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研究了164—182Hf偶偶核的低能谱和电磁跃迁, 应用一个U(5)→SU(3)简化哈密顿量很好的描述它们的低能谱和电磁跃迁过渡. 结果表明164—182Hf同位素核基本上属于U(5)→SU(3)的过渡核.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研究了^140-262Gd偶偶核的低能谱和电磁跃迁,应用一个U(5)→SU(3)的简化哈密顿量很好地描述它们的低能谱和电磁跃迁过渡.结果表明^140-262Gd同位素核基本上属于U(5)→SU(3)的过渡核.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研究了62—76Zn核的低能正宇称态的能谱和电磁跃迁.应用一个简单的哈密顿量能够较好地描述它们的能谱和电四极跃迁.研究表明,62—76Zn同位素核基本上属于U(5)到O(6)的过渡核.Spectra and E2 transition rates for the even even 62-76Zn isotopes are studi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acting boson model. A schematic Hamiltonian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ir spectra and transition is u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even even 62-76Zn isotopes ar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U(5) to O(6) dynamical symmetry.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研究了140-162Gd偶偶核的低能谱和电磁跃迁,应用一个U(5)→SU(3)的简化哈密顿量很好地描述它们的低能谱和电磁跃迁过渡.结果表明140-162Gd同位素核基本上属于U(5)→SU(3)的过渡核.  相似文献   

5.
利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分别在U(5)—SU(3)和U(5)—O(6)描述下研究了102—110Pd偶偶核的电单极跃迁.研究表明,这些偶偶Pd核能够用U(5)—SU(3)更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6.
采用IBM模型研究了^142-164Dy核的低能正宇称态的能谱和电磁跃迁。应用U(5)→SU(3)的简化哈密顿量较好地描述了它们的能谱和电磁跃迁。研究结果表明,该核基本属于U(5)→SU(3)的过渡核Spectra and E2 transition rates for the even even 142-164Dy isotopes are studi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acting boson model. A schematic Hamiltonian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ir spectra and transition is u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even even 142-164Dy isotopes ar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U(5)to SU(3) dynamical symmetry.  相似文献   

7.
通过束流能量为73MeV的116Sn(16O,2n)130Ce重离子反应,利用多普勒展宽峰的形状分析方法,测量了轻稀土核130Ce激发态的寿命.通过这些测量提取约化跃迁几率B(E2).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工作中没有观察到过去报道的B(E2)异常高的值;转晕带的跃迁四极矩随自旋而变化,呈现γ≈7°的三轴形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了偶偶Pt核低激发态的集体性质. 结果发现在该模型下, 利用一个仅含有3个参数的哈密顿量, 可以很好地再现偶偶Pt核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束流能量为116MeV的59Co(35Cl,2p2n)90Mo反应布居90Mo的高自旋态.用10台反康普顿HPGe探测器组成的探测阵列进行γγ符合测量.通过多普勒展宽峰的形状分析测定90Mo高自旋态的寿命.在正宇称衰变系观察到增强的M1跃迁,推断I=13以上是扁椭形变.负宇称高自旋态具有大的B(E2)值,并随自旋增大而起伏变化.正、负宇称态之间的跃迁显示增大的E1跃迁,似有八极关联的可能.但是,90Mo并不处在理论预言的存在八极形变的核区内.  相似文献   

10.
通过融合蒸发反应144Nd(19F,5n)E=108, 112MeV对双奇核158Tm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扩展了原已建立的带结构, 并建立了2条新转动带. 获得了γ射线的相对强度和耦合带的B(M1)/B(E2)比值.观测到了πh11/2⊙νi13/2组态带的旋称反转点. 对新建立的转动带进行了自旋-宇称以及组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