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德应  王骐 《光学学报》1997,17(11):518-1527
将激光感生碰撞电荷看作一个四体系统,发展了激光感生碰撞电荷电荷的微扰理论,以独立原子和离子的复合态波函数作为激光感生碰撞体系的基组函数,得到了体系态振幅的运动方程。利用激光感生碰撞电荷交换的微扰理论,对Ca^+-Sr间激光感生碰撞电荷交换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Green等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以高速摄像作为手段,结合各种新颖的PTV算法,在毫秒级时间尺度和毫米级空间尺度上(颗粒尺寸)来对颗粒碰撞率做实验研究,对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描述颗粒碰撞率的关系进行检验与修正。通过对实际颗粒碰撞率与颗粒浓度、平均相对速度的关系进行测量研究,发现理论关系与实验存在较大的差别,理论关系较大地高估了碰撞率。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描述颗粒碰撞率的实验规律,这些规律可直接应用于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中。  相似文献   

3.
以两体碰撞为例, 对碰撞前后的速度关系利用矩阵作了简明表达. 全面分析了碰撞前后的能量组成及 关系, 阐述了资用能的物理意义, 求出了能量损失、 能量传递率等表达式. 本文的分析方法也可推广到多体碰撞问 题中去  相似文献   

4.
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原子分子碰撞过程中的统计平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学李代数方法在研究原子分子碰撞问题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我们用密度算子导出了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同时我们用时间演化算子计算了振转能量的跃迁几率.作为例子我们用此方法计算了H2和He的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现有的单分子磁体交换耦合常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采用新方法计算两个原子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时,首先分别设置这两个原子的自旋取向,然后再同时设置两个原子的自旋取向,计算出总能即可,而不用选取不同的自旋组态并求解线性方程组.方法特别适合含有数目很大的磁性原子的单分子磁体交换耦合常数的计算.采用新方法计算了Fe7和Fe20配合物分子的交换耦合常数.结果表明,Fe7和Fe20分子中的交换常数都为负,即反铁磁耦合时能量更低,这与类似分子的相关研究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现有的单分子磁体交换耦合常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采用新方法计算两个原子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时,首先分别设置这两个原子的自旋取向,然后再同时设置两个原子的自旋取向,计算出总能即可,而不用选取不同的自旋组态并求解线性方程组.方法特别适合含有数目很大的磁性原子的单分子磁体交换耦合常数的计算.采用新方法计算了Fe7和Fe20配合物分子的交换耦合常数.结果表明,Fe7和Fe20分子中的交换常数都为负,即反铁磁耦合时能量更低,这与类似分子的相关研究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潘雯  严仲强 《广西物理》2004,25(1):34-35
讨论气体分子间的非完全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8.
当入射氦原子能量为0.05eV时,计算了氦原子与氢分子碰撞的弹性散射和第一转动激发截面,用密耦方法计算了50个分波,得到的分波截面收敛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在钠原子分子混合体系中 ,实验研究了加入缓冲气体对高位态原子分子碰撞能量转移和分子扩散带辐射的增强效应 ;运用瞬态碰撞模型作了理论计算 ,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陈学俊 《计算物理》1992,9(3):241-249
本文详细描述了电子-原子碰撞电离截面的高精度计算的有关问题,着重论述了包含三个库仑散射波函数的6重积分如何简化成2重积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Tang-Toennies势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得到了氦原子与氢分子的非对称同位素替代体系HD,HT,DT在质心坐标系中的势能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He-HD,HT,DT碰的角分布。  相似文献   

