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纪良 《物理通报》2011,40(8):59-60,67
学习定势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需要、愿望、态度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发生定势作用,从而对学习活动产生影响.学习定势对学习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往往存在各种学习定势,如思维定势、视觉定势等.例如,在"互感和自感"一节学习中,学生存在以下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是在当前科学发展的指引下,每个学生必须培养的思维.本文以"多角度审视过山车问题"为课题,以"一题多解"方式获得物理学习的启示,以期从讨论过程中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曹东 《物理通报》2020,(6):29-31
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单元学习的学历案编写为例,阐述了学历案编写的技术路径和具体操作方法.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学习单元,制定指向高阶思维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设计问题链,以实验为载体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课后反思与作业激发学生的元认知,评价学生高阶思维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4.
林利凡 《物理通报》2020,(6):123-127
旨在从磁场设置问题中的3个典型模型和例题的研究学习中,提出学生答题时的惯常思维,发现并探讨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定式"问题.结合例题提供"一题多想"的思维历程,通过这样的分析流程帮助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更加严密的逻辑思考来避免"思维定式"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冯新 《物理通报》2021,(2):132-135
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在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从"借助项目设计,培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策略性学习’反应程序化""借助过程优化,积累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策略性学习’研究深度化""借助物理与生活互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理解,促进学生‘策略性学习’运用实践化"3个途径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以学习进阶理论为指导,对"探究圆柱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进行设计.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确定"进阶起点和终点",规划"进阶路径",逐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出圆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常规物理学习模式中,教师理应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多元化授教,引导学生构建有效的认知网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经远程问卷"物理课程学生知识内化"调查,梳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知识内化的学习活动模式设计",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提出促知识内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对策与策略.一是巧设演示实验进行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是依托知识图谱技术,帮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连接,促进其知识结构的补齐;三是布置"进化型"作业,以跨界、多元、有趣和思维表达为特点,辅以多元评价、精准反馈、持续激励为手段.  相似文献   

8.
电工基础是一门对学生科学思维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单纯的理论教学,易使初学者感到抽象、难学.如何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我在教学中,做了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是学生中学到大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伴随着学生世界观及科学思维形成的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及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物理学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模式的改革。对农业大学非物理专业的学生,不断进行结合学科特点的"大学物理学"教学改革。除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外,也逐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物理学中的定理原理、公式的繁琐推导和难题求解,而是理解其物理思想,突出其简洁、对称、优美与和谐,强调思维方法。教学中结合学科交叉,启发学生跨学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思维可视化能够实现隐性思维显性化,零散知识结构化,促进记忆加工和提高思维能力,已成为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冰水混合液面升降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力学模块的难点和分化点,涉及的物理过程复杂而抽象,往往导致学生在建立完整的解题物理思维过程中困难重重.本文在思维可视化视域下,设计了通用的"冰水混合液面升降问题"解题策略鱼骨图,并利用3个典型实例具体展示了解题过程,为学生思维进阶训练和高阶思维提升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1.
邹韩仕 《物理通报》2020,(S1):27-31
深度教学主要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对知识浅层学习的现状及问题,主张通过知识的深度处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教学是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以"纸带"为思维发散中心,促进知识的深度整合;展开小组讨论反思,激励学生提出"问题簇",逐步深入探索知识的逻辑形式;建构力学实验物理模型,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能力;及时显化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科学思维的4个基本策略,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逐步实施深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颁布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提出大学物理课程考核要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模式,本文介绍在大学物理"教"与"学"改革的同时创新期末考试命题类型的实践与探索,以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导向,通过期末考试题型将学生"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学"引向"教什么、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学"的方向转变,使学生在注重平时学习的同时,加强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3.
习题变式教学通过启迪、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变异维数",从而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高荣顺 《物理通报》2020,(5):110-112+116
论述了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两大误区,提出了"图示化认知框架"的教学范式和概念课的"SHWHA"思维活动认知框架.误区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只是表面使用来服务分数而不是服务与学生主体学习过程的思维活动;误区二,学生生成性的思维活动不应被忽视而应给予正确、及时地引导和矫正.认知框架是认知主体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一系列复杂思维活动中关键节点组成的相对稳定、条理化的思维结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物理》2021,40(7)
在“激光技术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辅导学生预习、布置作业、问卷反馈的方式,使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利用思维导图完成作业,逐步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做知识点汇总.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激光技术概论”课程的积极性.本研究还发现“思维导图加备注”的模式既利用了思维导图有助于理清知识脉络的优势,同时又用备注填补了思维导图不能展现知识点具体内容的短板,因此相比于单纯的思维导图模式,“思维导图加备注”的模式更适合物理类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的核心体现在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上,思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浅"到"深"的进阶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层次性的学习材料来支撑.凸显实验探究的过程和层次,是促进学生思维深度进阶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探究过程为例谈一点笔者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一门令人激动的、有活力的、向新的方向持续发展的学科,"大学物理学"是国内外大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多年的"非物理专业学生"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物理学应注重应用性,教学中要重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其以后的专业甚至职业产生影响。不能用物理系的教学模式去教"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大学物理学"课程应该与专业相结合,其内容必须保持一个基本体系,物理学中的哲学等文化的学习与物理知识本身的学习都相当重要。教学与科研二者并重、互相促进,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等。  相似文献   

18.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利用先有的知识、经验,带着某种既定的"框架模式"去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态势,即人们常说的"惯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现这种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有着不可低估的不良影响.本文就克服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提出几种方法.且形成稳固的、正确的思维定势就思维定势本身来讲是很难克服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这就象我们乘坐汽车时要不可避免地随着汽车的上下颠簸而"前仰后合"一样.教学中就可利用这一特点.在…  相似文献   

19.
以2018年CUPT赛题"粉末的颜色"为例,介绍了PDCA工作方法在CUPT竞赛中的应用.将PDCA工作方法移植到CUPT和科研项目训练,可以将PDCA改为设计实验方案(Plan)、实验现象表征(Do)、理论模拟验证(Check)和物理机制阐述(Analysis).通过PDCA闭环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创新能力,让学生由"答案引导式"的被动思维过渡到"项目引导式"的创新思维模式.将CUPT赛题作为科研先修训练的有效手段,可以为学生今后高阶段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开展物理实验设计教学,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最近发展区水平上进发",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