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合成了pH敏感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b-PDPAn(聚合度n=100-200)及荧光修饰的嵌段聚合物异硫氰酸荧光素-聚乙二醇-聚N,N-二异丙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FITCPEG45-PDPA100)。采用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胶束,此胶束呈现均一的球形分布,平均粒径180-240 nm(0.3 mg·mL-1)。以阿霉素(DOX)为模拟药物,其胶束载药量约11%(w,质量分数)左右,外环境pH对载药胶束的粒径和体外释放行为有显著影响。在弱酸环境下,胶束核质子化发生膨胀甚至解体,在2-3 h内药物可释放80%左右。体外毒性试验表明,空白胶束与人类肝癌细胞(Huh7)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与此细胞共同孵育5 h的荧光聚合物胶束体现了较好的转染效果。因此,这类荧光标记胶束可能会为实时跟踪化疗药物的输送或分布打开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应用中,抗肿瘤药物的憎水性将严重影响疗效并造成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这些憎水性药物的增溶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中,两亲嵌段聚合物载药胶束体系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憎水性药物包裹在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中以实现增溶目的。本文总结了目前用于载药胶束的两亲嵌段聚合物的材料及胶束的制备方法,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此类药物胶束制备中的最新应用和该领域目前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释药功能胶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首先,以七(6-叠氮-6-脱氧)-β-环糊精、3-炔基丁基-β-D-半乳糖苷为原料,经Click反应合成具有肝靶向功能的半乳糖-β-环糊精(Gal7-CD);其次,以胱胺二盐酸盐、十八烷酸为原料,经氨基保护、酰化反应、脱保护等步骤,得到胱胺基十八酰胺(NH2-SS-SA);再次,以金刚烷甲酸活性酯、双端氨基聚乙二醇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得到金刚烷基聚乙二醇胺(Ad-PEG1000-NH2),该产物与丁二酸酐反应,得到金刚烷基聚乙二醇胺丁二酸(Ad-PEG1000-COOH);接下来,NH2-SS-SA和Ad-PEG1000-COOH反应得到金刚烷基聚乙二醇胺十八酰胺(Ad-PEG1000-SS-C18);最后,采用透析法,Gal7-CD与Ad-PEG1000-SS-C18经主客体自组装形成两亲性聚合物,进而形成聚合物胶束半乳糖-胱...  相似文献   

4.
以主链含腙键的聚乙二醇大分子(PEG-NH-N=CH-OH)为引发剂,通过开环聚合己内酯(ε-CL),制备了一种具有pH响应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NH-N=CH-PCL.运用核磁共振(~1H NMR)、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胶束的形貌及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胶束呈规整球形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98nm,pH 5.0时胶束粒径显著增加.负载阿霉素(DOX)的聚合物胶束的载药量为16.4%,包封率为57.4%.体外释放研究表明,pH 5.0时药物释放速率比pH 7.4时快,48h后累计释放率达91.1%.因此,该pH响应性聚合物胶束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一锅法合成AB型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嵌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EG-b-PHEMA), 之后对所得聚合物进行组氨酸(His)修饰得到pH敏感型聚合物PEG-b-PHEMA(His), 运用核磁共振(1H 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该嵌段聚合物及组氨酸修饰后的产物的结构和分子量分布(Mn= 8.2×103~13.0×103 g/mol, PDI=1.27~1.51), 说明聚合物被成功地合成且具有较小的多分散系数. 之后对嵌段聚合物PEG-b-PHEMA(His)进行了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试, 结果表明, 聚合物胶束呈球形且粒径分布均匀, 并且粒径随组氨酸接枝率增大而减小. 最后我们做不同接枝比的PEG-b-PHEMA(His)的酸碱滴定曲线, 结果表明, 组氨酸的接入使聚合物具备明显的pH响应能力, 进一步的释药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萘酰亚胺(NI)、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原料,通过可逆加成断裂自由基聚合(RAFT)方法,设计合成了具有p H响应和温度敏感的聚合物荧光探针Poly(POSS-NINIPAM)。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荧光发射光谱仪和质谱仪(MS)等技术手段表征了Poly(POSS-NINIPAM)的p H和温度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p H值5.8~8.0范围内,探针Poly(POSS-NI-NIPAM)的荧光强度变化明显,与p H值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λem=520 nm,p Ka=6.51),对p H和温度的响应均呈现出良好的循环检测性能,可用于检测活细胞He La的p H值变化。探针Poly(POSS-NI-NIPAM)在检测生物样本中p H/温度变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是目前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原理是将疏水性药物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包覆在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中,通过环境刺激响应控制药物的包覆与释放,可增加疏水性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利用率、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在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聚合物胶束的性质、制备、以及影响胶束性能的因素,对聚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药物药系统中的研究实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赵洲祥  丁春梅 《合成化学》2018,26(10):733-737
采用ATRP技术,以PEG Br为大分子引发剂,2-二异丙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PA)为单体,合成了一种pH敏感两亲性嵌段聚合物PEG-b-PDPA,其结构经1H NMR和GPC确证。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了包载新型抗生物膜药物的聚合物载药胶束(1),并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1的粒径均一、结构稳定,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13.25%和79.50%。在酸性条件下(pH 5.5), 1解组装并释放包裹在疏水“核层”的抗生物膜药物。  相似文献   

10.
