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镉离子在刺参组织蓄积及在排放过程中投喂普通饲料和在普通饲料中加入多糖对组织CA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CAT的活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按CAT活性大小顺序为:内脏团>纵肌>体壁.(2)刺参组织酶活性随重镉离子染毒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排放阶段,染毒刺参投喂饲料后其组织酶活性随时间增加而逐渐恢复接近正常水平.表明CAT酶对刺参各组织早期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3)染毒后的刺参在清洁海水中排放期间,饲料中加入海藻多糖可明显促进刺参各组织重金属的排放,使得刺参各组织CAT酶活性较投喂普通饲料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3.
4.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7-51
以鲫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水染毒法,设对照组和试验组(镉质量浓度0.05 mg/L,0.5 mg/L,5 mg/L)静养10 d,硝酸银染色方法显示鲫鱼胃肠道嗜银细胞,探讨了镉对鲫鱼胃肠道嗜银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鲫鱼前肠和中肠嗜银细胞数目有明显影响,表现在0.05 mg/L,0.5 mg/L浓度时前肠和中肠嗜银细胞数目明显增加,5 mg/L浓度时则减少;镉对鲫鱼后肠嗜银细胞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某些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稳定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条件下,研究了Cu2+、Cr2+、Zn2+、Ca2+对H2O2稳定性和过氧化氨酶活性的影响,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顺序和对过氧化氨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顺序皆为Cu2+>C3+>Zn2+>Ca2+。 相似文献
6.
7.
采用静态染毒法,设置50、100、150 μg/L 3个浓度组,研究镉、铜以及镉 铜的联合作用24 h、48 h对河蚬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的影响,探讨以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作为重金属镉、铜污染生物标记的可能性.结果显示:CAT活性的变化灵敏,且与污染物质浓度存在剂量-效应的相关关系,50~150 μg/L的单独Cd、Cu作用24 h、48 h使河蚬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产生了从上升到显著下降的效应,而Cd Cu的联合处理则是在50~100 μg/L浓度间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下降,且150 μg/L浓度组对CAT活性产生了极显著的抑制.结果表明, CAT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监测金属镉、铜污染的有效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8.
农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多菌灵、氯氰菊酯对大棚、农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在土壤中含量低(1~40 μg/ g)时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高(150 μg/ g)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影响;两种农药对同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影响趋势基本相同,但对大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农田土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空气污染对几种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氧化氢酶是植物体内一种很重要的酶,它在光呼吸、脂肪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遇到不良环境时,其体内过氧化氢酶往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氢酶为含铁卟啉的结合酶,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抗氧化酶,能维护细胞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它普遍存在于各类粮食中,其活性的高低与种子的生活力水平及粮食品质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故测定其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各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4、0.8、1.5和3.0 mg/L的Cd2+,对鲫鱼进行24、48、72和96 h的急性染毒实验.取鲫鱼尾部血液制作血涂片,镜检并统计分析细胞凋亡率,研究Cd2+胁迫诱导红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在Cd2+浓度为0.4~3.0 mg/L的环境下,鲫鱼红细胞的凋亡率与Cd2+浓度、染毒时间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鲫鱼红细胞对Cd2+的最大耐受浓度:染毒24 h时,为1.5 mg/L,48 h为0.4 mg/L.说明Cd2+对鲫鱼红细胞的凋亡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青弋江河口鲫鱼的年龄、生长和繁殖三个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鲫鱼的年轮特征呈现为切割和疏密两种不同类型,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0.5%和9.5%.所获标本的最大年龄为1 龄,其繁殖群体仅由I龄和II龄两个年龄组组成,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3.0%和7.0%,该河段鲫鱼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现象.繁殖群体雌雄比例为44:1.初次性成熟年龄为0 龄,即孵化后的次年达性成熟;初次性成熟个体的最小全长和体重分别为71.79mm和17.53g.全长(TL)与体重(TW)及空壳重(SW)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TW=2E-05TL2.9338(R2=0.946)和SW=2E-05TL2.9283(R2=0.9288).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9584±8414粒,最大和最小绝对繁殖力分别为37892和1123粒;个体相对繁殖力为450.20±242.76粒/克,最大和最小相对繁殖力分别为921.48和128.31粒/克.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关系式为AF=224.27TW 504.44(R2=0.9252). 相似文献
13.
土霉素残留在鲫鱼体内的消除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10±1)℃水温条件下,用50mg/kg剂量对鲫鱼口灌土霉素3d,每天2次.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鲫鱼 血液和组织中土霉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土霉素消除期间,肾脏中土霉素残留量最高,肌肉中最低,血液和肌 肉中土霉素的含量与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很相似;给药后的第32h,土霉素的量在血液和组织中达到最高含量;土 霉素在达到最高含量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肾脏中土霉素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而在肌肉中,土霉素含量随 着时间的推移缓慢下降;第288h时,土霉素在肝脏、肌肉和血液中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其含量分别为0.53, 0.12,0.39mg/kg,肾脏中药物含量仍然很高,为2.75mg/kg.由此得知:在所有的组织中,肌内中土霉素的残留 量是最低的;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2d后,人食用鱼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壬基酚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巨噬细胞的免疫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鲫鱼(Carassius auratus)头肾中分离巨噬细胞,体外暴露雌二醇和壬基酚后,用MTT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评价壬基酚的免疫毒性,并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效应相比较.结果表明,雌二醇对鲫鱼巨噬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在低浓度表现为诱导作用,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雌二醇、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有明显的诱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对鲫鱼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作用效应比较,进一步证明了壬基酚的弱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5.