12.
Hg原子6 ̄1S_0→6 ̄3P_0.1.2的电子碰撞激发,不仅仅是简单的非弹性碰撞过程的能量转移,还包含电子交换以及Hg原子俘获电子形成极短寿命(≤1O ̄13S)的Hg ̄-离子态(6s6p ̄2)而共振这样两种强烈影响激发截面的重要机制,电子与Hg原子的弹性碰撞存在量子效应,弹性散射截面σ_0与电子初动能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用密耦计算方法及T.T(Tang-Toennies)势模型分别计算了入射能量E=0.05 eV、0.15 eV、0.25 eV时He、Ne、Ar、Kr、Xe-T2碰撞体系的00-00弹性碰撞和00-02非弹性碰撞分波截面,结果表明:对00-00弹性碰撞,分波截面随量子数J的增加不断振荡, 并随入射原子的相对碰撞能量的变化,振荡极大值的位置、收敛分波数等均有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用光学-光学双共振光谱技术研究Cs蒸气中的共振交换碰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窄带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所有具有相同z分量速度的基态Cs原子至激发态,研究了Cs(6P3/2, v) +Cs(6S1/2, v′)→Cs(6S1/2, v) +Cs(6P3/2, v′)的共振交换碰撞过程。与泵浦光反向平行的另一单模激光器激发6P3/2至8S1/2态,以检测6P3/2态原子的速度分布,确定激发态原子的热能化效应。通过测量8S1/2→6P1/2荧光的尖峰强度与相应的多普勒背景的强度比,得到共振交换碰撞速率系数为k=9.62×10-7 cm3·s-1。证明了在纯碱金属蒸气中,由共振交换机制产生的热能化效应的大小比由速度改变碰撞引起的大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5.
李志刚  王海 《物理》2006,35(5):428-431
当气体分子与纳米粒子碰撞的时候,纳米粒子传输理论预测到当纳米粒子的直径由小变大时,碰撞会由镜面反射转化为漫反射.文章利用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了气体分子与纳米粒子碰撞的过程.在验证了这种转化存在同时,又探讨了碰撞转化的机理,即漫反射的起因.仿真结果揭示了漫反射的起因是由于纳米粒子对气体分子的吸附作用.这种吸附作用是由于纳米粒子对能量的容纳特性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李志刚  王海 《物理》2006,35(05):428-431
当气体分子与纳米粒子碰撞的时候,纳米粒子传输理论预测到当纳米粒子的直径由小变大时,碰撞会由镜面反射转化为漫反射.文章利用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了气体分子与纳米粒子碰撞的过程.在验证了这种转化存在同时,又探讨了碰撞转化的机理,即漫反射的起因.仿真结果揭示了漫反射的起因是由于纳米粒子对气体分子的吸附作用.这种吸附作用是由于纳米粒子对能量的容纳特性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火球模型,对s=22GeV情况下,强子碰撞中平均横动量的多重数分布曲线斜率、随横动量截断值的增加由负转变为正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是侧边火球产生强子的平均横动量,随横动量截断值的增加的增幅大于中心火球产生强子的平均横动量的增幅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从Skyrme有效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出发,得到了单核子平均场、介质中的核子-核子散射截面以及核子的初始化密度分布,自洽地用于 Boltzmann-Uehling-Uhlenbeck(BUU) 输运模型中。使用对应不同软硬程度对称能、相反中子-质子有效质量劈裂的六组Skyrme参数(SkI2, Gs, KDE0v1, NRAPR, BSk9和SV-mas08),利用BUU输运模型对$^{124}{\rm{Sn}}$+$^{124}{\rm{Sn}}$$^{112}{\rm{Sn}}$+$^{112}{\rm{Sn}}$进行了碰撞模拟。结果表明,由中子-质子有效质量劈裂效应引起的自由双中质比差异在较高的核子动能下明显。此外,与NSCL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在用到的六种相互作用之中,KDE0v1相互作用所对应的双中质比结果似乎与实验更为符合。  相似文献   

19.
氦原子与H2、D2、T2分子碰撞角分布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Tang-Toennies势模型,用密耦法求解散射方程,计算了入射能量E=0.05eV时,00-00,00-02转动激发截面,进而计算了He-H2,He-D2和He-T2碰撞的角分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含时局域密度近似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入射速度的质子与乙烯分子碰撞的动力学。计算了质子的能量损失及碰撞后乙烯分子的电子和离子的运动状态, 研究了质子的入射方向及入射动能对整个系统的碰撞动力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当入射质子的动能较小(Ek0<250 eV)时, 在相同的入射速度下, 当质子垂直于分子平面入射时, 系统的电离最大, 质子俘获的电子多; 当质子的入射动能Ek0>250 eV时, 质子的能量损失与入射方向有密切的关系。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ime dependent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TDLDA),which applied to valence electrons, coupled non adiabatically to molecular dynamics of ions,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s of collisions between energetic protons and ethylene are studied. Not only the amount of energy lost of the projectile, but also the electron and vibration excitations of the target are identified.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collision orientation on the energy loss of the proton and excitation dynamics of ethylene are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ionization is enhanced and more electrons are captured by the proton when the proton with the impact energy less than 250 eV moves perpendicularly to the molecular plane. A strong 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on energy lost and the impact orientation is obtained when the impact energy is larger than 250 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