嵌段共聚物核交联胶束的制备与载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MAP的催化和DIPC的作用下,丙烯酸的双键被引入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疏水链段上,制备胶束过程中使用过硫酸铵催化位于胶束内核部分的双键交联,得到的核交联胶束。在包载甲氨喋呤释放过程中,核交联胶束的累积释放率明显比非核交联胶束的小,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两亲性聚合物进行设计和优化, 从细胞膜仿生的设计出发,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制备了一种以胆固醇为疏水段、以仿细胞膜磷酸胆碱基聚合物为亲水段的两亲性分子CMPC. 在对其溶液胶束自组装行为进行探索的基础上, 以水包油(O/W)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含抗癌药物阿霉素(ADR)的纳米抗癌药物载体,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 研究了仿细胞膜两亲分子的细胞相容性, 并对抗癌纳米药物载体抗肿瘤细胞的药效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包囊药物释放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高分子作为载体的高分子微包囊和纳米级包囊药物制剂不仅能控制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释放,而且可对生物体的生理指标变化作出反馈,因而可以成为靶向药物释放体系。通过用高分子包囊还可以延长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生理活性,提高药物稳定性,使之成为长效药物,并使一些难以口服的药物能够制成口服制剂。文章在介绍有关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药学、药理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地综述了高分子包囊药物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阐述了高分子包囊的粒径、表面积、孔度、药物性能和药含量,以及高分子包囊材料的性能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对药物传送机理亦进行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形成聚合物胶束的两亲性共聚物的组成、聚合物胶束的形成、形态以及近些年来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在药物缓释体系中应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晟  王亚辉 《合成化学》1999,7(4):394-400
对目前应用于药物缓释体系中的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总结与评述,并就其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16.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作大分子引发剂,异辛酸亚锡作催化剂,将不同比例的ε-己内酯(CL)与4-甲基-ε-己内酯(MCL)单体开环共聚,并通过控制CL和MCL的投料比以及投料方式,得到了疏水链段上CL和MCL不同比例和分布的4组聚合物.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示差扫描量热法,广角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晶性.采用透析的方法,制备了4种聚合物的纳米胶束,以及载药(阿霉素DOX)胶束,并研究了胶束的自组装行为以及对阿霉素的包裹和释放情况.结果表明MCL单体的引入降低了聚合物的结晶性,提高了对DOX的载药量,加快了DOX的释放.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研究了Hep G2肝癌细胞对不同内核结构载药胶束的内吞情况,并用MTT法考察了胶束对细胞的毒害作用,细胞实验发现,Hep G2细胞对载DOX胶束的内吞以及载DOX胶束对细胞的杀伤能力和胶束内核的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7.
淀粉基聚合物胶束用作药物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亲性聚合物能通过亲疏水作用自组装为核-壳结构,而这独特的优势已使其成为在肿瘤靶向药物缓释方面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药物载体.淀粉原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故基于淀粉的两亲性聚合物胶束正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极大的关注.作为药物载体,淀粉基聚合物胶束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副作用和通过增强渗透与滞留(EPR)效应提高药物在靶向部位的优先累积,还可以在淀粉骨架上引入一些刺激响应型的官能团实现胶束快速靶向释药的功能.因此,淀粉基聚合物胶束在用作药物载体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目前的研究工作和近几年的相关报道对淀粉基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以基于亚胺键的嵌段共聚物为构筑单元的温度/pH响应性共聚物复合胶束(CMs), 由于具有亚胺键和核-壳-冠结构, 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 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和ε-己内酯(ε-CL)为原料, 分别制备了端醛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CHO)、 端醛基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CHO)和端氨基聚己内酯(H2N-PCL), 利用希夫碱反应, 进一步制备了基于亚胺键的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己内酯(MPEG-b-PCL)和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b-聚己内酯(PNVCL-b-PCL)嵌段共聚物, 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确认. 以MPEG-b-PCL和PNVCL-b-PCL为构筑单元, 制备了共聚物复合胶束, 研究了复合胶束对阿霉素的包载、 释放性质和细胞毒性等. 研究结果表明, 室温下MPEG-b-PCL和PNVCL-b-PCL能够在水中自组装形成以PCL为核、 MPEG和PNVCL为混合壳的共聚物复合胶束, 在生理温度下, 温敏性PNVCL链段发生相变塌缩在PCL核表面, 能够防止药物扩散释放, 亲水性MPEG链段形成可控通道. 药物体外释放结果表明, 在弱酸性环境中, 亚胺键能够断裂, 胶束被破坏, 促进药物的释放, 噻唑蓝(MTT)实验表明, 复合胶束的细胞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A novel amphiphilic ABA‐type triblock copolymer poly(ethylene glycol)‐b‐poly(ethanedithiol‐alt‐nitrobenzyl)‐b‐poly(ethylene glycol) (PEG‐b‐PEDNB‐b‐PEG) i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sequential thiol‐acrylate Michael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in one pot. PEG‐b‐PEDNB‐b‐PEG is designed to have light‐cleavable o‐nitrobenzyl linkages and acid‐labile β‐thiopropionate linkages positioned repeatedly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hydrophobic block. The light and pH dual degradation of PEG‐b‐PEDNB‐b‐PEG is trac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Such triblock copolymer can self‐assemble into micelles, which can be used to encapsulate anticancer drug doxorubicin (DOX).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degradation chemistry of o‐nitrobenzyl linkages and β‐thiopropionate linkages, DOX can be released from the micelles by two different manners, i.e., light‐induced rapid burst release and pH‐induced slow sustained release.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OX‐loaded micelles exhibited faster drug release in A549 cells after UV irradiation. Furthermor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X‐loaded micelles under UV light degradation exhibit better anticancer activity against A549 cells than that of the nonirradiated 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