四溴双酚A对鲫鱼血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幼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外暴露于四溴双酚A(TBBPA)后,血清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分别随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变化.在整个试验剂量范围内,GSH含量被显著抑制;GSH-Px在中低浓度下被显著诱导,高浓度时活性变化不大;SOD、CAT活性在高浓度暴露时显著升高.0.1 mg/L动态暴露中,GSH含量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抑制,SOD呈先抑制后诱导,GSH-Px在暴露初期和中期被诱导CAT活性则在暴露后期被显著诱导.试验表明在鱼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应激补偿机制来消除胁迫;GSH对TBBPA十分敏感,可以考虑作为水环境中TBBPA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2012年6月于重庆市北碚区歇马养殖场采集鲫鱼(Carassius auratus) 31尾,体质量(W)范围3.0~284.8 g,体长(L)范围5.5~22.6 cm,分为4个体长组,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估算了能量密度.结果表明,鲫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O)、脂肪含量(FAT)和灰分含量(ASH)占鱼体鲜重的百分比范围分别为68.58%~78.99%、7.81%~18.87%、0.55%~9.11%和3.25%~6.59%,能量密度(E)范围为2.06~7.68 kJ· g-1.体质量与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的关系可分别描述为方程:FAT=0.025 6W+1.59 (R2=0.561,n=31,p<0.01)和E=0.010 2W+3.94(R2 =0.395,n=31,p<0.01);含水量与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的关系可分别描述为方程:FAT=-0.855WAT+ 67.5(R2=0.753,n=31,p<0.01)和E=-0.380WAT+33.1(R2 =0.662,n=31,p<0.01).研究提示可以用体质量和含水量估测鲫鱼的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随着个体体质量的增加,水分和脂肪之间存在近等比例的替代. 相似文献
17.
2-氯苯酚与取代苯酚及苯胺类化合物对鲫鱼联合毒性效应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得到10种单一化合物的半致死浓度(CL50)以及12组混合物的半致死浓度(CL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对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定性评价,2-氯苯酚与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以部分相加和协同作用为主.以混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Pmix)和前沿轨道能距(ΔEmix)为结构描述符,建立了联合毒性效应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脂溶性和反应性越强,混合物联合毒性越大,所得的模型对2-氯苯酚与苯胺类混合物的毒性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增加投喂频率改善彭泽鲫对饲料糖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别含20%(低)、40%(高)葡萄糖和糊精的4种等氮(粗蛋白为35.5%)、等能(16.8 kJ·g-1)饲料饲养平均尾重为3.7±0.3 g彭泽鲫16周,投饲率为4%左右,研究投喂频率分别为每天2次和每天6次时鲫鱼对糖利用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鲫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都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提高 (〖WTBX〗P〖WTBZ〗<0.001).投喂频率为每天2次时,增重率表现为高糖组显著低于低糖组 (〖WTBX〗P〖WTBZ〗=0.003),葡萄糖组显著低于糊精组(〖WTBX〗P〖WTBZ〗=0.003),蛋白质沉积率表现为糊精组显著高于葡萄糖组(〖WTBX〗P〖WTBZ〗<0.05);投喂频率为每天6次时,增重率无显著差异,糖源和糖水平对蛋白质沉积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脂肪和能量沉积率也有相似的趋势,且高糖组脂肪沉积率接近或大于100%,提示有大量糖类转化为体脂.投喂频率增加,体脂含量显著增加 (〖WTBX〗P〖WTBZ〗<0.001).投喂频率为每天6次时,高葡萄糖组体脂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及水分含量受饲料糖种类、水平及投喂频率的影响不明显.高糖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低糖组(〖WTBX〗P〖WTBZ〗<0.001),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各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增加投喂频率显著改善鲫鱼对饲料糖的利用,其原因可能与削弱或消除代谢通量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澎泽鲫幼鱼对盐度和碱度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盐度和碱度对澎泽鲫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为24,48,72,96 h其盐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9.996,7.871,6.879,6.676 g·L-1,碱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71.71,69.85,60.81,59.87mmol·L-1.盐碱混合毒性试验中的AI指数表明盐度和碱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Cd2 浓度1.25、2.503、.75 mg.kg-1腹腔注射染鲫后,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研究镉对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检测鲫PBMC的增殖.结果显示:1.25 mg.kg-1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放射性活度(dpm)的差异均无显著性;0d和3d时各染镉组与对照组dpm的差异均无显著性;5d时2.50 mg.kg-1及3.75 mg.kg-1组与对照组及1.25 mg.kg-1组dpm的差异有显著性且呈剂量效应,7d和10d时dpm与5d时基本相同;14d时3.75 mg.kg-1组与其余组dpm的差异有显著性,但已出现缩小的趋势.因此低浓度Cd2 对鲫PBMC增殖的影响不大,高浓度Cd2 则能诱导鲫PBMC增殖抑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