70(8):1043-1046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浓度对甘油-水-氯化钠三元溶液中甘油自扩散系数的影响. 随着甘油浓度的增大, 甘油的自扩散系数逐渐减小. 氢键分析表明, 甘油自扩散系数的减小来源于其参与的甘油-水氢键数目的减少和甘油-甘油氢键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将一系列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功能化离子液体用于催化甘油和尿素合成甘油碳酸酯。结果表明,中性离子液体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离子液体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协同效应促进了反应的进行,离子液体阳离子的正电性活化尿素,阴离子的负电性活化甘油,并且催化剂酸碱位点的平衡对催化反应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离子液体可以实现回收利用至少五次,且催化活性基本不变。采用功能化离子液体替代传统金属催化剂,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且所用原料为廉价易得的生物基原料,过程中也不使用有机溶剂,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4.
甘油的催化选择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燕  周春晖  俞卫华  范永仙 《化学进展》2008,20(10):1474-1486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主要副产物甘油的催化选择氧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甘油的化学催化选择氧化的反应网络;介绍了催化甘油选择氧化反应主要的催化剂如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多孔催化剂以及有机酰基-TEMP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其催化机理;评述了甘油催化氧化过程中各反应条件等对产物选择性和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概括了甘油的电催化氧化、甘油催化氧化聚合生成新型聚合物-聚丙酮二酸盐(Polyketomalonate)等新催化反应及其机理,总结了甘油生物催化氧化的产物二羟基丙酮(DHA)的新进展。最后提出了甘油的催化氧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甘油催化氧化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高碘酸氧化法快速测定进口粗甘油中甘油含量的分析方法。对高碘酸钠加入量、溶液pH值和放置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经试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质量浓度为60 g/L的高碘酸钠溶液加入量35mL,pH值在0.4~1.6之间,放置时间40 min。在选定实验条件下,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6%(n=7),加标回收率为97.2%~104.1%。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十年来,生物柴油作为绿色的生物燃料的技术日趋成熟,在整个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约10%(w,质量分数)的副产物甘油,因此通过催化选择氧化甘油过程,获得高附加值化学品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研究表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对甘油氧化过程呈现出较高活性和选择性1,2,但是反应通常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反应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盐,反应混合物需要进一步中和酸化,才能得到有机酸的目标产物。另外,贵金属催化剂表面受到过度氧化后可能失  相似文献   

7.
焦立为 《分析试验室》2003,22(Z1):375-376
生产甘油的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8.
将一系列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功能化离子液体用于催化甘油和尿素合成甘油碳酸酯.结果表明,中性离子液体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离子液体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协同效应促进了反应的进行,离子液体阳离子的正电性活化尿素,阴离子的负电性活化甘油,并且催化剂酸碱位点的平衡对催化反应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离子液体可以实现回收利用至少五次,且催化活性基本不变.采用功能化离子液体替代传统金属催化剂,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且所用原料为廉价易得的生物基原料,过程中也不使用有机溶剂,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9.
碱性离子液体催化甘油合成1,2-甘油碳酸酯(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考察了生物质平台化合物甘油转化1,2-甘油碳酸酯的反应.与酸性离子液体和常用无机碱性催化剂相比,碱性离子液体咪唑基1-丁基-3-甲基咪唑([Bmim]Im)、氢氧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OH)、咪唑基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Im)、氢氧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OH)在甘油与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其中,以[Bmim]Im离子液体为催化剂时甘油转化率为98.4%和甘油碳酸酯选择性接近100%.另外,该离子液体可以回收重复利用3次后甘油转化率仍可达92%,甘油碳酸酯选择性可近100%.此碱性离子液体催化方法具有反应结果较好、产物分离简单、条件温和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糖脂是植物光合膜脂的主要成分[1],在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2-3]、帮助植物体适应生态条件的改变[4]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脂及其降解产物在抗肿瘤活性[5-6]及影响细胞凋亡、分化、衰老等方面的研究[7-9]现在也越来越深入,所以研究植物膜糖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途径工程的基本原理,在大肠杆菌中构建一条产甘油的新代谢途径。从酿酒酵母Sacchdromyces cerevisiae INVSc1菌株总DNA克隆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gpdl)和3-磷酸甘油酯酶基因(hot2),构建由两个杂合启动子trc启动基因的双表达盒的重组质粒pGEM-Cgpd1-Chor2,后者转入E.coli JM109菌株,构建的重组菌株就具有一条直接将葡萄糖转化为甘油的新代谢途径,将该重组菌株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摇瓶发酵,甘油产率为1.18g/L。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构建生产1,3-丙二醇工程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模拟工业生产提纯甘油恒温、恒速条件,用离子交换法提纯甘油,选择出最佳提纯工艺。  相似文献   

13.
甘油碳酸酯合成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油碳酸酯(glycerol carbonate、4-hydroxymethyl-1,3-dioxolan-2-one),又称为碳酸甘油酯、4-羟甲基-2-羰基-1,3-二氧戊环,主要用作反应中间体和溶剂,或与异氰酸盐、丙烯酸酯类产品反应生产聚合物用于涂料、胶黏剂和润滑剂等领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甘油碳酸酯还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合成分子,由于分子内同时含有羟基和羰基官能团,  相似文献   

14.
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当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人们对于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替代能源的开发与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柴油作为生物能源的形式之一,因其来源广泛,污染小,可再生等一系列优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早被美国能源发展委员会(DOP)、美国环保署(EPA)和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三大机构认可[1].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的迅速增加,如何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的大量甘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生物源甘油是一个多功能的绿色"平台分子",通过对其还原、氧化、重整(分解)、脱水、醚化及与其它试剂的反应可生成许多以石化为原料的产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由甘油转化为各种化工产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缩水甘油苯基醚-缩水甘油正丁基醚共聚物磺酸钠的合成及表面活性;缩水甘油苯基醚-缩水甘油正丁基醚共聚物磺酸钠; 合成; 表面性质; 胶束  相似文献   

17.
催化甘油选择性脱水制备丙烯醛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生物质转化反应。反应使用的固体酸催化剂包括无机酸及其盐、稀土焦磷酸盐、金属氧化物、杂多酸和分子筛等。相比于其它类型的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甘油脱水制丙烯醛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氧化物催化甘油脱水反应的机理,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开塞露是常用的灌肠剂,为含甘油的制剂,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现行卫生部药品标准采用高碘酸钾氧化法测定甘油的含量,该法操作复杂,高碘酸钾溶解度小,试验条件对结果影响较大,测试中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过多,且碘化钾等试剂有较强的腐  相似文献   

19.
甘油水溶液氢键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低温保护剂溶液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以甘油为保护剂,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 对不同浓度的甘油和水的二元体系进行了模拟. 得到了不同浓度的甘油水溶液在2 ns内的分子动力学运动轨迹, 通过对后1 ns内运动轨迹的分析, 得到了各个原子对的径向分布函数和甘油分子的构型分布. 根据氢键的图形定义, 分析了氢键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 计算了不同浓度下体系中平均每个原子(O和H)和分子(甘油和水)参与氢键个数的百分比分布及其平均值. 同时还计算了所有氢键、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以及甘油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的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20.
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物基甘油,随着生物柴油的大规模发展,生物基甘油正不断地被发现新的商业应用价值。结合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归纳分析了生物基甘油的高值化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生物基甘油在化学工业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